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琴的琴前后及轸足
古琴的琴前后及轸足
  琴首顶端叫前,从侧面看去,形如覆舟,又似偃月,中间有一个浅雕的眼状物,叫“凤眼”又叫“唇舌”。风眼后面挖空,即为“舌穴”,对发音影响不大,现在多被省去。如图:
 
顶端两傍,悬垂二足,叫“凫掌”,长约2~3厘米,曲收向内,有保护琴轸的作用,故又叫“护轸”。尾后上耸下削,中凹而上宽下狭,为含弦之所,就叫“含弦”。两旁突出部分,就叫“冠角尖”。
    琴轸一般长3~4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通常用硬木或牛角、玉石等硬质材料做成,有一条纵贯上下的圆形孔道,颈部横开一孔,以便拴系绒扣,使绒扣透过弦眼,在琴面岳山处系弦。调弦时转动琴轸,绞紧或回松绒扣,利用其伸缩作用,以调整琴弦发音的高低。因绒扣的伸缩幅度小,调弦是微调。且上弦不易,容易跑弦,所以有必要推广螺旋轸。
    雁足安装于古琴腰部中间的足池内,圆形,上如轴,下如盘。如轴,便于系弦时缠绕;如盘,放置时平稳不滑。总长一般5.5厘米,入足池部分2厘米,方形;露出部分3.5厘米,圆形。雁足插入足池部份,一般不上胶,以便卸换。如为了避免松动脱出,也可以用生漆胶牢。雁足的作用是支撑琴体,拴系琴弦,同时还可作挂于壁上之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琴制构造
古琴如何上琴弦?
欲与琴知丨古琴琴弦为何容易跑音?
古琴琴弦如果经常跑音应该怎么办?
古琴系列讲座(一)古琴的概况和制作
千年工艺,古琴斫制——古琴制作传统技艺和工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