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纪录片《大师:陈寅恪》

细细碎的一点话


2013年,在纪录片节上,第一次看到上海文广拍摄的纪录片《大师》系列时,就非常感动。研讨会上播放的是其中的一位大师——陈寅恪。




放映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影片结束,我们大家起立鼓掌,不少人眼角湿润。


这是非常适合亲子观看的一部纪录片,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观看。


我是孩子六年级的时候推荐给她看的,其实这部片子同样非常适合中年人士观看。带孩子去中山大学的时候,可以给她讲陈寅恪的故事。


《大师:陈寅恪》分为上下集,每集26分钟。点击视频可直接观看。⬇️




《大师》系列之陈寅恪(上)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等。


        幼 年 时 期

1890年,陈寅恪出生于湖南长沙。


在他十岁时,父亲陈三立举家迁居江苏金陵,在家中开办思益学堂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


陈三立一派新式作风,他与教师相约一不打学生、二不背死书,深得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赞赏。


如此家学渊源下,陈寅恪自小除了打好深厚的国学底子之外,眼界扩及东西洋。

陈氏兄弟旧照

      青 年 时 期

1902年陈寅恪12岁时开始出国留学,到1925年35岁时回国,23年时间里,他先后留学日本、德国、法国、美国。


在留学期间,他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


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汲取西方文化,因此他的观点、见解,深受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后,就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是当时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在师生中享有“盖世奇才”、“教授的教授”、“太老师”等称誉。


陈寅恪家人合照

        中 年 时 期

在清华校园里,不论是学生还是教授,凡是文史方面有疑难问题,都向他请教,而且能一定得到他满意的答复。


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证历史;或引诗举史,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


大家称他为“活字典”、“活辞书”


陈寅恪的课经常座无虚席,研究院主任吴宓教授是风雨无阻、堂堂必到的听课者。


每当陈寅恪上《中国哲学史》课时,哲学专家冯友兰总是恭敬地陪着陈寅恪从教员休息室走出来,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他讲课。


他讲授的课程主要有《佛经翻译文学》《梵文文法》《两晋南北朝史》《唐史》《唐代乐府》《唐诗证史》等。


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


陈寅恪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治丧完毕,寅恪随校南迁,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


1939年春,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他为汉学教授,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


他离昆明到香港,准备全家搭英轮转赴英国牛津大学任教,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暂居香港,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1941年日本人占领香港,日本当局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 第二年他再次拒绝了日本人的委任,从香港回到桂林,在广西大学任教。


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


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并顺便到伦敦治疗眼睛,但由于此前在国内进行过一次不成功的手术,在英国治疗之后,病情反而加重,双目失明已成定局


陈寅恪怀着失望的心情,辞去聘约,1949年返回祖国,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解放前夕,他来到广州,拒绝了台湾、香港的邀聘,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


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遂移教于中山大学


      在广州度过晚年

在他双目失明的晚年,完成了《柳如是别传》


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


使他最伤心的是,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劫。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在广州离开人世。


陈寅恪家人合照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


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梁启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寅恪:三百年来仅此一大师
纪录片《先生》第六集:陈寅恪
他被誉为“300年一遇的奇才”,只有高中文凭,却是清华教授
100年难得一见,300年无人可及!他就是陈寅恪
大师陈寅恪与助教黄萱的故事
人物 | 我这样给学生讲史学大师陈寅恪(1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