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威汉简之《仪礼简》

简牍,在我国考古发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百年来,甘肃共出土简牍约6500枚,占全国出土简牍总量的六分之五,被世界史学界公认为“简牍之乡”。这些简牍大都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部分是行政文书和边塞记录,对研究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武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出土的文物精品,让世人瞩目,其中出土的汉简成为国内外研究简牍文化的瑰宝,虽然武威汉简出土仅500多枚,但在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确认,武威出土的《仪礼》简、“医药简”、“王杖简”为国宝,这“三国宝”成为简牍学中最具有保存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因 “三国宝”内容独特,而受中外史学界高度关注,也因其极高的考古价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武威汉简也成为简牍文化中的奇葩。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礼仪》简。

  1959年在武威磨嘴子一座王莽时期的土洞墓中发现了一批《仪礼》简,共469简,27298字。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一部完整的包含9篇《仪礼》的手写本经书,在版本校勘上有极高的价值,为研究汉代简册制度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武威市博物馆馆长黎大祥介绍说,《仪礼》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内容记述了古代贵族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仪容礼节、制度、习俗及道德规范等,是两汉贵族子弟们求学进仕的必修教材。武威出土的这批汉简,除极少数竹简以外,绝大部分是木简,用松木制成。长约50.5—56.5厘米,宽约0.8—1厘米,每简有60个字左右,都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

据考古认定,这批简册在人葬以前,不是为了殉葬而写的,而是墓主人平时诵读的经书。和《仪礼》简放在一起的还有“日忌杂简”11枚,其中1枚后有“河平口年四月四日诸文学弟子出谷五千余斛”一行,河平为西汉成帝年号,即公元前28—25年,这说明墓主人生活在成帝年间,他本人可能是所谓文学弟子或文学弟子的老师。


  多年从事文物研究工作的原武威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市博物馆馆长党寿山老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后认为,这批竹木简有三点可贵之处。一,它是九篇完整的《仪礼》。而《仪礼》是构成古代经典的重要成份之一,是六经中的一经。虽然它记载的是古代士大夫阶层的仪礼,但从中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统治阶级的生活以及来自民间的礼俗,为我们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的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它不是散乱的残简零札,而是完整齐全、具有页码的书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简册的长度、修制、削改、行款、书写、标号等的应用,以及如何编次成册,使我们第一次看到西汉经师所诵习的经书的样式。三,在此之前,它是所有出土木简中保存最完整的。每一篇首尾俱全,因此,保存了原书的篇次、尾题、页数、顺序和大量汉隶文字,是版本学、校勘学和古文字学研究方面的绝好材料。


  黎大祥也认为这批竹、木简的主要价值在于其一,它是9篇完整的《仪礼》,内容包括今存《仪礼》17篇中的7篇,《服传》篇的两种不同抄本。与传世的《仪礼》相比较,可看出此系未揉合今、古文以前的后仓氏本,这对于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的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二,它不是散乱的残简令扎,而是完整齐全有页码的书册,是西汉经书的样本。

其三,在我国所有出土的简牍中,它是保存最完整的,大多数本色、墨迹如初,虽稍有残损,但每一篇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编题、尾题、页码和顺序。其四,此简字体已摆脱了篆书框架,笔态 扁匀,笔势流畅,蚕头燕尾,逆人平出,工整秀丽,具备了成熟汉隶的气质,被当今书法家奉为奇珍异宝。像这样的《仪礼》简,实为考古史上不寻常的发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第一简《武威汉简》是怎么炼成的——学习书法和历史都要掌握
武威汉简·仪礼简
武威汉简《仪礼》
武威文化资源到底有多少
天下第一汉简——武威仪礼简
【简牍考古】沈颂金:陈梦家与汉简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