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十三经”在南宋才确立,而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其原文
现在所说的儒家“十三经”其实是在南宋才得以确立,在此之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先来说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秦始皇“焚书”之后,很多如《诗》、《书》类的典籍就失传了。
其实秦始皇只是不允许民间私藏“诗书”。
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也就是说,所烧的只是非国家正规出版的书籍,并不是将这些作品全都焚毁,所以这些儒家经典在官方和民间自然都是有流传的,项羽幼时就曾学过诗书,便是证明。
要知道“十三经”的意义,就要先知道“十三经”的发展源流以及增改过程,还有这些作品中哪部分内容才是最为丰富的。
“十三经”的确立过程
汉代的学者把很多他们认为内容高深的作品称为经,虽然当时人主观上都认为这些是儒家典籍,但客观来讲,作品却不限于此,比如《离骚》就曾经叫做《离骚经》。
汉代儒家经典中还只有五经,即:
《诗》、《书》、《易》、《仪礼》、《春秋》。
直到唐代,先是将“五经”拓展为“九经”。
此时将《春秋》分出了三个版本,也就是后来的“春秋三传”,即《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其中《左传》偏重记人和事,《公羊传》偏重“微言大义”,《谷梁传》偏重思想流变。
又将《周礼》、《礼记》加入“经典”行列,与《仪礼》并称“三礼”。
这样一来就凑成了九部经典,合称“九经”。
同样是唐朝,开成年间要将这些经典刻成石碑,此过程中又添加了三部作品:
《孝经》、《论语》、《尔雅》。
这样就凑成了“十二经”。
唐朝到宋朝之间有一个小插曲,后蜀刻石经的时候,将《孝经》、《尔雅》排除,第一次增加了《孟子》,这时只有“十一经”。
直到南宋,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独立出来,和《论语》、《孟子》凑成四书,官方才正式认可了《孟子》“儒家经典”的地位。
直到此时,儒家“十三经”才正式确立。
如何来保证官方编订的“十三经”能正确无误地传播?
古代没有先进的印刷技术,为了保障读书人读的是正版经典,就出现了“石经”的雕刻。
以国家的名义,将这些经典刻成石碑,立于太学门口,供天下士子抄录、拓印。
这件事情有文字可考的,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七次,其中三次形成了所谓的“三大石经”。
“熹平石经”: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立于洛阳太学,后来在董卓焚烧洛阳时损毁。“正始石经”:刻于曹魏正始二年,立于洛阳。“开成石经”:刻于唐大和七年,立于长安。因为使用了“古文”、“篆书”、“隶书”三种文体,所以又被称为“三体石经”。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石经”。
除此之外,后蜀刻的“十一经”被称作“蜀石经”,比较独特的是它将“注”一并雕刻。
两宋分别在汴梁、临安都刻了石经,清代乾隆年间在北京也刻了一次石经。
“十三经”中地位不同,后人的注解更值得关注
“十三经”内部的重要程度也有分化:
《诗》、《书》、《周礼》、《仪礼》、《春秋》、《易》这几本叫做“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春秋》的注解,叫做“传”;
《礼记》、《论语》、《孟子》、《孝经》是“记”;
《尔雅》是训诂学的著作。
所以,经高于传、记,传、记又高于《尔雅》。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十三部作品流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损毁、改动,比如《尚书》在汉代还算可信,但晋代时候就失传了,后来出现的《尚书》已经确定为后人伪造,是一部伪书,其内容和原来已经有了不同。
但需要分清一个概念,“伪书”和“假书”。
“假书”往往是本来没有这本书,后来人为了让其流传,就假托古人所作,是完全的造假。这样的书籍如果内容精良还有些价值,但大部分都属于为博眼球而作的劣质品。
“伪书”不是“假书”,它虽然也是后人伪造,但之前肯定是有这样一本著作存在,只不过伪造的作品是依据其精神来写就,内容可能有些许偏差,但依然有很高的价值。
《尚书》就是伪书,同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更值得注意的是,“十三经”的功用不是为了研究先秦文化,而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来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更注重实际功用。
所以,相比于“十三经”原文来说,对这些作品的“注”、“疏”更值得关注。
“十三经”原文只不过是某一个时代的思想体现而已,但对它的解读却是两千多年里无数学者的集思广益。这才是这些作品的精华部分。
比如《诗经》,《毛诗序》就特别喜欢做政治解读,《关雎》被认为是“美后妃之德”,而方玉润等人又认为就是在描述君子、淑女间的爱情。
再比如有人认为“风雅颂”中,“变风”、“变雅”的存在是为了影射政事的荒淫,但也有人提出,“变风、变雅”其实是变化了“风诗”、“雅诗”的体例而已,本身没有什么深意,就像词派当中,本来有《浣溪沙》,但有人稍作修改,就出现了《摊破浣溪沙》一样。
这些争论包含了作品的内涵、形式、主旨等等方面,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对其内容的思考就汇集成了极盛极多的新思想,这是“十三经”原文不曾表露的。
袁绍挂在嘴边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职?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贵完整的“乾隆石经”
儒家《十三经》是怎么来的?
十三经
国学 古籍文献
儒家经典著作都有哪些?
什么是十三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