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撄宁感悟
陈撄宁不愧为近代道学巨擘,擎大厦于即倒,挽狂澜于将倾。在近代国难深重的岁月里,陈撄宁以贫弱之躯擎起大旗,大力提倡传统宗教文化中的学术精髓,力主“仙学救国”,并以之作为振奋民族精神,抵御外敌侵略的强大武器。他的爱国情操,集中体现在爱国家、爱民族、爱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宗教与文化。陈撄宁苦心奉道的历程,不仅是度己度人、保教报国的过程,更是中华文明觉醒、炎黄子孙自强的星火萌芽。
谈闻道之初
陈撄宁早年四处寻仙访道,为求真师真诀,可主动寻访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后来的学术成就,多是自己重新整理研读道藏所得。故成就之后,对于慕道后学寻访真师的问题,做出以下评论:
“早寻真师,这句话实在可笑。真师一不登广告,二不散传单,三不挂招牌,四不吹牛皮,五面上又无有特别记号,天下如此之大,一般学道者,从何而知某人就是真师?某真师住在某省某县某山某洞某街某巷?请问如何寻法?我老实说一句:‘真师是可遇不可寻’。”
《江苏宝应陈悟玄女士二次来函并答问》
真师求徒亦渴,但无可造之材也只能隐于世外。得遇真师是外缘,外缘者自然无法强求。如此吾辈还是尽早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素质与内缘,仙骨仙缘即增,真师自来点化。
“儒教中人也可以学仙,道教中人也可以学仙,佛教耶教回教中人,皆可以学仙,甚至一教不信的人更可以学仙。因为仙之本身。产生于学术之实验,不像宗教要依赖信仰。譬如一个人触了电,身体立刻就有感觉,不管你信不信。若宗教的性质,就与此不同了。你若信他,或许有点效验。若不信他,他就毫无功能。此乃仙术与宗教特异之处,不可不知!”
“神仙之术,首贵长生。惟讲现实,极与科学相接近。有科学思想科学知识之人,学仙最易入门。若普通之宗教家以及哲学家,皆不足以学神仙。”
《读<化声自叙>的感想(论动植物生理变化)》
撄宁子先生的话很有趣,仙道讲究实证,而不是些虚头八脑的个人觉悟,更不能寄托在死无对证的死后往生。如此一来,当今学科学之人学仙最为合适,最好是高等教育理科出身。学仙不是信教,是破除迷信的科学实践过程,这个观点够惊世骇俗吧!看来后学们要身体力行,科学、唯物地进行修炼,不看广告看疗效才是王道。
“仙道门中,只讲功夫,不讲福报。讲福报者,是门外汉。”
“学仙的人,只讲功夫,不讲觉悟,绝不会但有觉悟上就能得到神通变化。”
这些
话语真是掷地有声,仙道修证讲的就是功夫,而不是拿“福报”当遮羞布。如今的风气是要么性情性功不合格,要么偷懒命功做不到,统统推到因果这个垃圾桶里。诚如陈撄宁大师所言,张口闭口讲福报的都是些外行人,自欺欺人者如何成就?
“世上真心学道之人,的确很少。学道本是最高尚的事,为什么大家都不欢迎。就因为这件事与普通人情相违反。做起工夫来,实在乏味,除非身体有病,方肯学道。等到病愈之后,他们自然都不愿再前进了。”
这话道出了如今学道之士虽众,但成就之人鲜闻的缘由。学道修炼,需要安下心来做些乏味枯燥的功夫,同时心理上还要相协调而同时提高,如此身心俱受约束洗炼,还不如躲避辛劳,一心念佛,弄个往生极乐算了。如今社会人心浮躁,世人好逸恶劳,方便法门自然大行其道。
“佛家的心性之理可以自悟,仙家修炼之术绝不能自悟。纵然得遇明师传授口诀,尚要刻苦实验,方可有几许希望;纵然本人有志刻苦,尚要外缘具足,方可许你实验;纵然外缘具足,尚要自己道力坚定,方可不被外缘所诱惑;纵然道力坚定,尚要学识精深,方可不致弄巧成拙。世上若有专讲自悟之人,请他一心皈依佛门,好去参禅打坐,念佛往生,不必踏入神仙的门坎,因为这种人没资格学神仙。”
《读知几子<悟真篇集注>随笔》
这话说的太痛快了,修道者身心同时洗炼,历经辛苦磨难才得功能法力,却总不如某些拍脑门的世界性宗教能耍嘴皮子来的厉害。多印书、多编故事、大话说一千遍一万遍就能催眠麻醉信徒,用虚拟的功德和来生换得大把的供奉,这种不生产、不劳动的畸形经济大行其道上千年了。想想道士们是如何生活的吧,占卜、堪舆、祈雨、除害,没点儿真功夫如何服务社会换得辛苦钱呢?至少,在社会伦理的角度上,不劳而获不应提倡,凭功夫造福社会才是真丈夫!
“欲学长生,需要不劳心,不劳力,无嗜好。”在为《温州张君述平生学道之经过》一文所作的按语中,陈撄宁总结了“凡欲求出世法诸君”应得的几种教训:
第一种教训:徒看死书,不得传授,是无济于事的。
第二种教训:徒抱大志大愿,不做实在功夫,亦无济于事。
第三种教训:普通守窍之法,很难有成功的希望。
第四种教训:净土法门,不能接引知识阶级,难以起人信仰。
第五种教训:参禅看话头,能说不能行,只好自己欺骗自己。
第六种教训:现代深通真正神仙学术之人甚少,可见本刊努力弘扬仙学,确是当今之急务。
以上六种教训,应当适用于一切修道者,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温州张君述平生学道之经过》
最后一条是仙道月刊的办刊宗旨,前五条是意欲学仙的几大典型毛病。典型经典,事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客观实证、实事求是这些科学标准在这里都得到了完美体现。陈撄宁旗帜鲜明的反对空想主义,什么头脑里的发大愿、嘴皮子上的真觉悟没有丝毫用途,只有真功夫才是修证神仙的不二法门。这话亏得是仙学宗师说的,要是普通人在论坛上敢说这话,必然有无数伪三宝弟子当场给押赴“拔舌地狱”去不可,可见如今依旧是虚伪浮夸者众,明理真修者寡。
另一方面,真正的大师是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坚持自己的信仰,抵制反面观点,敢作敢当。而当今之众位“大师”,虽洋洋洒洒著作等身,仔细一看,全是杂通百家和稀泥的文字,家家都是精华,你好我好大家好,全然没有自己的固定立场和观点。也许是怕得罪人,也许是没有深入传承道不出个中所以然,缺乏最起码的勇气,当了个立场上的墙头草。如今此等伪“大师”也广受追捧,神州思想界是何等的期待领航之明灯,怎能不令人想起真正的泰斗明师呢。
谈口诀与读经
为此世界,为此人生,自然以修道学仙为最高尚。惟此等事谈何容易!各种条件,必须完备;有一不合,即白费精神。所以学者虽多,而成者极少。现代之人,福德不足,若做阴阳功夫,必至魔障重重,结果无不失败……(学道)这件事,是品德优劣的问题,不是富贵贫贱的问题。
《答苏州西津任杏荪君四问》
现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发达,人面临的选择非常错综复杂。学道者很多时候都经不起诱惑,所以容易陷在欲望的网里挣扎不出。非分之想即为魔障,而这经济社会为了追求不断增长的消费与利润,一直都在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努力激发人的欲望。以个人的力量来对抗整个社会何其困难,难怪成就者越来越少了。
清净功夫,做得好,能出阳神;做不好,只可出阴神,即能投胎夺舍,不必另做专门做反胎夺舍的功夫。古人虽有专从闭息,鉴形,存想等法下手者,其法亦未就胜过清净工夫。
《复某居士》
其实所谓神仙者,必有确凿之证据。要似来函所云,许旌阳拔宅飞升,王子乔跨鹤而去,方可称为真正神仙。但今世未能一见者何耶?盖今之修法已非古之修祛,自然今之神仙不及古之神仙矣。
数日前在杭州与友论道,伊等戏称我为神仙复古派,或称我为科学化唯物派的神仙信仰者,我均笑而受之。今敢谓苟欲拔宅飞升,非全家服食天元神丹不可,仅恃自己一身炼就阳神,无济也。苟欲跨鹤而去,非身外有身阳神出现不可,仅学老庄之清静无为,乐天安命,无济也。再学孔孟之诚意、正心、修身、养气。亦无济也。更进而学释氏之参禅、打坐、念佛作观,仍无济也。因为这些工夫都偏重于心性方面,对于肉体上不起变化。且容易令人固执贵心性而贱肉体之谬见。到了结果,肉体者病而死,心性亦无作为。故以上所说的工夫,只可以修佛修道,为圣为贤,断断乎无有做神仙的资格。
盖神仙者,乃精神与物质混合团结锻炼而成者。彼偏重心性如儒释道三教,偏重肉体如医药卫生体操运动,皆不足以达到“长生不死”、“白日飞升”之目的。充其量,则心性工夫仅能“坐脱立亡”,肉体工夫仅能“延年却病”而已。至于“拔宅飞升”、“阳神冲举”之实事,于古则有征,于今则无据。
  仆尝谓神仙家之方术,乃三教范围以外、独立的—种学问。自从好事者将儒释道经典中的名辞义理,附会到神仙书上,致使天下后世学仙者,一误再误。“指鹿为马”、“歧路亡羊”,甚可叹也。在附会者之意,以为非如此不足以表示玄妙,非如此不足以令人尊崇,岂知理论愈玄妙,则去实际愈远,地位愈尊崇,则真面目愈晦。于是乎昔之“肉体飞升”者,今则为“死后生天”矣;昔之口传面授者,今则为乩坛降笔矣。昔之仙寿过千年者,今之仙不满百岁矣。昔之仙“采药炼丹”者,今之仙“静坐止念”矣。昔之仙“出神尸解”者,今之仙“无疾而终”矣。
种种考证,种种比较,皆是今不如古。倘吾人自甘暴弃则已,设有上智之士,怀抱大愿,不惑于清净之空谈,不堕于寂灭之幻海,而欲抗追往哲,开示来兹,舍三元人丹而外,岂有他道哉?
《答复浦东李道善问修仙》节录
出阴神、出阳神、投胎夺舍、跨鹤而去、拔宅飞升,这些都是在现实世界有作为的功夫,如何做到上述境界,陈撄宁先生在此也把天机漏了一把。至于为何现在难以做到,一是仙道传承非常低调不爱宣传,统治者的儒教和某些世界性宗教的大力宣传干扰了凤毛麟角的仙传文字;二是清净法门唯求清净,可今社会追名逐利之风甚盛,人人都想求财求权,对于清净二字,更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殊为难得。
仙学著作中以《参同契》和《悟真篇》为最好。但是没有真师传授口诀就难以读懂、特别是《参同契》:仙家多用'铅汞'、'龙虎'、'坎离'、'彼我'等喻来显道,而世人大多又被喻所迷惑。只有明师传诀之后,才可能了却其中真意。近来有些读者以清修派的观点注解《参同契》和《悟真篇》,这是有违原意的。《参同契》和《悟真篇》的真旨是道家南派的阴阳功夫,这是真正的内丹功。近代只有陈撄宁先生明确谈过此事,其它知道的人是不多的。
胡海牙在《仙学指南》中转述陈撄宁的话
《悟真篇》的作用,不是人己两利,乃是有利于己,无害于人,不是上上等的法子,乃是上中等的法子。三峰采战,结果两败俱伤,乃是下下等的法子。人己两利,上上等的法子,向来是口传,不载于书中,故世间莫晓。
《答复无锡汪伯英君儒道释十三问》
参同契、悟真篇的作用原来如此,不知当今网上众多没师承的散修作何感想。这年头,好道的MM万中无一,双修早就成了一个传说,只能在YY网游里哈拉几句而已。绝大多数的学道散修都是清修的路子,大家都自称直接学道德经,做老子弟子。可是道德经深奥难懂,以技术流自称的人都言必称参同契、悟真篇,殊不知没有口诀没有道侣,拿清净法子去解释上述丹经,不过是盲人摸象罢了。
考《抱朴子内篇》,本专讲神仙之术者,其重视口诀也,较之《参同》,《黄庭》,若出一辙。以上三种古籍,如《参同契》,如《黄庭经》,如《抱朴子》,皆仙道门中最有价值之书。其作书时代,距今已在一千五百年以上。后来所出各种内外丹法,以及符咒禁术等类,大半是由此三部书脱化而出,纵偶有轶出范围之外者,其宗都仍复相同。所以历代以来,凡传授丹经法术,莫不以口诀为重。
《口诀钩玄录》
口诀啊口诀,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天下无数抱着经典苦读的自学弟子再一次无语了。这一次,连抱朴子内篇也连累进来了。可叹的是,陈撄宁如此强调并决心爆料的口诀钩玄录,随着日寇攻破上海,终于没有能够刊出,令人扼腕痛惜。同时还有大师的地元黄白烧炼,点铜成银几乎成功,却无奈于山河破碎、道友仙去而成为近代外丹烧炼的绝响。
《性命圭旨》内容法门极宽广,包罗亦宏富,于每节下所引各家诗偈歌诀等,对于性命玄机,确亦宣阐尽致。虽尚有许多小法子,不免瑕疵,贻讥大雅,然善读书者正不妨去芜存菁。至云属于那一派,则因书中方法甚为复杂,故不能断定。初学之人,学问见解,有程度深浅之不同,研究之书,本不易于抉择。兹姑就仆个人的目光而论,如《乐育堂语录》、《道德经讲义》、《清净经》、《定观经》、《心印妙经》、《黄庭经讲义》、《孙不二诗注》、《唱道真言》、《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伍柳仙踪》、《坐忘论》《性命圭旨》等书,最好都要看过,庶能知所采择,而悟性命之要旨。若云守窍,当以“规中一窍”为最适宜,但不可死守,当顺气息之自然,从容不迫,若存若亡,要如《参同契》所谓“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之象。若不知浮游之旨,便是死守,不论守在何处,终不免要出毛病。
《答虞山吴悟灵君十问》
N多人到处问学道看不懂经典,应该从哪些书籍入手,在这里陈撄宁大师给出了仙道版读书目录。从《乐育堂语录》、《道德经讲义》、《清净经》、《定观经》、《心印妙经》、《黄庭经讲义》、《孙不二诗注》、《唱道真言》、《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伍柳仙踪》、《坐忘论》到《性命圭旨》等书,这几本书都看了,就能有自己选择取舍了。嗯,就像周星驰版的鹿鼎记,陈近南扔给韦小宝一本厚厚的秘籍,韦爵爷问这么厚一本书读完才能练成绝世武功?陈近南沉着道:“你手里拿着的那本只是目录,真正的绝世武功秘籍在这里。”说罢拉开一面大窗帘,露出了后边一面墙上、满满一书架的几百本秘籍。唉,没办法,仙路艰辛,唯有坚持、精进而已。
世界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终究会真正揭开人类生命的深层奥秘,到那时可能才会令全世界人民,真正敬佩仙学的见地。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能提前了解宇宙的真谛、探索生命的升华,因为有陈撄宁先生为国人提前揭开这神圣的一页奉献了一生。如今圣贤已去,唯留感怀,神州能有陈撄宁,乃中华之大幸也。
即登彼岸舍舟楫,再入轮回做众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樱宁答覆浦东李道善问修仙
遍观丹亭派修真法 了道在性命双修
拳意即是天意
#修行 #功夫 由内而外,从 调节心性 开始.
神仙就是红尘中的大智者大觉者!
张三丰丹诀考略(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