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周微课
1、青春期的孩子

  我相信,我们在座的爸爸妈妈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成长得更加健康,更加快乐,所以我们才在今天晚上坐在这学习。我觉得是因为大家本着对孩子的爱心。


  我接触到的个案里面,都是青春期的孩子。

  一说到青春期的孩子,大家就想到叛逆、不说话。对于家长而言,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但家长不希望孩子长大。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我意识,但家长还希望孩子听我们的,听话可爱,像个跟屁虫。这正是青春期的孩子和我们对抗的原因。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叛逆呢?是有原因的。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渴望自主,而我们家长却不愿意放手,所以才造成了有青春期孩子家庭里面的叛逆、矛盾和冲突,常常有争执等等这样子的现象出现。

  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曾经的青春期孩子的妈妈,我也是有非常深的感受。在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她自己订的校服比自身合身的大了两个码,穿在身上裤子几乎拖地了,我就觉得这孩子好像不可理喻,便问她:“孩子,你为什么要把裤子订得那么长啊?你自己穿100码就行,你为什么要买120码的呢?”她也不说原因,就直接甩一句:“我愿意,我高兴,怎么着吧!”这就是孩子的语言。但是,当孩子这样说的时候,我就觉得心里被噎死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但是,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在放松的时候,一起聊天的时候,她就会说了。其实是,女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会发育,比如说乳房长大了,她就会觉得不好意思,穿这种肥肥大大的衣服就可以把乳房遮住。但是又有矛盾,她的内衣会穿领子非常非常低的。青春期就是孩子渴望的东西不断不断地冒出来,但是又有很多很多的矛盾在那儿。我们家长有的时候不了解这个孩子,就总想以我们认为的标准去管管这个孩子。当我们去管这个孩子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很多的矛盾出来,那么家长通常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管孩子呢?我搜集了一些图片,特别能反映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的原因。

  2、几幅图片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几张图片,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几张图片的意思,第一张图片是孩子的脚上挂着一个非常沉重的锚,这张图片的意思就是“骄傲的妈妈,沉重的孩子”,我们家长有时候会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特长的学习,或者给我们孩子很多技能的学习,看到我们的孩子多才多艺的时候,家长非常非常地骄傲,但是孩子觉得很沉重,因为他要担负在他工作之外的很多很多的东西,所以孩子会感觉特别特别的沉。第二张照片就是一个特别胖胖的妈妈,然后一个在跳芭蕾的孩子,那这张照片也是非常非常明显的,就是“妈妈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希望孩子帮我实现”,所以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妈妈是跳不了舞的,但是却让孩子去跳舞,我们从孩子的脸上看到了什么样子的表情呢?下面一张图片就是过度保护,过度保护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样子的状况?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过度地保护他,将来有一天他长大了,他有了力量了,猜猜会出现什么样子的情形呢?再下面的一张照片就是木偶,那就是控制的家长,特别控制的家长或者是希望管住孩子不让自由行动的家长,我们有这样子的行为的时候,那我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在他小的时候你可以控制住,你可以指挥得了他,但是有一天这个孩子长大了,他青春期了,他的身体也长高了,他的力量也爆发了,那会出现什么样子的情况呢?这一系列的照片名字叫“母爱的反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百度上搜一下这组照片,我只发了这几张,其实还有更多,这个照片是国外的一个心理学家他拍的一组关于家庭教育的照片,其实这组照片是可以照见我们很多人的影子的,我第一次看这个照片的时候,我也觉得其实也有我身上的一些影子,就是我们总希望我们能在孩子身上做点什么事情,让孩子去听我们的话,或者是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担心,怕孩子走弯路,所以我们就在孩子身上实施了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结果呢,却是孩子的叛逆,其实孩子的不听话,其实孩子的出状况,让我们的家长抓狂,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到底要什么呢?我做了这么多都是为了他,为什么孩子还会这样子呢?他为什么不理解我们的苦心呢?那孩子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前一个星期在一个减少焦虑的工作坊上,我是在这个工作坊上做助教,在那个工作坊上预告了一个家长,非常非常焦虑的家长,这个家长的孩子已经高二了,跟妈妈的关系非常非常对抗,跟这个妈妈做工作的时候,我们发现她真的是为了这个孩子可以做一切,为了这个孩子她可以牺牲掉她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结果却是这个孩子很叛逆,很不满,除了焦虑之外,这个妈妈有很多很多的心痛,非常伤心和委屈,当我们再去看这个妈妈的时候,原来这个妈妈内心有很大很大的恐惧,原来这个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是因为她照顾不当,这个孩子曾经受过伤,就是因为这次受伤,这个妈妈觉得我不能再让我的孩子有任何闪失,不能再让我的孩子有任何的受伤害,这个妈妈对孩子就关照到了,就像那个照片一样,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孩子都已经上中学了,她还在担心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会不会出现状况,所以她就对这个孩子有很多很多的叮嘱,这个孩子一出门她就对这个孩子说你要小心什么,你要注意什么啊,等等等等。但是大家想,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妈妈每天这样子的唠叨,妈妈每天这样子的关照,对这个孩子来说就是不胜其烦,对这个妈妈来说有很多很多的烦啊,所以说妈妈一说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会特别特别的烦躁,他就会说:“够了,你能不能住嘴,你能不能不要再说了,我都要烦死了。”所以呢,孩子反应这样子,妈妈就会特别特别的伤心,那可见,我们家长的担心和焦虑有的时候会淹没掉我们的爱,其实我们的本心是爱我们的孩子的,但是,我们的焦虑和恐惧太多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的时候,那孩子的感受就是非常不自由,非常难受,所以呢,他才会有那样子的行为去对待我们。

  3、孩子需要什么

  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他内心、他心里一些渴求的满足,那孩子心理上他到底需要什么呢?我们可以聚焦在青春期孩子的身上,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所需要的就是认可、肯定,就是你对我的信任,你对我的尊重,作为一个人,你对我的尊重,作为一个人,你能不能理解我,自己做的这一切,就是因为我长大了,实际上呢我是希望你支持我做很多我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自我价值感是很重要的,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特别希望的就是别人认为他是足够强大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可以为我自己做主的,我是可以,当我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我是可以被允许被接纳的,这就是青春期孩子,而且对青春期孩子来说呢,还有一个需求就是他需要自由,他需要自由地为自己做选择,而且呢,他需要自己的空间,如果在座的家长朋友们孩子已经是青春期了,就可以回忆到,当孩子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他就不像小时候,爸爸妈妈去哪,他就会说:“爸爸,我也要去。妈妈,我也想去。”他不会这样说,而是呢,它变成了什么呢?它变成了“你们去吧,我一个人在家,你们别跟我,我自己去就可以,我自己就可以办好。”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反应,他就会觉得我自己可以做,而我们家长呢,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就会很害怕,然后呢,就会发现,怎么搞的,这孩子现在怎么变成这样子了,原来的那个孩子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他会变成这个样子?就很多害怕,所以这个时候矛盾就出来了,家长越害怕,孩子越烦躁,他会觉得你不相信他,你的担心他会觉得不够好,矛盾在这个时候就会越来越激烈,家长往往看到孩子行为上的一些对抗。

  今天下午,范丽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个问卷,有十四个问题,我非常认真地看了这份问卷,觉察到我们家长聚焦都在孩子的行为上面,比如说,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我的孩子就是爱玩游戏,比如说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他总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打扮啊,比如说好吃东西啊,所以家长往往把目光放在孩子的行为上面,但是其实孩子的需要就像我刚刚贴的PPT一样,孩子的需要其实是心理上的满足,他不需要你在行为上对他有多大的限制或者是多大的帮助,很多事情他觉得他自己做得了,家长这时候如果了解到孩子内心是需要满足的,我们就把焦点从孩子的行为上转移到内心世界来,不是青春期的时候把焦点从孩子的行为上转移到内心世界来,而是从小就应该这样做。小时候,孩子有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所以我们作为监护人需要帮助孩子,不要让孩子受伤害,我们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这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做的,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有很多事情不需要我们那么谨小慎微地去关注他,而是要透过孩子的行为去看孩子的内心到底要什么。

  有句话叫做,家长不要去做那个法官,一看到孩子不爱学习就说,这个孩子是懒,这个孩子是笨,就给孩子贴标签了,我们先不要去做这个法官,而要去做侦探,侦探的意思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是一个侦探的话,就会透过外面的现象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然后去发现孩子内心世界到底是需要什么的。

  我今天看了一些家长的问答,我家小孩小学时成绩还可以,但是上了初中后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了,常常写作业也慢了,就在行为上纠结,而且苦恼,但是其实我们家长是要在自己内心,在孩子内心去做功课,那我们怎么做呢?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陪伴他,我们的孩子会觉得很烦,我们家长也觉得非常非常苦,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双方觉得都轻松呢?我就根据我作为一个妈妈、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该怎么做。

  4、家长应该如何

  首先,要有理性的信念,比如说,我们就应该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应该是:“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有的一个信念。我们的孩子其实真的是千差万别,我的孩子他就是那个样子的,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所以呢,我们大家想一想,现在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口了,我们中国呢占到四分之一,在这么多人中,我们的孩子选择了我们作为父母,可见我们和孩子的缘分是多么深。这个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他是非常渴望我们爱他,我们就不要拿他跟别的孩子比较。就是说我们要爱我们孩子本来的样子。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还有另一个信念,那就是没有对错,只有不同。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想法,而且那些想法常常跟我们不同,家长能不能够接受孩子他自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想法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我曾经在我的博客上写过一篇文章,叫做《14岁和41岁的战争》,在我女儿14岁的时候,我的先生41岁,14岁的女儿和41岁的爸爸常常会有很多的战争,他们两个人常常在吵架。女儿喜欢看《快乐大本营》这样娱乐性的节目,爸爸喜欢看《亮剑》这样的。所以他们两个人在看电视这件事情上就会有很多很多的不同,这个观点就会发生冲突,所以两个人常常会为了一个电视机的遥控器争来争去的,有的时候两个人还会闹别扭。最严重的一次是大夏天,爸爸开着车,爸爸本来是带着女儿去商场买东西,结果在半道上两个人就发生争执了,结果出去没多久女儿就满头大汗地跑回来了,回来以后我就问她,爸爸哪儿去了,爸爸怎么没回来,结果女儿就说,我们吵架了,等红灯的时候我拉开车门我就跑回来了,过了一会,爸爸也回来了,这两个人回来以后都气呼呼的,后来我才了解到,两个人在车上讨论一个历史上的问题,女儿刚刚学了历史,历史上的一个事件,然后她就跟爸爸讲她自己打想法是什么,然后,爸爸就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然后两个人就非常激烈地在争执,在争执的时候,孩子就很生气地拉开车门就回来了。就这件事情而言,如果我们家长有一个正确的信念,孩子的观点只是与我们的观点不同,并没有对错之分,而且作为家长,如果我们的孩子能有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家长应该高兴才是,这说明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后来就这件事情,我和先生有过沟通,然后我们两就达成了共识,如果以后孩子有这样的观点,可以亮明我们的观点,就是家长可以亮明自己的观点,但是也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要表述,就可以跟他讲,原来你是这么想的,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个样子的,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子的,原来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当我们能这样子跟孩子去讲,孩子就会明白,同一个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他也不会执意说我这个就是对的,你那个是不对的,这就是互相接纳认同的一个过程。

  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发的这张PPT上,右边是一个图画,我相信很多的朋友在不同的地方都看到过这幅画,那这幅画有的人第一眼会看出来是个什么呢?有的人第一眼会看出来是一个老太婆的脸,老太婆的头,鼻子尖尖的,一看就是个老年人,有的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青春少女,非常时尚的一个少女的头,那这个我们能说明什么呢?其实是我们看这幅画的角度不同。我们不能说,你看到的是个老太婆,你怎么能看成老太婆呢?看到老太婆的人就会说,不是小女孩,你怎么能看成个小女孩?如果互相指责的话,那就觉得很可怕。所以,在我们的信念里,如果孩子有的只是跟我们观点不同,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那我们对孩子就多了一份接纳,那还有一个信念是什么呢?还有一个信念就是,我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家长需要有合理的信念。如果家长有正确的信念,孩子接受起来容易,家长也轻松些。人其实是活在观念里的,包括养育孩子,所以家长要检查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焦虑往往是我们对事情有比较高得期待,而现实比较低。我们家长陪伴孩子成长,要看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是否切实可行。如果孩子做什么都不能满足妈妈的期待,他就会越做越没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我们要能和孩子和谐相处,那么家长要做孩子情绪的引导者。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在哪里?他们的焦虑很可能来自学业,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参加中高考,这是两次非常大的人生挑战。今天有家长给我留言,说他的孩子不会做题就特别生气,摔东西,听写不会就哭,这时她就骂孩子,我非常简单地告诉她,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内心是非常需要帮助的,然后妈妈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如果家长可以比较敏锐地感觉到孩子有情绪,帮助到孩子,那么孩子就可以安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少说多听,少讲大道理。家长要了解到孩子需要什么。说到底,家长对孩子的爱需要调整频道,就是要调整到孩子需要的频道上,看看自家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陪伴而不唠叨,影响而不控制。这是对青春期孩子最好的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教育】 青春期孩子 要从“心”引领
怎样通过日常小事给孩子种下正面信念
做会“说”又会“听”的家长 (九):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出来
山长答疑27 | 孩子成长愿望不足,怎么办?
《我的自然活法》二十七讲(2):这个功能你天生就自带了
(1)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