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人敬畏的德国教育


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怎样认识生活和社会、保护自己。


90年代后期,我们培养出了“被宠溺的一代人”,对孩子的过分保护致使他们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

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保护,回避了现实世界的许多负面的东西,以至于孩子面对挫折,缺失了很多抵抗力?



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

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参加过“磨难营”的孩子,包再大,也要自己背。
让孩子体验挫折
刚到德国时,我寄住在朋友约翰家里。他家在法兰克福“富人区”,家境很好。他有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9岁。在他家住了几天,我就发现一向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的约翰夫妇,对孩子却十分“小气”。

孩子的零用钱每月才十几欧元,而且要帮家里干活才能得到。他们负责为花园植物浇水、翻土及擦洗汽车、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去商店购物和擦洗全家人的鞋子。到了暑假,两个孩子还骑着自行车,顶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送报,赚取买书籍、玩具的费用。

我对喷公寓夫妇的“残忍”表示不解。他们却说:“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为了他们将来能应对挫折,一定要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后来,我发现德国家长经常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有时甚至还故意“制造”一些犯错误的机会。


德国同事7岁的女儿要跟同学去郊游。临行前,同事发现孩子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行囊。可她没有提醒。旅行回来,孩子饿得脸色发黄。这时,母亲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单子,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制造“吃苦”的机会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要出差,最喜欢住青年旅馆。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参加“磨难营”的孩子。12岁的马丁今年已是第八次参加政府组织的“磨难营”活动了。今年暑假,他将和数百名儿童一起在哈兹山进行野外生存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又充满“磨难”。


带队的社会志愿者Smith博士告诉我:“‘磨难营’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
教育不回避现实

6月的一天,德国汉堡青少年法庭现场。法官正在审讯一名持刀杀人的少年犯。观众席上鸦雀无声,来自汉堡亨利希中学初二B班的20多名学生专注地聆听着……


谈起“教育和社会”的话题,校长韦泽博士感触颇深。原来,10年前的德国中小学教育一度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脱节。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适应社会发展。



首先
让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以此为参照来调整、充实自己。比如以“专题研究课”形式了解社会。学生们自愿组成几个小组,讨论出研究主题,然后到社会上去调查,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再次
让学生把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课堂上,通过演讲、辩论、演反面人物等,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进行“免疫”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教育是如何“保护”孩子的?
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实施成功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受挫教育
谈抗挫折教育
德国孩子挫折教育
国外“挫折教育”有奇招 各种方式显神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