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三匝:梨洲、亭林对比论


671。黄梨洲、顾亭林皆倡致用之学,梨洲宗阳明心学而发展之,亭林并斥理学、心学,而无意作学理上之抽象运思。故曰:“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也。”

 

672。梨洲、亭林皆生专制政治时代,为矫正专制之弊,皆慕封建分治。然二人皆知封建、郡县各有利弊。梨洲曰:“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亭林曰:“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二人之共同理想则是“寓封建于郡县之中”(亭林语)。梨洲之“寓”法已略如前述,要之者在以臣权分君权,兴监督、议论于民间。亭林之“寓”法要旨则在地方与中央分权。

 

673。亭林尤重县令之权。他认为,应将七品知县改为五品县令,县令于其县政应有专断之权。县令之副手为县丞,由吏部选授,县丞以下职务,由县令自主,报备于吏部即可。县令从试用开始,不断接受政绩考核,称职十二年后,进阶加薪,并可任职终身。县令若因事、因病不能视事,可推荐儿子、兄弟或旁人代行其职,代行职务者为“试令”。县令得罪县民则受罚,不称职则流放,贪腐则诛之。废督抚司道之官,任巡方御史监察全国县政,御史一年一换。数县设一郡,太守三年一换。要言之,县令虽有极大自主权,但非不受监督也。亭林设想之县令,为专制帝国之一小诸侯也。诸侯世袭,而县令可世及。如此设计,乃因“夫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之城郭皆其藩垣,县之仓廪皆其囷窌。为子姓则必爱之而勿伤,为田畴则必治之而无弃,为藩垣囷窌则必缮之而勿损。”县令与县民关系若父母与子女,则民富国安,遇外敌则拼死自卫。又因县域最大不过百里,也不足以称兵作乱。况且邻有别县,上有太守,岂有作乱之空间?

 

674。亭林设想之县令集权也如是,然其欲防县令之过度集权则何?再设县内分权之制也。分权之办法为“以县治乡,以乡治保,以保治甲”,“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听讼、收税,游徼徼循禁盗贼。”

 

675。综上所述,亭林欲以地方与中央分权,此意发前人所未发,其积极意义固大。然其具体之方案,则过于理想主义。亭林之方案若行之,则县政必然板结,凡民欲上跻于仕途,空间必然狭小。君不见后世地方政治家族化之弊乎?县令若能世及,果能杜绝其贪腐枉法乎?县令若伙同郡守贪腐,御史果能纠察制约乎?若演为沆瀣一气之局当如何?又,县域既小,力量有限,如何能抵抗外来之强敌以自保?专制欲化人民为原子化个人,亭林此法不过欲化县为原子化县而已。

 

676。亭林反对中央集权,又以强大宗族及臣下封驳君主谕旨二制矫之。然前者非无流弊,后者效果也微弱。

 

677。亭林深厌明代法网过密,以至于“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俛首一听法度,而事功日堕,风俗日坏。”“自万历以上,法令繁而辅之以教化,故其治犹为小康。万历以后,法令存而教化亡,于是机变日增而材能日减。”“前人立法之初,不能详究事势,豫为变通之地。后人承其已弊,拘于旧章,不能更革,而复立一法以救之。于是法愈繁而弊愈多。”亭林非谓法制之弊,谓“非法之法”(梨洲语)之弊矣。

 

678。虽然,亭林与梨洲在对待民间舆论一事上态度迥异也。梨洲欲伸民间舆论已如前述,亭林则谓“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在亭林看来,明代之生员不仅无用,而且为国家社会之大害也。“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亭林之矫正方法有三:重视举荐;买卖虚爵;改革科举,减少名额,重视实学。前二者之弊不必多说,后者之议也无太多新意。然则亭林与梨洲之论虽异,却并非完全背反:梨洲所着意之议政学子乃其理想中经过改造后出身学校之学子,亭林痛斥之生员则为现实中未经学制改革而产生之生员也。

 

679。对比梨洲与亭林思想,梨洲视野开阔,能见其大,而亭林之格局略小也。亭林与梨洲之异,或在前者太重“当世之务”而后者兼顾理论与实际乎?

 

680。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而有创建者,尚有唐甄可论。唐氏曰:“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治乱非他人所能为也,君也。小人乱天下,用小人者谁也?女子寺人乱天下,宠女子寺人者谁也?奸雄盗贼乱天下,致奸雄盗贼之乱者谁也?”进而言之,此非君主个人之失,而在君主专制制度有大弊矣。“天之生贤也实难,博征都邑世族贵家,其子孙鲜有贤者。何况帝室富贵,生习骄恣,岂能成贤?是故一代之中十数世,有二三贤君,不为不多矣。其余非暴即暗,非暗即辟,非辟即懦。此亦生人之常,不足为异。惟是懦君蓄乱,辟君生乱,暗君召乱,暴君激乱。君罔救矣,其如斯民何哉!”君主专制之根本问题不仅在于从自然规律的角度看贤君难得,还在于既为专制,“为上易骄,为下易谀。君日益尊,臣日益卑”。按如此逻辑发展下去,则君主不可能了解天下之实情,而终成瞎子、聋子、傻子、独夫。这种人主政,焉有长盛不衰之理?专制且世袭,既违天理,由悖人情,王朝周期律,又岂能在专制政体不变的前提下打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
文汇报
北大教授张帆‖关于历史教学中“君主专制”问题的思考
中国古代县政管理的特点与启示
每日一解:王夫之
“人才过剩”怎就成了晚明的社会隐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