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安旁边这座老城,藏着一个小瑞士……

一阵秋雨一阵凉,

山河已秋,正是一年赏秋好时节。

婺源晒秋,杭州赏桂,五彩斑斓的北疆阿勒泰,北国童话的呼伦贝尔……

但要说哪里的秋景最能有代表性。

必须从地理南北分界线上的秦岭开始说起。

在西安边上,有一座低调的宝藏古城。

先上图:

图片莫名连成一幅画。

是不是,大受震撼。

这里不仅霸占了秦岭80%的精华美景,还有着不输瑞士的草原风光;

▲关山草原

不仅有着3200的悠久历史,是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东方佛都、周秦文化发源地;

它还曾一举打败西安,

成为陕西唯一一个上榜“全国十大美食城市”城市,

好吃到连老西安人都认可。

它就是宝鸡。

连名字都极为特别的地方。

▲图源:小红书@Dep4pepe

01

太白山-黄柏塬

秦岭最美的秋色

秦岭,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由此分割南北;

不仅如此,它还是华夏文明的龙脉所在地!

秦岭这个宝藏地隐藏了众多美景,但又少有人知。

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太白山,冠列秦岭群峰之首,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

▲春季的太白山

▲秋日太白山云海

这里自古便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

“一日历四季 十里不同天”真切传达着奇妙的登山体验。

登顶后更会为“一脚踏南北”的震撼与传奇所惊艳,

山岭南北两侧截然不同的地理景致着实令人着迷!

最美秋景在秦岭,秦岭最美在黄柏塬!

位于大秦岭最核心腹地的黄柏塬,是秦岭最具原始生态的地区之一。

▲黄柏塬景区 图源:@小红书 LuLu的浪漫主义

黄柏塬境内层峦迭嶂,

既有北国风光,又有江南秀色,

身处其中,如同仙境桃源。

奇石、密林、秀水、山韵,

让这里成为不折不扣的避暑天堂,

而一到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这里不仅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也是游客随手拍就能出大片的宝地。

▲图源:@小红书 LuLu的浪漫主义

秋天的秦岭万山红遍,

黄柏塬秋色之绚烂,

堪比九寨的秀丽水色和斑斓林海,

但却又比九寨多了几分缥缈和灵动,

怪不得被称之为“秦岭的九寨沟”。

▲红河谷森林公园

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红河流域的红河谷森林公园,

集山、谷、石、林、水于一体。

谷中飞瀑深潭星罗棋布,

珠飞玉渐,石峡深邃,穿林涉水,

生活在画卷中的感受,不过如此。

▲图源:@小红书 LuLu的浪漫主义

这里还有太白山独有的奇特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

不用登高山就可看到冰川石海。

▲太白山上的流水成冰

太洋公路,是秦岭里最美的原始乡村公路之一。

▲图源: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

从秦岭最高峰太白山脚下的太白县,

到黄柏塬镇再到汉中洋县的乡镇公路,

198公里左右的路途,

一路经过青峰峡,黄柏塬,华阳古镇,足以饱览秦岭秋色,

而距秦岭“四宝”——金丝猴、朱鹮、牛羚、佛坪大熊猫保护区也仅仅只有几十公里距离。

▲图源: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

除了森林,宝鸡还拥有着不输瑞士的草原风光,

值得花上一天时间慢慢享受!

关山草原,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

被誉为是中国的“爱蒙塔尔”。

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

是我国内陆中东部地区最大和唯一的天然草原。

高山、草甸、河流、峡谷汇聚于一处,

加上浓浓的欧式风情,

不用出国就仿佛置身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脚下。

▲苍翠的关山草原

▲白雪皑皑的关山草原

还有高山皇家牧场大水川,

是一处原生态的高山草甸,

森林层峦叠嶂,草场广阔无垠。

牧马成群,冬春无界,夏秋相连,

在这里,似乎能感受到瑞士的恬静田园。

02

青铜器博物馆&中华石鼓园,5000年历史的底蕴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

得益于唐玄宗一句“宝地神鸡”,从此改名宝鸡。

而在更早的5000年前,炎帝在此教民稼穑,

开创了“姜炎文化”及中华农耕文明。

岐山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周礼》《周易》在这里诞生。

▲图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秦文公定都于宝鸡眉县,定名陈仓,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家喻户晓。

五丈原则是诸葛亮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的古战场,

“三国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

世界上唯一一枚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在此供奉,

处处都是被历史文化浸润过的痕迹。

▲法门寺景区合十舍利塔

如果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一两处访古寻迹的话,

那我肯定首选青铜器博物馆!

如果不是查资料,很难相信中国最大且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不在河南,而在宝鸡。

石鼓阁和青铜器博物院两个主体建筑构成了中华石鼓园,

它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

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

宝鸡是我国的“青铜器之乡”。

青铜器博物院则是“青铜器之乡”的载体。

作为中国唯一也是国内最大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青铜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馆藏青铜器为世界罕见。

▲图源:陕西文化旅游厅

镇馆之宝何尊是西周早期著名的礼器,

器内底部有122字的铭文,

其中一句“宅兹中国”,

是已发现的“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说实话,看到这一国宝上的“中国“二字,

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和归属感真的油然而生!

▲图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石鼓阁则坐落于其出土地石鼓山上,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宝鸡作为秦人故乡、周秦文明发祥地的见证。

1300多年前,唐贞观元年,中华第一古物,

享有石刻之祖美誉的——石鼓,

在宝鸡石鼓山出土。

▲图源:陕西文化旅游厅

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被央视《国家宝藏》称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首位。

它也承载着自先秦时期所奠定的文化内涵,

刚健、秩序、进取,

用最早的石刻文字记录着我们文明的博大。

▲图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可以花上一天时间好好逛逛这博物馆和石鼓园,感受千年的历史底蕴。

结束后可以再去旁边的陈仓老街,

老街聚集了宝鸡近百年来的缩影,

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洗礼,

还可以尝到宝鸡八百里秦川的绝大多数美食!

▲图源:宝鸡旅游

还有一条西府老街,

聚集了西府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之精华,

走进这里,感受扑面而来的宝鸡独特的建筑、饮食、民俗文化。

▲图源:宝鸡旅游

03

逛吃宝鸡

从一碗岐山臊子面开始

地处秦岭南北分割线上,

作为中原和巴蜀的交通枢纽,

宝鸡横跨陕、甘、宁、川、豫五省,

一条宝成铁路把沿线的南北味道汇集在这里。

纵观三秦大地,

宝鸡美食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民族饮食之风味,

因而以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而著称。

还曾在“全国十大美食城市”的评选上,

力压西安,成为三秦大地的美食牌面。

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麟游血条面、陇州醪糟、扶风一口香、陇县油旋笏板、油糕、醋粉、肉夹馍、凉粉……

在中国小吃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宝鸡,

完全可以连续好几天都吃的不重样!

▲图源:陕西文化旅游厅

一说起最让人心动的陕西美食,

岐山臊子面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

九字真诀将岐山臊子面的特点精准概括。

热气腾腾、酸香扑鼻,臊子鲜香,油光红润,

纵使末伏高温,一碗臊子面也能帮你轻松开胃。

红萝卜、金蛋皮、黑木耳、绿豆角、白豆腐,

五色斑斓的荤素臊子配着面一起下肚,满满的幸福感随之而来!

真的无愧于“神来之食”和“天下第一面”的称号!

据说李白曾经到过岐山县,当地人为了招待他,特意煮了一碗臊子面给他吃。

李白吃了后大为赞赏,便写下了一首诗:

“岐山臊子面,一碗胜三餐。不知君王怒,何故遣将军。”

这首诗后来被刻在了岐山县城的石碑上,成为了岐山臊子面的名片。

▲岐山臊子面

张辉面,作为宝鸡人的招牌面,

不仅宝鸡人爱吃,外地很多来宝鸡游玩的人也喜欢吃,

更有甚者,专门来宝鸡吃张辉面,品位舌尖上的美味。

张辉面面条很劲道,比较硬,

宽度跟牛肉拉面一样可以选择,

吃起来很有咬头,很过瘾。

臊子挺多,还可以加蛋,油泼的辣子特别香!

▲图源:宝鸡旅游

擀面皮,可以说是宝鸡美食的代表了。

作为陕西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以“白、薄、光、软、筋、香”为特点。

岐山面皮,原名“御京粉”,顾名思义,跟皇上有关系的。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岐山人王同江从北京皇宫带回故乡,传徒授艺而来。

如今在陕西一带民间百姓生活中,

形似宽面、耐嚼劲道的岐山擀面皮,

已经成了大家在伏天时的餐桌常客。

当红红的油泼辣子随勺搅动缓缓浇下时,

就算是隔着屏幕也难免垂涎三尺。

▲岐山面皮

据《周礼》记载,岐山是中国香醋的发祥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宝鸡乃至整个关中地区,岐山醋名誉八方。

金秋时节,每家每户都有酿醋传统,

酿醋后剩下经过发酵的粮食残渣,

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就制成了醋粉,

也有着“粉中黑美人”的称号。

▲醋粉

不同于擀面皮的劲道,醋粉的口感比较软,嚼起来不费力,

不论男女老幼分分钟都被醋粉的味道征服!

醋粉天然自带醋香因而格外的开胃,

带着五谷清香,搭配油泼辣子酸中有辣、辣中有咸,

食欲不高的时候一口醋粉,就能让你瞬间胃口大开。

扯面,也叫西府扯面,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扯面从周代的“礼面”演变而来,

秦汉时叫“汤饼”,宋元时称“水滑面”,

在中华五千年餐饮文化的面食里是历史最悠久的,最具有代表性。

陕西的油泼面、手擀面、蘸水面等都属于扯面品种。

一到中午,宝鸡各个街头的面馆里香气都会扑面而来,

在这些香味里一定混合着来自扯面的味道。

中午下班后随便找个街边面馆一坐,多加点油泼辣子,

七里扒拉地使劲一咥,吃完面后再倒碗面汤,生活又有什么烦恼可言呢。

▲图源:陕西文化旅游厅

要吃扯面的话,首推位于人民街的经典老店王军面。

自从1984年开业至今,在坊间最负盛名,一到饭点,面馆里便挤满了人。

剥上蒜,先小呷一口面汤,扯面一上桌,赶紧动筷子拌一拌,

油泼辣子的香气搭配浓郁的小麦香,这绝对是几代宝鸡人的最爱了!

▲扯面

除了西府扯面,2000多年历史的削筋面也是宝鸡地区的经典特色面食之一。

传说秦穆公的爱子萧史曾为其做这碗面食,

秦穆公食之赞不绝口,赐名“萧巾面”,

后来这道面食传入民间,名字逐渐变为“削筋面”。

▲削筋面

血条面主要分布在宝鸡的麟游县,

因此在宝鸡,也被称为麟游血条面。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前来麟游九成宫避暑,

在乡间视察民情时发现这道美食。

由于他品尝过后十分喜爱,麟游血条面得以发扬光大,不断流传至今。

▲血条面

金黄的锅盔馍片,如玉如雪的豆花,一勺油泼辣子,

大概可以理解为"麻辣味的豆浆凝成的块儿”,

这就是豆花泡馍。

虽然听起来比较黑暗,

但这可是凤翔县自古流传下来的吃法,

如今已经是宝鸡早饭的首选。

▲现磨的豆浆烧开,把锅盔切成小块,用豆浆煮透,充分吸收了豆浆的香气,盛入碗内,然后将热豆花放其上,浇以豆浆,淋一勺满满油泼辣子,吃这么一碗才叫圆满。

就连曾在凤翔任太守的苏东坡,品尝过豆花泡馍后,竟不清楚用哪种语言来描述,

只能套入本地俗话连呼惊讶:“东湖柳,女孩手,金玉琼浆不舍口,妙景,巧人,佳味,乃为三绝也!”

“金玉琼浆”说的便是豆花泡馍,在其中“金”说的是金黄色的馍片,“玉”指的便是豆腐花,“琼浆”是对豆浆的美名。

“搅团要好,千搅百搅”

作为西北地区著名的特色小吃搅团,

在西府被赋予了更加惊艳的味道。

刚出锅金黄色的搅团热气蒸腾,

配上煮沸的岐山香醋,光是闻上一闻,就让人欲罢不能。

▲搅团

推荐陈仓老街二丫水围城的搅团,口感细密越吃越有味!

此外,陈仓老街的驴蹄子面,陈仓酥肉烩菜,樊家油糕,西府老街的手工擀面皮、岐山手工臊子面、油饼夹菜等等都很不错。

▲宝鸡团结渭河大桥

陕西不仅有西安,离西安高铁不到1小时,

宝鸡这座“最具性价比的旅游城市”,低调却真的值得。

走啊。

不如趁着秋意盎然,走进秦岭深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食不输西安!秦岭脚下这座宝藏小城,美到隔壁城市都吃醋
对不起,我要回宝鸡!
跑了三个月,盘点出这份覆盖全宝鸡的旅游攻略.....
西游记 第三十五回:出甘入陕沐宗周霸秦风云,再度陈仓闻何尊石鼓诉远
在宝鸡你最喜欢哪三道美食?
宝鸡人吃臊子面有哪些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