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个关乎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复旦管院教授强势发声


《科创赛道上,强强联合跑出加速度》

陆雄文 院长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经过大半年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出了一些观点:首先,科创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总体上缺乏合理的结构。其次,很多科创企业不太懂现代公司治理逻辑和规律,也缺少对大的商业模式的思考与规划。再次,科创企业的文化建设、塑造能力以及危机、冲突管理能力还比较欠缺。总的来说,多数科创企业的公司治理、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经营策略、研发管理、人才激励等管理体系,需要有根本性的变革与突破。


《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有五大应用价值》

 凌鸿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

认识区块链,其实不仅在于认识它的技术,更在于认识它有哪些特征可能为我们所用。区块链的特征,包括去中心、自信任、永久记忆、公开透明、可编程、保护个人隐私六个方面。这些特征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当你把它们用在我们今天传统的社会、传统的金融、传统的商业环境下,就会发现这些特征能产生极大的颠覆性作用。

《借力“流量” 在新发展格局中锚定城市航向》

骆品亮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首先,上海应该成为全球要素资源的“流量节点”,通过对资源和流量的链接和整合,体现其在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中心地位。第二,上海应利用自贸试验区的先发优势,大力发展跨境贸易与服务,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第三,上海应利用全球产业链变革的契机,重新进行产业布局,通过创新驱动与品牌效应,提升产业价值链,突破“卡脖子”技术,更好实现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学者谈社区团购:

发展应精细化、需降本增效》

冯天俊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系

社区团购供应链只有规模化、精细化运营,才能提升效率,社区团购的未来之争是供应链效率之争。社区团购本质上是社区电商,需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严格遵守“九个不得”的规定,在“成本、效率、体验”三者间平衡,前端做用户体验,后端做成本和效率,而不是一味地通过低价倾销等方式来引流。

《“碳达峰”“碳中和”:是目标,更是动力》

李治国 副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业界比较看好的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基本上是这样三条——第一条,尽可能减少和控制碳排放,通过能源结构调整,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背后的根本性要素是技术进步。第二条,在重点领域强化节能,比如工业领域、建筑领域、交通领域等。在这方面,政府如何进行引导,十分重要。第三条,想办法促进碳的吸收。除了技术固碳、生态固碳等,金融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打造高端高新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芮明杰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凡是没有进入高收入行列、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都是因为新兴产业没有发展起来,而传统产业又全面衰落,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长期下跌或停滞,失业等社会问题比较严重。对上海来说,应该在新基础产业的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IT软件、工业互联网中选择突破口,可主要考虑那些产品复杂、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产业关联性大的产业。



《小巨人之“巨”不是体量大而是站得高》

刘明宇 副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更多的不是依赖厂房、机器等有形资源的大规模投入,而是在产业知识网络中,通过对某个细分领域进行持续的人力资本投入,经过研究开发、“干中学”的经验积累,进而形成知识生产和利用的专业化分工优势。“小巨人”企业的资产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专利、技术成果、专业技能、组织学习惯例等无形资产上,因此对于知识产权、企业技术秘密的有效保护非常重要。当然,政府需要投入更大力量改善营商环境。创新“涌现”主要依靠市场赛马机制,而不是短期的、差别化的奖励政策。


《游戏产业樽颈破局靠制度》

张洁 副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最终的监管决策可能还会考虑几个方面:首先是产业规模的大小、其次是主要市场在哪里。发展方向是走向全世界的产业,与主要市场在国内的产业,监管层对两者的监管考虑也不一样,「就如游戏在韩国是支柱产业之一,世界范围内也都有很高营收,中国监管层作决策时,同样也会考虑到这些方面:将未来我们国家的游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有多大的竞争力,纳入考虑范围内。」

《卢向华:提升内部员工管理能力,

是部分高增长互联网企业的新挑战》

卢向华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

对于中国正在经历业务快速增长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未来更加有必要关注企业组织建设与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业务向线下延伸的同时,适当向那些积累了丰富管理经验和智慧的传统企业学习,尤其是学习提升员工投入度的同时改善他们的长期稳定性。这对于确保互联网企业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是非常迫切的。



《NFT为何会在艺术领域率先“引爆”》

张诚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

NFT建立了唯一识别的价值体系,并且创造性地将可见、可感知的数字资产实现捆绑确权,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艺术品交易的痛点。NFT与其他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可标识唯一性,不可拆分且无法造假,有稀缺性,也具备一定的价值。综上所述,这个“杀手级应用”最好的场景,是数字版权保护,即对唯一识别标识的价值认同。

《打开元宇宙密码》

胥正川 副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

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中,人们拥有永恒的数字身份,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通证技术构建经济体系,经由数字化身份进行深度交互,在其中生活、学习、工作、娱乐。

元宇宙的发展一定会遵循特定的产业发展路径规律,我们的判断是:首先发展的是虚拟空间基础设施的建构者,这些公司是云平台、高速无线网、算力、边缘计算、构造引擎、VR/AR 等技术的提供者,它们创造了元宇宙的自然环境,是一切发生的基座。

《抢占Z世代  洞见消费升级新趋势》

徐倩 副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学系

除了年轻本身带来的一些特征如开放性、追求独特性等,Z世代的消费者也打上了独有的时代烙印。一是信息爆炸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二是消费升级让他们更加注重体验。“年轻+时代”造就了这些变化。Z世代在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和开放性上都更具优势,因此时代特征在他们身上的影响自然更加显著。

许梦然 青年副研究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学系

Z世代成长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广告已无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购买行为,只有更创新的推广模式才能抓住他们的心。这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Z世代很注重社交,每一个人自身也有很强的口碑传播能力,并且拥有追求自身消费的社交价值的诉求。在购买决策的不同阶段,消费者都可以在他们的社交触点上完成,包括认知品牌、了解品牌、比较同类型产品、发生购买和“安利”周围朋友和其他网上买家,Z世代都可以依赖社交媒体。


《“陪伴经济”AB面:

“第三世代”消费,缺失的权力感》

徐倩 副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学系

女仆、执事店的兴起符合了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世代”的消费形式,即体验经济。顾客已不再只满足于产品和基础服务,在消费过程中寻求更多参与感和文化附属,并因此愿意更高价格。除了颜值和陪伴的满足以外,女仆、执事的服务对中国消费来说,还能弥补缺失的“权力感”。

吴冬媛 助理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系

社交陪伴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已经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从陪伴服务的角度,有学者证实了志愿者的一对一陪伴可以提升身心健康较差人员的健康状况。要想跳脱偏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企业可考虑去性别化、去容貌化。目前女仆、执事的陪伴式服务更多是针对年轻人对异性交友方面的孤独,但事实上陪伴服务的从业者和受众可以更广泛和多元。


《数据权属界定,如何对滥用数据说“不”》

管锡展 助理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要分析企业的垄断行为,首先要界定有关市场的边界在哪里,这在《反垄断法》领域称为市场边界的界定,所界定的市场称为相关市场。数字市场边界界定的复杂性要远远超过传统行业。数字市场大多是双边市场甚至是多边市场。

《大数据杀熟,该收手了》

 孙金云 副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系

政府和垄断之间的关系,政府对于垄断是需要干预的,如果不干预就会一家独大、对上下游盘剥并且会阻碍进步,这已经被诸多的经济学研究证明。所以垄断是负面的,政府要干预,这是一个定论。

《没有了“二选一”,

电商平台靠什么留住消费者?》

伏啸 助理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反垄断法对“二选一”行为的规制是基于“合理推定”原则,两个前提要素必不可少,一是需要认定企业构成了市场支配地位,一般来说在相关市场中占到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以被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二是涉案行为是否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包括消费者福利在内的社会整体利益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数字营销中的智商、逆商和情商》

蒋青云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学系

后疫情时代,商业交付的本质未曾改变,数字化营销是机会也是挑战,考验着企业的判断力、执行力以及应变力。企业应用数字化营销,需要培养:第一,数字化营销过程中,企业应有“智商”,拥有自我研判的能力;第二,企业要有“逆商”,面对困境做出转变和突破的能力;第三,企业要有“情商”,拥有与客户共情的能力,创造良好体验的能力。

《赞助商告退、食材争议…… 

东京奥运在变数中冲刺》

裘理瑾 助理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学系

从赞助财务理论上来说,如果花1分钱获得赞助权益,要实现最终的赞助收益最大化,就必须要额外投入5~7分钱,来运作这一权益。

《数据市场缺失导致我国数据交易成效有限》

黄丽华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

数据是第五波技术革命创造的宝贵资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指数速度增长并积累,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数据生产要素具有三类价值:“一次价值”“流通价值”和“二次价值”。数据在产生机构内部运营获取的价值是数据的“一次价值”;在所有者授权,并符合相应流通法规的条件下,数据在统一的数据市场或平台上流通,实现的是“流通价值”;数据跨组织流通,在产生机构以外的组织中应用并创造价值,实现的是“二次价值”。

《数据生态如何健康成长?

这个刚刚成立的数据交易所将打造

“上海模式”》

窦一凡 副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

全国范围内,企业名称中有“数据”二字的企业超过了3万家,其中仅在上海就有超过3000家。在这3000多家当中,又有超过1000家是在2020年以来成立的——“数据”无疑是疫情后市场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主题。从上海的3000到全国的3万家数据企业,数据的“原材料”从哪来,数据的“新产品”又卖到何处去,这些数据的交易又如何促进整个数据生态的健康成长,这都是上海数据交易所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视野】张涵诚: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三个方面趋势
盘活人人忽视的微量资产,将触发新一轮消费升级
专家: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有五大应用价值
未来20年,区块链会颠覆传统行业
区块链解题思路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