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你太忙,至少陪孩子做两件事,第一是读书,第二是运动。

读书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它是学习习惯的基石。体育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成了存在感很低的一门学科,所以家长尤其需要重视,给娃建立一个好的早期体育习惯。道理大家都懂,做起来很悲剧,办了6千元健身卡去了3次就放弃的人一定很多吧。所以还是先讲故事。

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刚入小学,因为竹竿身材立刻成为了篮球、排球和游泳队的抢夺对象。阴差阳错就进了泳队,因此刷体育指标没花家里一分钱就得到了最好的教育。游泳算是我的体育启蒙吧。

体形  

体育的第一个好处,是体型的早期塑造。在《高富帅养成手册-1》一文已经详细讲过。体型的架子是骨骼,一旦发育完成就定型了,之后再锻炼补营养,修饰作用也不大。

体型和颜值一样,在孩子进入社会化阶段后,会对孩子性格是否自信有重要作用。瘦小鞠娄的孩子,如果不能在才智上补足,很容易成为奚落取笑对象(班级食物链底层),造成后期性格的阴暗自卑。

有句话说:“高考过后,就是看颜的世界”——很残酷很现实。HR们每次校招的时候,看体型大致能看出那些应届生孩子的身世。那些瘦小鞠娄的,大多来自条件差的家庭,很少会自信大方,知识广博:勤杂跑腿的活儿,他可以;要培养他胜任那些需要独当一面的岗位?不值。

所以体格影响交友、择偶不说,还影响就业。

同时,我发现包括自己和身边很多早期有高强度锻炼的好友,即使长时间不运动,在人人发福长肉需要注意饮食的中年,都胡喝海塞却不长赘肉,保持着青年人体型。这个当然一部分看基因胚子,但更应该要归功于早期的锻炼吧。社交  

体育从来就是社交的最佳手段,而且你结识的,都肯定是一群对生命充满珍爱的人:否则他们一定是每天窝在家打游戏看电视。

刚回国的时候,身边没有朋友,生活很单调。使馆酒会认识了伦敦来的瑞士银行高管MakK。他比我早来一个月,但已经活像个本地宝,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我来的第一周就加入了一个体育俱乐部。第二天他就带我来到了他的羽毛球队,成员来自10多个不同国家,主要是国际驻华和外企员工。很快,我凭着早期发展得不错得体育天赋掌握了羽毛球,不到一个月就成了圈子小骨干。我们除了打球还经常一起吃饭开派对,很快我就消除了离家在外的孤独感,还交到了好几个真心朋友。多年后Mark回到伦敦工作,我每次去伦敦都会碰头小聚。

对于这些在国际企业工作的世界公民,体育是他们迅速融入当地生活的第一技能。

我右边的就是Mark,教会我“体育社交”这一技能的人

精力  

经常看到大城市白领会吐槽说工作一天疲惫不堪,各种加班无法忍受。对比Mark,还有之前文章8过的JC等一批任职国际公司高管的朋友,这些白领的工作强度只算小巫见大巫。为什么一些人能在高强度工作下能保持高度的充沛精力,一些人下班后就累得只能窝在被窝刷手机?——童年早期就建立好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很多人长大后开始健身锻炼,办了卡朋友圈发了一轮健身图后,没几个月就偃旗息鼓。为什么?体育意识和习惯如果不是早期养成,后天就需要极大的意志去克服惰性。

多年来每年5月到9月整整5个月,我都保持着一周至少3次到离家不远的大学湖完成两公里一个来回的习惯。其实我也是个有惰性的人,还很怕冷,但这事从来不会拉下。因为这是意识和习惯,没什么惰性需要克服的。

生命丰富度  

人只要喜欢并且掌握了一样东西的精髓,就容易在同一维度上横向拓宽。说外语,真正掌握英语后,法语德语就是小菜一碟;说体育,因为早期游泳的体育底子,肌肉控制、肢体平衡的发育都比较好,就容易上手其他的类目,自然就容易横向发展出对其他体育类目的喜爱。经济宽裕以后我爱上的运动是潜水(已考到高级潜水证)和水下摄影。

在我第一次潜水以前,觉得世界上的名山大河草原沙漠都去过了,以为世界也就不过是这个样子,很长一段时间假期都对旅行厌倦。在事业生活都没什么起伏的状态下,那段时间生活质量不高。直到第一次尝试潜水,我看到了水下的另一个世界。被深深震撼以后,才发现我对世界的认知被拓开了整整一个次元:地球上还有那么多未知的,美好的,等待着我去目睹和见证。即使一年也只是潜两三次,但整整一年都会为此充满期待和快乐。如果你曾登山,远足,攀岩,漂流...相信你一定明白这种感受。

每增加一种兴趣,都给人的生命带来另一种体验。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厌倦生活。

综合上面关于精力那一点,不难发现为什么我们看到欧美人可以高强度地工作,高强度地玩,不断地发现世界,分秒必争地享受每个生命时刻,中国人却还不行。同样是人,活的却是不一样的生命品质。自我超越  

学生时期在校体育队的经历给我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我想就是那种当时看来惨无人道的训练,回头看来,硬着头皮撑过去以后,发现原来也没多可怕。(《孩子化茧成蝶的伟大时刻》我分享了这段经历)

人生难道不正是这样么?

咬着牙,在水里流着泪,咒骂着魔鬼教练,游完第二十圈的时候,发现:“我居然能做到。”我想在6/7岁的我幼小的心里根植的这句话,应该是体育给我的最大财富。

最后,还是让比我更有分量的人来告诉你,通过硬技能外5项之体育之“型”,孩子应该获得什么样的“神”。

阿加西进入网球名人堂时的演讲

“我爱上网球的时间实在太晚了。但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却都全部来自于网球对我的回报。网球不仅给我许多,更教会了我非常多的人生道理。”

网球比赛中的众多术语,其实都离不开我们对人生的感悟。比如发球(service)、占先(advantage)、破发(break)、失误(fault)、直落四分(Love)。这样一堂网球教学课,其实也是让我们人生走上成熟的一课。

我一直认为我们对社会大众是有给予回报的义务。我们应该创造多于消耗;还要创建一些能比我们更持久的事物;找到自己的极限然后迫使自己突破自我。因为当生活对我们提出考验时,让我们在低谷中甚至难以认清自己时,我们必须清楚自己还有重头再来的本钱。因为总是有时间能再攀高峰。从来都没有太迟被激励、太迟去改变这回事。因为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我们是可以说‘已经太迟’了。

你一个人在球场上,你必须独自面对和解决所有的问题,你必须控制好情绪但又必须投入情感,所有这一切多么像是生活本身。你必须坚信自己,同时又逼迫自己不断前进。

如果一位16岁的青少年选手在向我讨教经验,我会说:把每一天看作是变得更好的机会,在球场外也是如此。

阿加西最后的金玉良言,道出了所有超一流高手(无论职业,无论行当)的心声:人生最难的,不是征服别人,而是征服自己。做到以后,这就是一个能超越自己局限的人,一个最了不起的人。

相信这就是体育对于人类这个物种的终极奥义吧。

所以你说,如果花大价钱塞孩子进一个华丽的马术网球高尔夫培训,训练严格一点孩子回家哭闹,家长就吵吵要换教练...诸如此类最后能刷出个什么名堂来?

相反,即使一个体育项目不怎么华丽,但你收获了一个能超越自我的孩子,那么恭喜你,你刷成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招打败惰性,平凡变超凡
体旋风体育:儿童运动好处多 爸妈必知的儿童运动概念!
这些惰性和坏习惯,你有吗?改变为什么不从现在?
惰性从何而来
智库|王凯珍: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是智育,而是体育
聪明的家长不陪孩子写作业, 而是培养这三个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