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求学经历,奠定了“天下为先”的为官之道

芝士文化 昨天17:48

导读:

而他少年时期“断齑画粥”的求学故事,却鲜为人知。

不幸童年树立坚定决心

范仲淹是陕西邠州人,先祖范履冰是唐朝宰相。唐懿宗时中原大乱,范家渡江南下,最后定居于苏州吴县。

五代时期,范家祖上三代都在吴越为官。后来宋朝吞并吴越,父亲范墉在宋朝担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2年10月1日,范仲淹在徐州出生。两年后,范墉不幸病逝在任上。

范仲淹7岁时,谢氏就用树枝在地上教他写字。10岁时谢氏送儿子进入私塾读书,想让他将来考取功名改变命运。

范仲淹没有辜负母亲期望,他利用劳动之余发愤苦读,赢得人们一致称赞。

入寺院苦读得高僧眷顾

范仲淹15岁时被举荐为学究,并在继父朋友引荐下进入长白山醴泉寺读书。

范仲淹知道继父家非常贫困,每次去寺院前,带的粮食都非常有限。谢氏担心儿子饿坏身体,总劝他多带些粮食。

到了寺院后,范仲淹就把这些粮米交给厨房,请师傅代为烹饪,然后随同寺院僧人一起用饭。

寺院住持慧通大师对范仲淹非常关爱,向他传授《易经》、《史记》、《左传》、《战国策》以及诗词歌赋,生活上也处处照顾他。

由于范仲淹读书过于用心,经常忘记吃饭时间。好心的僧人便主动给他送来饭菜,这让范仲淹非常过意不去。

为了不再麻烦寺院僧人,范仲淹准备了一套简易炊具,独自开起小灶来。

可是刚一开始,范仲淹就犯难了,就算有米下锅,可是拿什么做下饭菜呢?

断齑画粥的学习生涯

范仲淹突然发现,在寺院周围山坡上,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苋菜、苦菜、荠荠菜等十几种野菜。

于是范仲淹就利用白天去附近山洞读书的机会,在路边拔一些野菜回来,拿到山谷溪水里清洗干净。

吃饭时,范仲淹把各种野菜切成细碎末,加入盐巴搅拌一下,一顿野菜就做成了。

每天夜晚,范仲淹把米量好倒进锅里,添好适量的水,把锅放在小灶上煮起米粥。

范仲淹一边煮粥,一边读书,等小米粥煮好了,时间已接近半夜,他才和衣睡去。

第二天早晨,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凝固成一个圆圆的大饼。

范仲淹拿出小刀,在粥上面划出一个十字,把一锅粥分成了四块。

他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就这样度过艰难的求学生活。

谢绝馈赠以淡泊明志

一位同学看到范仲淹生活这么艰苦,不免非常同情,回家后就告诉了自己父亲。

同学父亲吩咐家人做了一些好吃的鱼肉,叫儿子带去给范仲淹食用。

过了几天,同学发现送给他的鱼肉丝毫未动,就责备他说:“这些饭菜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呀?”

范仲淹说:“我过惯了艰苦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只怕以后再也不愿意过艰苦生活了。所以我才忍着没有吃,并非不接受你父亲一片好意。”

无沦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范仲淹都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他推行的“庆历新政”改革,为后来王安石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一派狐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范仲淹在慈母教诲下书写了一段“断齑画粥”的求学佳话。

那段生活经历使他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官员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

范仲淹走入仕途后,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对后世官场风气起到极其深远的引导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划粥断齑: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得自律严刻、自觉吃苦、自强不息
成语里的苏州——“断齑画粥”
中华勤学故事:范仲淹断齑画粥
成语故事:划粥断齑
断齑画粥
到寺院不要问这几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