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讨论:审计项目中的审计发现问题如何有所突破?

有分量的审计发现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的普遍追求。因为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往往重大审计发现才能引起管理层的高度关注,才能让内部审计人员价值凸显。但对于已经经历过很多次审计的被审计单位来说,他们经过多次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内控管理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审计人员想要在审计发现问题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更加细致的工作外,还需要清晰一下思路,开动一下脑筋。下面抛一下“砖”,希望能引来更多“玉”来。

一、审前

1.对以往年度的审计发现重新梳理一下,关注整改情况。首先,如果被审计单位对以往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不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其次,要看以往年度发现的问题会不会隔年再重新出现。有时候,前年出现的问题在去年有所整改,而到今年却有重新出现。最后,比较极端的情况是,以往年度发现的问题甚至有扩大的趋势。

2.梳理以往年度的审计发现,寻找审计发现未涉及的业务流程。每位审计人员或每个审计团队在审计项目中,都会有自己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或审计团队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和审计抽样。因此,每次审计项目中,有些业务流程被确认为审计重点,有些业务流程不作为审计重点,这也就有了个别流程在审计项目中被忽视的可能性。

3.关注被审计单位业务种类、业务结构、管理模式等变化。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发生了以往年度未发生的新业务,业务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管理架构有了新的调整等等,这些都给审计人员带来发现新问题的机会。

4.做好数据分析。数字化审计已经实施好多年。无论审计部门是否建立自身的审计信息分析系统,无论是否能通过数据接口获取业务和财务数据,都能够在审前开展全面或部分的数据分析。审前的数据分析越是全面、越是深入,越能发现更多的疑点线索。

二、审中

1.聚焦管理问题、系统性控制问题。操作性的问题、规范性的问题往往容易查找,因为这些问题对照各种规章制度、标准流程就能发现。但是,这些表面上的问题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系统性控制问题呢?对内部控制的检验是内部审计专业性表现手段,同时,内部审计还要讲求一些管理原则,为组织提供管理效益。

2.深挖问题产生的原因、风险以及潜在损失。内部审计人员去发现显性的问题是一种审计发现。如果审计人员能够挖掘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评估问题的风险以及潜在损失,那么原因、风险、潜在损失也是一种审计发现。问题产生的某些原因一是一种问题,可能是管理、系统上出现了问题。

3.寻求审计发现数量上的突破。量变往往带来质变。审计发现数量上的突破是增强审计人员信心的一种方式,即便是审计发现问题还未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实际损失或潜在较大损失。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审计发现,至少能说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覆盖在一定程度以上,至少不是走马观花。

三、审后

1.做好审计项目复盘。审计项目复盘的两个作用,一是把突破性的案例和审计方法总结固化下来;二是把项目中存在的短板找出来,在后面的项目中补上来;三是根据复盘结果优化审计流程和审计程序。

2.认真领会领导对审计结果的反馈。领导的意见是审计业务未来短期或中长期的方向。有句俗话: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审计是领导的管理工具,也应该朝着领导的管理方向制定审计策略和重点。

四、结语

以上只是总结了几条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发现上有所突破的思路,其实还有更多的思路和办法有待总结。另外,以上只是就审计发现而说审计发现,要想在审计发现上有所突破,人的因素更重要的。每位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审计经验、职业精神等都会对审计发现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样的审计工具,不同的审计人员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技能,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话题。

本文首次发布于2015年9月27日,2024年3月17日有所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审前调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原创 | 浅谈如何编制审计方案
通过审计报告进行项目质量“回头看”——以结果和问题为导向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方法[1]
什么是好的审计发现问题?
采用“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助力经济责任审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