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花一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语言伤害”?

作者/王十三


“世间上的友好与冲突,全是依靠语言而产生,假如说话不掌握窍诀,可能会酿成大错。”

——麦彭仁波切《君规教言论·语言品》



01

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


著名摄影师Richard Johnson曾拍摄过一组照片,这些照片在社交软件上被疯狂转载,很多人看后都表示深受震撼。


Richard Johnson跟踪采访了许多遭受语言暴力的人,他们中有被老师咒骂的孩子,有被同学嘲笑的学生,有被丈夫讽刺的家庭妇女,有被网络暴力伤害的同性恋患者。


Richard Johnson用了一个很有趣的表现,他把那些骂人的语言加工成伤疤,ps在这些对象的面部和颈部。一句难听的语言,有时就如同深不见底的伤口,永远烙印在被骂的人身上与心中。


藏语中“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用刀砍别人,伤口亦有可能会恢复,但如果恶言相向,伤口则很难愈合。


在佛教的领域中,大乘行人的三门里,语言戒律十分重要。所以在佛经中,有“故当说柔语,莫言不悦语。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的句子。说句好听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世代累积善缘,而如果口出恶语,则会累积罪业。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不用语言伤害他人,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接受的道德教育,但是纵观这个时代,语言暴力仿佛已然成为社会的常态。一句中伤,一句讽刺,一句恶语,都已经变成人们为人处世中的添加剂,张口就来,不以为然。


打开微博,经常可以看到各式的语言暴力,明星的一举一动都会让许多看客留下嘲讽和骂人的语句。一个社会现象或法制事件也经常会引发舆论的两边倒,站在舆论天平两端的看客都无所不用其极,用语言作为自己翻盘的工具,从针锋相对到泼妇骂街,字字句句让人胆战心惊。


擅长讽刺,在如今被冠以“毒舌”的称号,不但不会招致反对,反而引起规模不小的点赞和比心,不得不问一句,这个世界怎么了?


高晓松曾经说过:

“这个时代的人,总是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些让人听着想死的话,久而久之,骂人的人已经习惯,并享受其中。”


但那些骂人的人就一定生活的很幸福,一定高人一等吗?好像也不是。披着网络的外衣,好像生活的越艰难的人才越容易在虚拟世界里发泄不满,做个键盘侠。你骂我一句,我怒对你十句,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来啊,互相伤害啊。”


从什么时候起,互相伤害成了社交中很常见的一种“互动”,又是什么时候起,人们在社会性交往中加入口出恶言这一条了?为何总会有人想要用言语中伤的方式去攻击别人呢?





02

语言暴力,是个体心理的投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表示:

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机能。


自我防御机制的组成部分中,投射便是一个比较显著的元素。


我们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态度或行为通过语言的方式投射到别人身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投射是消极的,所以语言也会变成有棱角的,尖锐的。讽刺、恶毒的话便此起彼伏,成为伤害别人的一把利剑。


语言暴力大多都带有敌意,剖开这些恶语的表面,发现这些语言的背后,藏着挫折攻击理论


心理专家尼尔认为:

“挫折总会导致某种攻击行为的产生。”


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源,有可能是房贷车贷的压力,有可能是升职加薪遇到瓶颈,有可能是尊严和面子工程得不到完善与尊重,这些挫折源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心理落差。


但是这个时代的人们,由于对反对和惩罚的恐惧,不会去直接反击挫折源,而是选择把攻击能量和驱动力转移到别的领域。


在自己的生活中遭遇不幸的人们,就会选择用语言伤害别人的方式去泄愤,去转移挫折源带来的心灵压力。所以总是习惯在网络上匿名骂人,或者总是对他人口出恶语的人,内心一定也是压力重重甚至千疮百孔。


有时我们还会看到,言语攻击总是发生在意见不合的时刻,当两个持方纷纷坚持自己的观点时,总会由各抒己见发展到恶言对抗。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隐隐作祟的好胜心


在心理学中,这份好胜心等同于归因偏差,人们喜欢把自己归因到对的当中,把别人归因到错的当中,我们享受自己站在舆论高地俯瞰众人的感觉。


所以人们都竭力证明自己是对的,就算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也得拼了命证明对方是错的,我们用讽刺、恶毒的语言编织“野蛮分析”,这成为语言暴力孕育的温床。





03

们花一年时间学会说话,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当一个人的心理世界无法与客观世界进行和平共处时,用暴力语言的方式进行投射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越是人格幼稚者,越会常常使用投射。


停止暴力语言的输出,不但是减轻对他人的伤害,更是对自我心理的关心。


暴力语言投射是一座座被虚构出来的空洞桥梁,渐渐变成个体对抗世界的武器,放大内心与世界之间的抗拒与隔离。长此以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将只局限于自己有限的感受部分,更加无法兼容客观世界的其他美好。


所以你会发现,骂人有时也会上瘾,那些宣泄语言暴力的人,渐渐对周遭的事物产生连带性的鄙夷和讨厌,于是陷入这场口出恶语的沼泽中不能自拔。





从现在开始闭嘴,让自己在恶性循环前悬崖勒马。


海明威曾经说过: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说得越多,彼此距离则越远,矛盾也更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对方。”


都市人把语言暴力用来辅助自身的观点,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渐渐失去控制,在长枪短炮中伤痕累累。学会闭嘴,更是止戈的正解,精髓在于多听多感悟,聪明的人讲话,总是先听后言,甚至是只听不言。


闭嘴也是有技巧的:


在没有确定自己的沟通是有效沟通之前先闭嘴;

盛怒之下先闭嘴;

悲伤之下先闭嘴;

妒忌之下先闭嘴;

如果你的起息动念出自善意,在确保善意不能正常输出前也先闭嘴。


永远记得发自于心,收之于心,久而久之,你一定会学会如何闭嘴。


别把柔语当虚伪,更别把口出恶语当真实。我们用了一年学会说话,今后的一生则需要学会如何好好说话或者好好闭嘴。



※作者:王十三,初心客厅专栏作者。专职撰稿人,多家国内外品牌签约作家,两性与心理专栏写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用一年学会说话,用一生学会闭嘴
每日细读《增广贤文》,说话做事必有方寸 (154.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面对语言暴力,如何优雅的让他闭嘴?教你三个技巧
学会闭嘴,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世故:人们说话的水平大体分为三种境界(3)
说话方式,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情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