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法整复骶髂关节半脱位30例临床总结

骶髂关节位于腰臀部,由髂骨及骶骨的耳状关节面组合而成,周围有多条坚韧的韧带加强,结构上较稳定,是一个微动关节。但当外力作用使其发生强力牵拉、扭转及冲撞,超过了正常生理范围时,便可引起骶髂关节周围软组织牵拉、扭转损伤,甚至造成骶髂关节半脱位。本病多为急性发病,常出现腰骶部剧烈

疼痛,行走坐立活动受限。自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 病因病机

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上下楼梯或走路时登空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脱位。前脱位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如剧烈奔跑、跳远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后脱位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位。

二、诊断要点 

1.患者多有明显的外伤史;

2.伤后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坐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

3.体征:患侧骶髂关节处明显压痛,患侧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部可触及条索状物,压痛明显,髂后上棘较健侧低凹或隆起,局部肌张力低,耻骨联合处可有压痛。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

4.病人仰卧位,可测得两下肢不等长。如向前脱位,伤侧下肢略增长;后脱位时,则伤侧下肢略缩短,严重病例,髂后上棘向后凸起。

5.X线检查正位片,可提示骨盆倾斜程度,显示骶髂关节面重叠影增宽或变窄。斜位片,显示伤侧骶髂关节凸凹不平的关节面排列紊乱,关节间隙增宽(与健侧相比)。X线检查,也有助于排除类风湿、结核、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三、治疗方法

1、松筋手法:患者俯卧,医生站于伤侧,双手叠掌按揉腰骶部1分钟,再用肘关节滑按两侧腰部肌肉1分钟,用单手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及髂后上棘周围的压痛点,以透热为度,双手拿揉下肢肌肉3-5遍,再用一手的食、中、无名指三指共同滑按第1、2跖骨关节之间,以止痛解痉。

2、复位手法:

①呼吸按压法:患者取半侧卧位,医生站于伤侧,双手叠掌按于髂后上棘处,令患者吸足气后,再慢慢呼气,于呼气末医生双手加力下压,即可听到咔嚓的复位声,复位既告成功。此手法适用于骶髂关节后脱位。

②侧卧推扳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取左侧卧位,医生站其后,左手拢住患者的胁肋处,右手抵住右侧髂后上棘,嘱病人放松,趁机双手发力,向反方向用力,即可听到咔嚓的复位声,本手法适用于后脱位。要求医生右手发力要快,力量必须作用于髂后上棘处。

③屈膝屈髋复位法:患者仰卧,医生站其患侧,令患者屈膝屈髋,医生一手拿握膝关节处,一手握住踝关节,嘱咐患者随着医生的双手,使下肢外展外旋,再随之内收内旋,当下肢与躯干处于一条直线时,用力将膝关节下压,即可听到咔嚓的复位声,此手法适用于骶髂关节前脱位。

④拢背推髂复位法:以右侧为例,患者仰卧,医生站立其左侧,令其下肢不动,上身向左转,医生用右臂拢住其右背,左手掌根按住其右侧髂前上棘处,当患者上身旋转到尽头时,医生双臂向相反方向发力,医生左手感到有移动感,即告成功。适用于骶髂关节前脱位。

四、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功能障碍恢复正常。有效:疼痛减轻,功能障碍有改善。无效: 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无变化。

治疗结果:本组30例,,其中16例行手法复位1次,9例行手法复位2次,5例行手法复位3次以上。其中痊愈23例,占76.7%;有效5例,占16.7%;无效2例,占6.6%;总有效率达93.3%。

五、讨论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组成,因其关节囊紧张,周围有多条坚强的韧带加强,关节只能做少许运动,故属于微动关节。

骶髂关节是脊柱和下肢联系的枢纽。当骶髂关节有损伤或慢性劳损,在暴力作用或不协调的动作作用下,可导致关节错开移位。女性骶髂关节的活动范围较男性大,故女性发生半脱位机会较多,本组女性21例,占70%。

手法整复需根据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类型,有针对性的操作。整复骶髂关节半脱位,是通过手法的作用,迫使髂骨向与原来引起脱位的相反方向旋转移动,达到'离而复合'的目的。手法操作分两个步骤,可使任何方向的脱位整复。第一部分为松筋手法,以减轻筋肉紧张,缓解疼痛。第二部分为整复手法,根据脱位的类型选择针对性的整复手法,前脱位选用屈膝屈髋复位法和拢背推髂复位法,后脱位可采用呼吸按压法和侧卧推扳法。

采用手法对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相关组织的损伤或退行性改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恢复骶髂关节内在的生物力学平衡和气血平衡。但应注意操作时忌手法粗暴。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高、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骶髂关节半脱位,依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即可确定诊断。但临床上易与腰骶部急性筋肉扭伤相混淆,往往采用急性腰扭伤的手法治疗不能收效。应详加鉴别。骶髂关节半脱位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例,易与腰部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但在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改变等方面不难鉴别。

注意事项

1.半脱位整复后,应注意处理臀部筋肉组织的损伤。

2.施术手法后,嘱患者卧床休息2到3周,卧床时应在腘窝部放置一厚棉垫,将伤肢髋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位,1周后逐渐开始功能锻炼并配合局部热敷,每日1次。

3.注意局部保暖,勿受凉。个别病情较重者,可用1%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局部痛点封闭。

骶髂关节半脱位只要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方法得当,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北京按摩医院 郝金贵 齐 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盆旋移综合症
姚丁丁骨盆修复培训—骨盆旋移综合征
骶髂关节紊乱症
新:骶髂关节错位正骨推拿法
3种骶髂关节错位的正骨推拿手法调分享,让您的调理更简单
骶髂关节错位——一种极易被误诊的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