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然、自制的化妆品,未来或不可估量?
也许国内的天然成分改良还处在先行阶段,而国外市场已诞生出诸多风行一时的优秀产品,甚至还延伸到口服领域。比如Beauty Chef(澳大利亚天然有机品牌),其品牌哲学是“美从胃开始”,含有生物发酵成分和益生元益生菌成分的产品号称能与人体生物节奏协作,让皮肤更为健康光泽。这些产品采用了柑橘汁、橄榄油、柑橘花、鲜芦笋、奇异果和芦荟等成分,看上去非常健康。

在天然食材中获取灵感的还不止这一家,藜麦种子、扁豆种子、苹果和番茄都匹配了让价值放大的用武之地。不仅在南半球有主动变化,日本的植物配方型无需起泡的洗面奶、含有国产茶油和有机米糠油的收敛水、用专利技术无化学养殖蚕桑蜕变出的蚕茧,其中抽离出的蚕丝提取物精研而成的乳液颇受市场欢迎;椰子油系列产品柔绵不沾的质感和独特的加工工艺也赢来不少消费者青睐。

韩国的产品更是让人脑洞大开,沙棘油、鱼子酱、木槿花、济州的羽衣甘蓝等一系列养生食材被工程师们开发出来,这些都是基于市场变化做出的配方创新和成分改良,赋予了消费者以更新潮、更为舒适的体验感。比如最新的含有沙棘油成分的面膜,在镇定、舒缓、滋润的体验感上较以往产品更甚一筹。

LG品牌开发了“根”系列之面霜高浓度面膜,主打概念“根”,将罗勒根,水仙球茎,百合花球茎,雪片莲根等做了提炼,汲取植物叶、果实和开花的原动力。名字看似混搭,实际上是将膜布浸透面霜,使产品不容易滴答,深度滋润效果更好。

在英敏特组织的行业研讨会上,记者有幸体验了这一系列的所有产品,其中沙棘油类获得大家的投票数最高。然而在新品层出不穷的市场上,也许我们今天觉得很惊艳的系列,明天还有后继者引爆潮流。对于厂家而言,除了具备行业前瞻性和孜孜不倦的研发精神,要做好一款产品的成分研发和改良,技术是一方面,能不能直击消费者痛点才更为关键。

匠心酿“匠品”,取材天然不止乎概念


既然成分有了不同程度改变,这一流行趋势也成了业内各个大会上探讨的“大势所趋”。特别是作为有特殊用途的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这九类化妆品的生产厂家,他们都开始想办法应对燃眉之急,所以当下,这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那么在成分改良的过程中有哪些关注点值得我们去把握呢?在一次工程师聚集的行业研讨会上,澳谷集团技术总监曾万祥先生做了经验分享:首先在工程师层面,集团会将工程师分为三类,分别是仿板工程师、配方工程师、商业工程师。仿板工程师依照有迹可循的成功品类进行成分分析,这类人群创新性不足。

配方工程师可以依据经验熟练地配出相应功效型产品的配方,基本上是博古通今的熟手。而第三类是商业工程师,也是企业最想培养的,这些人具有前瞻性,能将市场潜在卖点挖掘出来,根据数据和与消费者的沟通,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将配方的优点放大,引爆市场热点。可见于一些市场上的爆品如水光针等,是这类工程师的代表作。

组建人才队伍还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化妆品配方分类和结构上还有很深的学问。研发前首先要做最基础的分析,这就包括产品的销售地区、销售对象、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以及销售成本、配方成本、卖点成分和配方结构,此外还有进一步的分析,包括配方原料和性质、配方工艺、配方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兼容性的评估、配方的特点等,每一个事项下都有3-20个不等的子栏目,所以说现今配方的打造,在原料、法规、功效和数据上更为严谨,只有反复的实验和验证,才是天然、安全产品输出的前提。

测试的这一步也很关键,除了常规的以周为单位进行的专人观察测试,还有一些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基础性特征需加以辨识,长时间控制温度和光照,看成分的细微变化,完成稳定性和兼容性的测试,安全性和功效性依然任重道远,特别在斑贴、眼刺激、刺痛、致粉激等检测上,如今更需要严谨推进。

曾万祥先生深谙天然成分的研究,他了解消费者对合成油脂、乳化剂、香精、抗氧剂、色素和激素抱有不信任的心理,未来会有更多人在意成分。

所以明确了成分改良今后的研究方向:不论是手作型的低限量防腐剂天然化妆品品,设备提取汁、液、油的天然化妆品还是加入适量动植物或矿物提取液的、保质期较长、功效和安全较好的组合型化妆品都有其市场。原料配方将在天然油脂类、天然蜡类、天然脂肪酸类、天然乳化剂和功效性原料组合中汲取灵感。


衍生方向-自制护肤品


一方面,品牌方在努力,为用户打造更为安全舒适的体验,一方面用户也变得更为“独立”。比如自制护肤品,相信有的同行有所耳闻。一些时尚生活达人对天然成分越发在意,网络平台可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她们在自己的社群里有共同交流的话题,diy护肤用品就是平时业余组织的一项活动。除了原始的捣碎、提炼手作等方式,也有人借助最新的得力助手-水凝胶面膜机(已在国内市场出现),加入水果、天然增稠剂、面霜和和精华进行搅拌,制作专属于自己和家人的面膜。


并不是她们自恃才高,或是单纯喜欢给生活找点乐子,背后释放出一个强大的信息需求点便是---人们越来越在乎成分是否天然。或许你会说其实现在的天然护肤品可是不少的,许多产品在这两年特别注重天然成分的萃取和配方改良。不过现阶段海量的传播和打折倾销,以及部分产品使用感的差强人意,也让追求品质的人群开始舍弃依赖品牌方制作的产品,个性化诉求更为彰显。

比如,她们会像做一道菜那样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护肤品,就像在厨房做一道大餐一样细致认真,面面俱到,这是她们渴望掌控自己的美容品的内心驱动。

2年前,Michelle Phan在YouTube上讲解在家自制面膜和磨砂膏的教学视频吸引了300万的点播量,在国外掀起了一股用家庭厨房和借助日常食材打造专属美容品的热潮。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商超渠道和便利店系统以启发,她们开始陈列打造个人护肤品的专属冻干原材料。这为许多初学者和害怕麻烦的受众提供了方便,自行选择原料组合,制作成不同质地和香型的护肤品,即时便可享用自己努力的成果。我们可以预见这其中存在的产业潜力,一旦有先行示范考虑周全的品牌涉足这一领域,前景或不可估量。


更多阅读(点击即可查看)

1.G2峰会:电商冲击成转折!实体店不是消亡而是进化

2.店大欺客:丝芙兰闺蜜式营销遭质疑

3.体验会上瘾,差异化是一道分水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市场上护肤品的分类
婴童级护肤新主张,引领化妆品安全新方向
无防腐剂/无矿物油/无酒精……“无添加”化妆品真的更安全吗?
孕期哺乳期,化妆品不是禁忌,但有五种成分的产品不能用
化妆品叫停“有机”认证 有机≠纯天然
全天然护肤化妆品的成分 | 美容护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