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认知,能一秒切中问题要害?

在我们生活的不同领域中,总有人能一句话让你惊叹于为什么他总能想到这么棒的点,为什么他能出其不意切换到其他角度?

是他们天生很厉害吗?还是这种能力确实可习得?他们的认知都是从哪里来的?

1

为什么认知很重要?

为什么现在认知变成了一个流行热词?为什么十年前没有人谈论?

在西非的加纳,我发现人们就不讨论认知。

在这里,最好的大学里出来的学生毕业工资700塞地,不过折合人民币800元左右;一顿早餐需要2.5塞地,超市里的有机蔬菜和水果也是跟北京的价格一样。然而,这里到处都可以被改造,如果你有好的资源,有关系,有魄力,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显而易见的赚钱机会。

九十年代的中国同样遍地是显而易见的机会,有关系或胆量便能找到新出路。但现在的中国,只靠努力和胆大就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

我们必须在努力和运气之外,具备看见并不显而易见机会的能力。

这就要拼认知

什么是认知?认知代表了我们对外部事物、环境的思考框架。我们通过这种框架高效地过滤信息,做出判断。不过这种判断,也会导致认知偏见和缺失。因为大多时候认知的框架来自于生活经验。

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机动车法案》,被后人嘲笑为《红旗法案》。其中规定: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由3个人驾驶,其中有一个人必须在车前50米以外做引导,还要用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并且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

在今天看来是多么可笑!可是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可笑,是因为他们是按管理马车的方式来约束汽车。不过,我们也并不高明,因为我们也是因为看到了有汽车之后的经验,才觉得当初可笑。

人人都有认知,这没什么奇怪。

难的是有洞察的认知,看到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机会。

2

怎样跳出已有认知框架,产生新洞察?

如果多数人的认知来源于经验,而一个人的经验就是很有限的。因此,增加经验,让自己得足够多,就成了打破既有框架的一个基本路径

在创新领域最有洞察的人之一乔布斯,全盛时期,凭借着苹果手机,垄断了行业80%的利润。

不过,做到这样成绩的,他并不是第一个。

这个第一,或许应当属于福特汽车。

工业时代开始时,市面上的汽车需要三千美元,福特汽车T型车只要两百到三百美元,并且93分钟就能生产一辆——这同时意味着全行业所有汽车产能加起来,都比不过这一家。

如果让福特汽车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的话,可能会提炼为7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可是,这都是表象,其实T型车的成功背后有一个巨大商业洞察——流水线生产。而这个洞察,源自福特汽车从杀猪屠宰场的流水线工作方式上获得启发,从而打破原先汽车行业的认知,实现突破式成长。

同理,九十年代的丰田汽车,跳出自己行业的认知遮蔽,从超市的库存、供应链管理上获得洞察,并改造了自己的生产,在和美国汽车竞争中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汽车行业的两次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于汽车之外的其他行业经验。

所有增长的局限都源自认知的局限。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如果只局限在自己行业的经验和视角当中,做得再好也不过是本行业的平均数值。

当我们在自己的行业中,总是谈论着同样的话题、同样的观点,我们会形成共同的经验共识,就像红旗法案的制定人。

所以我在《好好思考》中提醒自己:跳出个人经验局限、跨领域才能寻找到新视角。相似的问题会在不同领域重复发生,越是不同的行业,越可以打破经验的束缚,给你碰撞启发。
当我们站在全人类解决相似问题的经验制高点上时,洞察的捷径也就形成了。

3

如何建立超越经验的认知视角

不过,多领域案例确实有效,但这种学习也有局限,根本原因是我们提升认知的方式是通过经验积累。

经验学习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其中最明显的局限之一就是:我们必须通过获得有效反馈形成经验。比如,你一碰到火,手就会疼,所以你会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如果你手碰到火,一年以后才会觉得疼,你恐怕就要经常莫名其妙地疼痛,而找不到原因。

我们的经验习得,受制于获得反馈的周期,也就是学习存在“视界”的局限——一旦我们要理解的问题尺度超出了经验范畴,或者问题所在的行业、时代发生了巨大的非连续性变化时,经验就很难建立有效认知。

怎么办?

想要跳出经验的框架,就要有个新的建立认知的方式。

为什么达尔文到现在还被称为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仅仅是因为他提出了进化论这个答案,更是因为他思考这个问题时,跳出了经验的束缚,用远超过个人生命经验的尺度,以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的角度思考各类生物的博弈,形成了超越时空的洞察。

90后的李靖曾在混沌研习社上有一门《破解消费者需求密码》课程,播放量达120万人次,非常受欢迎。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做的课程,可以让4A广告公司工作十多年的老员工都觉得有启发呢?

有一次我和李靖聊到这个话题,他说,其实没什么,只不过他相信和重视理论的力量。过去几年,把这个营销中需求部分的重要教材的重要理论,反复研究、思考,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洞察。

这让我想起了卖油翁,唯手熟尔的意思。

然而,这个“熟”的对象不一样——不是经验,而是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相对最可靠、有共识的知识。而经验形成知识,往往充满了随机性,没有像科学知识那样经过大量的验证。

如果我们要真正有洞察,就应当把自己的知识建立在牢固的地基之上——真正形成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这个理论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也经常提,毕竟,做投资最需要的能力就是洞察。今年五月份我在美国与芒格先生交流时问他:“你成功决策的依据是哪里来的?”他说:“我一辈子就做两件事:研究什么是有效的,然后持续去做,思考什么是无效的,然后坚决避免”。

当时我就明白,芒格是在强调要花一辈子的时间研究我们做决策的依据,让我们真正弄明白一件事。他曾说过:“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只使用学过的一门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为什么要强调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原理可靠性更高。


这里芒格提到了思维模型这个概念。

我曾经花了几年的时间想要厘清这个概念,几经迭代后,和芒格交流让我最终把思维模型的定义确定为:思维模型就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有效策略或依据。

贝佐斯说过: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因为只有找到比我们经验更稳定不变的依据,才有可能从当下最优解的束缚中跳出,看到全局最优解。为了传递这个理念,他甚至花了4200万美元造了一个看起来没用的、一百年才响一次的万年钟,他真正想要告诉世人的是:只有用真正长期的视角思考问题,才有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拉开尺度思考后你会发现,你以为你的竞争对手是同行,其实真正的对手是时代。

什么样的认知能一秒切中要害?那就是不被自己的认知偏差误导,而是能够真正理解你面对的真问题是什么,聚焦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诚实地面对自己,有一天,一个瞬间你会突然看到过去自己和别人都看不到的答案,这就是洞察。

这并不容易,但是值得。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去追问变化背后不变的逻辑;变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停留在过去时代的逻辑里。

(以上是我在混沌大学APP直播中内容的删减精华修订内容)

多说几句:

在提升我们认知的道路上,《好好思考》给出了一套方法,混沌大学给了具体服务。我认可混沌大学的地方是在于这个团队确实在用心研究如何帮助大家用哲科思维提升认知。正如李善友给我《好好思考》作序时写到:成甲做的事情,与混沌致力于让哲科思维薪火相传的使命不谋而合。希望让更多人看见思维之美,感受到思考的力量。

正值感恩节,混沌大学推出了仅限本周的买一年送半年的优惠活动,因此我很乐意把这次优惠活动推荐给大家。

近期热文

1,与学习相关的7个新视角

2,巴菲特股东大会的现场复盘

3,查理·芒格访谈收获的三个感受

4,情境学习法:知识不再学了就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跨学科知识体系解决复杂问题(1)
管理会计思维—做好管理会计的核心
框架思维
系统思维:如何利用上帝视角去洞察事物本质,轻松解决复杂问题?
遇到问题难解决?掌握上帝视角,提升元认知,你的难题迎刃而解
《走出思维泥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