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17的记忆:欧洲之行
1/ 贡多拉游水城
贡多拉又名“公朵拉”,是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据说,7世纪时,第一任总督将这种船命名为“贡多拉”(1094年文献首次提到)。让人高兴的是,象圣特洛瓦索这样的小船厂仍旧在制造并修理这种小船,使这种古老的威尼斯传统得以流传

“贡多拉”的名称由来现已无从考证,可能源泉自希腊语的kondyle,意为轻快小舟;或者kondoura,一种船的名字;也或许来自拉丁语的cymbula,即小船。

贡多拉是由威尼斯的工匠按照古老的口传工艺制造的。这种小尖舟古时候并不完全象今天这个样子。

15世纪和16世纪的绘画中的贡多拉比较扁平,船尾和船头也不那么高。

 船旁边沿绘着鲜艳的图案,有的还装点着昂贵的饰物。名门贵族则以此炫耀门第、互相攀比。这让我想起了郭德纲相声“老老年”中的“象牙棒儿”。

 1562年,威尼斯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贡多拉都漆成了黑色。

18世纪,贡多拉的形状和大小逐渐固定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从前的贡多拉也有大船,好几位桨手同划)。

威尼斯平均水深1.5米,墙上的水印,就是高潮位的水深!千百年来,威尼斯城就是在这种潮起潮落中生存下来。

没有了游客嘈杂的人声,威尼斯的水道还是很安详的。

同欧洲所有城市一样~花儿静静地开在阳台上。

没有了圣马可广场上的人声鼎沸。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似乎有约在先~云集于此。

进入21世纪,贡多拉依然来往于威尼斯的河道上,但其数目仅是18世纪的二十分之一。


事实上,太多的游客,太多的贡多拉肯定会造成水城的水上交通拥堵。

领队说,现在营业中的贡多拉是分单双号”上班“,以缓解水上拥堵,并保证营业中的贡多拉能够满负荷运转。

这应该是某家酒店的旁门。

领队说,有效说服所有船家单双号运营的是当地的”黑社会“。我估计是那种类似行业协会或行业公会一类的行业管理组织。

现在的威尼斯已经没有了水上拥堵,贡多拉有固定的上下船站点和固定的航线。

贡多拉船夫的着装是一致的:年轻人上着海魂衫;年纪大些的有一定的自由度。

我们转入威尼斯的大运河了。前面的桥是里亚托桥。里亚托桥周边,是威尼斯的商业中心,许多的公司商号及金融机构都在此设立;各类小铺、摊贩云集也云集于此。威尼斯有400多座桥,以里亚托桥最为有名,它建于1180年,原为一座木桥。1580~1592年改建为石桥,是威尼斯的象征。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上中部建有厅阁。该桥地处威尼斯市中心,连接着威尼斯火车站和罗马广场,是水城重要的交通枢纽。

贡多拉进了大运河,还真的稍有些颠簸了。

临近岸边的这些泊船用的树干和贡多拉,成就了太多的威尼斯的风景照片,但都是在清晨或是黄昏。现在这钟点儿,就别想了。

所有的贡多拉的运营线路,都包括一段大运河,而后再回到水巷中的终点。

远远望去,里亚托桥周边确实够热闹的。

这是我们的船老大,已经50多岁了。

我们又要拐回小巷了。

这是小巷的尽头,也是个贡多拉的码头。

前面的三条船已经首尾相接了。

虽然有规定禁止贡多拉船身的装饰,但精明的船主总会想些办法来使自己的船与众不同。对面来的这条船就比较”土豪“,上面坐着的乘客,大概是来自非洲的某位酋长和夫人。

河道里也有路灯?

我们就在这儿上岸了。

图片右侧就是贡多拉的码头。

再见了,贡多拉~下次来,还要借你之力游览水城。

2/ 圣马可钟楼
圣马可钟楼耸立于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筑。这座由红砖砌就、高98.6米的钟楼建于十五世纪末期,它既是威尼斯城市的坐标,也是广场建筑群空间构图的重心。站在这里,自顶端俯瞰,可以尽情观赏风光宜人的威尼斯城和潟湖全貌,甚至可以远眺美丽的阿尔卑斯山。
钟楼是收门票的:成人12.5欧元,学生、老人享受优惠价7.5欧元。

圣马可钟楼构造简单,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上方从白色部分开始为拱形钟楼,共放置了5座钟,拱形钟楼的上方是方形建筑,外墙分别由狮子与威尼斯的女性象征(正义女神)所妆饰。钟楼的最上方则是金字塔状的尖塔,尖端上安置了一个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状的风向标。

现在看到的圣马可钟楼造型是在1514年建造的,不过圣马可钟楼后来在1902年突然倒塌,后来在1912年重建完成。

圣马可钟楼的前身是在9世纪时出现的码头瞭望台,后来被包含在圣马可广场的范围内。在12世纪时,钟楼底部的回廊部分,被当成了威尼斯总督宫护卫队的营区。这个回廊是由圣索维诺于1549年建造完成,1663年扩建。

花了12.5欧,乘电梯来到钟楼的观景台。左手边是总督府。

在钟楼顶上俯瞰对面的圣乔治岛(左边),朱代卡岛(右边)

圣乔治岛的那座教堂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教堂修建于1559-1580年,代表着安德烈-帕拉第奥的最高建筑成就。

俯瞰威尼斯。

下面是圣马克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圣马可广场。

对面是朱代卡岛,威尼斯本岛与朱代卡岛之间的水域就是”朱代卡水道“,我们就是沿这个水道到达本岛的。朱代卡岛的尖尖上是齐泰莱教堂,后面的那座教堂是雷登托雷教堂。

朱代卡岛尖尖上的齐泰莱教堂。

威尼斯本岛内的平均水深是1.5米,这十几万吨的邮轮居然能够停在泻湖内。

圣乔治岛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现在它的大门右侧多了一尊塑像。

威尼斯的钟楼还真不少,只是不知道都叫啥名字。

这还有一座白色的钟楼。

3/ 黄昏中的威尼斯

黄昏时分,我们又来到码头,就要离开威尼斯了,还是走”朱代卡水道“。

圣乔治岛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

总督府。

还是傍晚的光线更柔和。

店家在向大海”要地“~露天餐厅已经开到海面上了。

威尼斯的桥多的数不过来。最有名的有三座。

与我们一样的游客,在匆匆往回赶。

这种平底的长船游轮,十几年后才有了亲身体验。

说实在的,我对这种十来万吨、动辄五六千人的大型邮轮,真有些望而生畏~人太多,吃饭都要按钟点排队。

再见了,威尼斯!
下一站:克拉根福。
多谢观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上之城--威尼斯(欧洲行十六)
【意大利威尼斯】登圣马可教堂钟楼俯瞰水城(上)
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和穆拉诺岛 环球之旅(42)
因水而美威尼斯(5朱代卡水道两岸的教堂)(意游未尽109)
水上都市——威尼斯
水都威尼斯――在这里邂逅亚得里亚海女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