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低年级“动化”语文的行动研究

一、  问题与假设

(一)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由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弘扬个体价值成为课改的核心,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活动化教学研究课题的热潮,确实,《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吕淑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获得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要熟练必须反复反复实践”。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动起来”的语文教学探索的课题呼之欲出,应运而生。而作为“动化”语文这一概念,是基于此延伸而来的。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这些特点,有效开展、实施“动化”教学,促使学生日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了一个迫待探讨的问题。

(二) 研究的假设

   “动化”语文的学习,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我希望通过开展“动化”语文的课题研究,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动化”语文,就是将语文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进行内化,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活动”在《辞海》中解释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为”。语文活动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它并没有解决传统语文教学遏制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有些热闹的活动,将语文变成了游戏,看似新颖,质量却不高。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们获取经验应靠自身的活动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机器,他们要通过内化的活动来实现知识的接受。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内化”,教师必须通过创设令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从原先的以教材为中心的静态模式转向以活动为中心的动态模式,根据学生内在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和规划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新知,从而形成全身心参与的语文教学新局面,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资质得到充分的提高,人格得到完整的塑造,语文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培养主体的精神和完善的个性,并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方法。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际上对活动课程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有关活动课程的研究理论也流派纷呈。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首推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杜威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是把一个统一完整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然后分别独立分成多门学科教给学生,而这种知识与生活脱节,不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不能满足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他主张学校应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杜威强调各门学科教材知识的综合,反对把知识割裂和肢解,认为学习的根本方法就是让儿童从经验中去学,也就是“从做中学”。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我国语文教育界对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的创造性借鉴。近五六年来,许多省市都进行了“活动课程”的研究,并编出了相应的教材。实验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人教社语文教研室顾振彪先生认为:“改革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建立语文活动课体系,是冲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怪圈的一条有效途径。”人教社最新版语文课本也把语文活动课(“语文实践活动”)编了进去,成为课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 文献综述小结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他要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就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建构主义理论同时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杜威建立的活动课程理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过分强调了活动课程而忽视了学科课程,过分强调了儿童经验的重要性,混淆了经验与知识的界限,把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完全对立起来,这是杜威理论中的不足。

三、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动化”语文所采用的方法和所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内涵之丰富可谓“海纳百川”:

   一、 是学习的过程是“动”的,学生不仅仅是听课,看书,写字,朗读、感悟,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

  二、 是学习的方法是“动”的,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环境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以“走进童话世界”为题展开综合性学习,可阅读原著,观看影视片,调查童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绘制童话世界,举办童话文艺活动,自编自创新童话等等,其学习方式可自由选择;

  三、是学习的手段是“动”的,可以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等,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动化”语文应主要从学生地位和教师角色、学习空间、学习方式三方面进行研究:
     ⑴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已毋庸置疑,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本课题要研究的是学生的认识活动要由过去的“掌握”转变为现在的“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开展切实可行、易于操作、能够全员参与的智能与非智能活动,将目的渗透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发现语文知识、体会语文情感、运用语文,逐步达到自主建构语文知识体系、语文感受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⑵学习空间将由过去的相对封闭过渡为适度开放。适度开放的学习空间是指学生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语文知识和语文实践的方式和渠道。通过活动化形式让从文本、文本以外的生活中、其他学科中获取语文信息、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这些活动是外显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为游戏式的、表演式的、竞赛式的、分层闯关式的、绘画演唱式等;专题式、辩论式、演讲式、采访式、上网查询式、创作式等。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只有热热闹闹的形式,而是用形式穿针引线,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语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⑶推行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研究该课题的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们提出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指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伙伴、表现形式是具有自主性的、过程是能与人合作进行的、结果是具有建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在“动化”语文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可以提出一种或多种活动方法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方式。学生开展活动应尽可能的与人进行合作,提倡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学生的学习成果应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即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课程目标。

四、  研究的进度安排

   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010年7月)
  1、 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 调查问卷前测
  3、 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4、收集研究前相关数据
  5、 培训实验教师
  实验开展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1、 指导实验教师按要求备课、上好研究课。
  2、 指导实验教师进行阶段性总结
  3、 收集相关资料
  4、 撰写实验中期报告
  实验调整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
  1、  对实验进行小结
  2、  调整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中遇到的不足,完善实验的具体措施。
  实验开展第二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 收集相关资料
  2、 实验人员上示范课、研究课展示阶段性实验成果,吸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深入实验阶段(2011年12月——2011年1月)
  1、 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雏形
  2、 研究课展示、定期教研活动
  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
  1、 对实验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后测。
  2、 写出实验论文和实验报告
  3、 收集整理实验教师和实验学生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汇编和刻录光盘等。

五、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研究》  关红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做中学”的应用研究》 徐鑫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初探》 邝春丽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曹德辉

    《语文“动”化教学初探》蔡燕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 - 墨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题结题报告(附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
[转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专题性自主拓展阅读策略研究》方案
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