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老破小聚集地,为了翻身真的好拼!

这个夏天,Citywalk成了都市年轻人的新宠。越来越多人爱上在街头巷尾更松弛地压马路,随机感受身边的人文风情。

上海本就不缺适合遛弯的地儿,但网红路对本i人来说还是“潮到风湿”了。相比之下我更爱饭后的楼下walk,只可惜如今社区越来越封闭,光在里面绕两圈不过瘾,走出大门便又是车水马龙的喧嚣。

成片式的纯住宅街区,听起来有些奢侈,但最近还真给我找着一个。

上周我去了趟徐汇区凌云街道的417街坊,这里包含7个住宅小区,4000余户居民,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30年房龄老破小密集,听起来居住环境相当复杂。

可刚一走进去,它远超许多新小区的干净整洁就把我震撼到了。街区内有许多分散的公共空间,使用率也都很高。

甚至不出街区就能漫步于河边栈道。

在一条不起眼的小路上,经常能看到粉色晚霞下的摩天轮。

优秀的旧改社区不少,但这样的共享式改造我还是头一回亲眼看到,接下来就跟我一起来深度街区walk一下吧。

拆掉围墙,老破小逆生长

找到417街区的南主入口,会看到一座穿过梅陇港的桥梁,道路整洁干净,秩序井然。

下图是过去的小区入口,可以看出改造前的梅陇港桥也十分破旧,当机动车和行人共同通行场面尤其混乱。

图源@上海徐汇

新建的钢架桥做了人车分流设计,人行通道与车道之间有栏杆和绿化隔开,居民步行出入体感安全又舒适。

俯瞰视角是这样的:

图源@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通常老小区道路宽度有限,车辆通行和停车已经负担很大。但刚一走进街区,我发现路边竟然还有宽敞的座椅空间。

再走几步,又看到个开阔的小广场,兼具休闲和展示功能。

而在过去,这处小公园只是临时停车区,几辆车就占满了。

-拆围墙腾出空间

道路的拓宽和公共活动空间的增加,主要也是通过拆围墙实现的。

按理说既然7个小区统一管理,大多数围墙都能拆,但落地不能一概而论,要考虑居民隐私和安全的问题。因此,凌云417街区实行了分类拆除的措施。

位于建筑侧面的围墙对居民生活本就影响不大,拆除后用绿化和步道作为边界,道路自然更宽敞。

北向的围墙采用了降低高度的处理,让我眼前一亮。

比如凌云新村的这侧北向围墙,如果全拆必然影响私密,但因为离单元门近,常规高度又会特别压抑。降低高度配合绿化装饰就刚刚好。

行人从围墙外道路经过,平视是看不到墙内的,保留了适度的边界感。

而96弄的北向围墙,大概是因为还有树遮挡,高度就被降得更低了。

墙内预留了部分自行车位,门牌做了特殊装饰,乍一看还有点独栋别墅的既视感。

南向的围墙不能拆,便结合绿化做了通透化处理。

-解决停车难题

光是靠拆除围墙让出的空间,就新增了约100个车位,大大缓解了过去停车难问题。

除了盘活小区空间停车,417街区还向外挖掘空间,与虹梅南路高架下停车场签了共享协议,争取了71个车位给居民优惠使用。

三条主干道都划上了交通标识线,实行人车分离。三个出入口遵循机动车单向“一进两处”,最大程度避免了道路拥堵。

-统一物业管理

过去,417街区内7个小区拥有6家不同的物业公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自顾不暇,更不愿参与解决整个街区的问题,矛盾时有发生。

为了实现片区统一管理,凌云街道最终选择由一家区属国企徐房物业承担街区所有物业管理工作。

我所看到的良好停车秩序,自然与统一物业管理密不可分。整个街区覆盖“智慧社区”地磁感应设备,小区停车状态会实时传输至物业云平台,一旦发现异常,物业安保人员就会及时劝离和疏导车辆。

除此之外,公共设施的一尘不染,垃圾站的整洁,也都离不开物业的长期维护。

改善公共设施,街区更便民

整个凌云417街区最让我羡慕的,还是沿梅陇港的滨河步道。足不出社区就能在家门口的“小滨江”散步,这里的居民也太幸福了。

步道与梅陇港桥人行通道衔接,还做了无障碍坡度设计,特别贴心。

治理过的梅陇港虽不至于清澈见底,但早已告别黑臭的河水。

沿步道缓行能感受到城里难得有的清新空气,我看到几位居民在钓鱼,画面相当闲适。

桥西侧的河道则更加热闹。步道边有大片草坪,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处文明养宠标识,甚至还配了个宠物拾便袋装置。

排水井盖上也有小彩蛋:

本以为居民必须走到小区入口才能进入滨河步道,直到我发现这个小门:

临河的小门平时配合居民活动时间开放,根据季节调整开放时长,蛮人性化的。

整个街区共享一个物业管理中心“水岸邻里汇”,这里同时也是多功能活动中心,各种街道、居委会、社工活动都在里面举办。

邻里汇旁边就有个户外儿童活动场地。不难想象,当爷爷奶奶们带孩子参加完室内活动,就可以顺便在小公园里玩会儿,随后去河滨步道溜一圈,再买点菜回家……

当然了,基本的买菜购物取快递,也都能在街区内解决。

在126弄通道沿街商铺里,超市、小菜场、家电维修、理发店、五金店等样样俱全,几乎已经能解决所有日常需求。

除此之外,看不到任何疑似网红店,一定程度保证了街区生活环境的纯粹。

417街区内还有好几处开放的共享空间,比如凌云新村的云下生活小广场,傍晚聚集了许多叔叔阿姨,有的坐在长凳上,有的自带椅子围坐聊天。

座椅底部的灯带的设计也是相当贴心了。

位于96弄通道边的口袋公园,也是街区里亲子活动的热门场所。沿着旋转扶梯可以上至二层平台,视野很不错。

街区里包含一个老年大学,老人们不出街区就能在家门口交更多朋友,丰富自己的生活。也是很符合我理想的养老社区配置。

离开街区时,我在其中一个入口偶遇了个拍照打卡点,这里曾是梅陇货运站,承载了老一辈人不少回忆。

而如今,它被改造成一个货运铁路风文化景点,居民在这里散步休闲时能顺便了解居住地的历史,真的很用心了~

打包片区改造,真正拯救老破小

其实这种“片区一体化”改造的模式,在徐汇各街道都有不错的案例,凌云417街区只是其中之一。

-徐家汇街道乐山片区

乐山片区过去曾是“老旧小”里脏乱差的典型,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违建屡见不鲜,居住环境堪忧。

而现在,乐山社区居民拥有了非常多户外共享空间。最亮眼的就是乐山绿地口袋公园了,慢跑道、走廊、健身设施、儿童娱乐区等功能齐全。

图源@CreatAR Images,下同

公园毗邻社区的三面绿化开放,鼓励周边居民从面积有限的家中走出来,享受街区的公共大客厅。

通过对围墙的重建或微调,周边街道上有了更多居民可缓行可坐下的空间。

图源水石设计

原本的乐山菜市场扩建为众乐山市集,菜场购物环境更明亮整洁,功能区分更明确,除了各种摊位也引进了不少连锁店。

市集里开了家社区食堂,给周边居民提供便利。

针对老年住户,市集对面的党群服务中心还增设了残疾人辅具租赁展示区,方便有需要的居民就近租借器具,真的很暖心。

当然不止这些家门外的改变。最近,乐山六七村的最后一个家装电梯门洞已经开工,小区有望年内实现全员电梯,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漕河泾街道华富片区

在漕河泾街道的华富街区,全长240米的围墙被拆除,四个小区共享空间和资源。

图源@文明徐汇

围墙拆除后,不但路宽了,小区里还建起了街心花园。

原本街区中心处的废旧仓库,被改造成了公共空间华富邻里汇,成为街区居民的15分钟生活圈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文化活动很是抢手。

-枫林街道宛三片区

在枫林街道的宛三片区,三个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老旧小区也被破墙连通。

图源@上海徐汇,下同

三个小区面积都不大,住户也不多,打通后就共用垃圾厢房,腾出的空间刚好在宛南三村建了个公共小花园。

十几年没有物业的龙华路2373弄,终于也同另外两个小区共享同一家物业管理。

最让居民惊喜的,是改造后的三个智能车棚,不仅解决了小区内非机动车停放困难的问题,还全部安装了充电桩避免飞线。

真正惠民又持久的改造,不只是刷个墙换个门,而是因地制宜地重新规划管理。凌云417街道以及其他破墙“联姻”的小区就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当然啦,各小区从“自扫门前雪”,到实现共享资源、互助互惠、盘活整个街区,也不只是砸个墙那么简单,每个环节都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实现。

像这样的打包式一体化改造社区其实还有很多,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你身边的优秀案例和实际居住心得。

总之,希望未来这样的街区越来越多,让越来越多老旧小区居民享受到方便、舒适、安全的社区生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菠萝斑马居住指南,如有问题请立即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更新 | 上海徐家汇乐山社区街道空间更新
案例分享 | 徐汇区凌云街道417号街坊更新实践:迈向一种共享街区
国外住宅开放小区怎么“开放”管理?
【点赞】看看上海滩“最时髦”的居委会是啥样?
加拿大的“小区”有没有“围墙”?
小区保卫记(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