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猪排'永爱'罗宋汤 盘点上海人餐桌上的'最佳搭档'(图)
加载更多+

上海老饕不仅会吃,还很会搭配。韩国有炸鸡啤酒,上海有炸猪排罗宋汤,酥脆的猪排配上鲜美的罗宋汤,所谓“圆满”不过如是吧。

其实,除了炸猪排罗宋汤组合外,上海人还有很多经典食物搭配,那些餐桌上的“最佳拍档”,常常制造出“1+1>2”的效果。

炸猪排+罗宋汤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不但吸收了全国各地的风味特色,还吸收了西菜中的精华。老上海人都知道,上海把吃西菜叫做吃大餐。那时候男女青年谈恋爱,如果去德大或红房子西菜馆可是一件大事,弄不好半个月甚至1个月的工资就泡汤了。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上海人在家里学做西菜成了一种流行:许多家庭主妇会用鸡蛋打色拉;用面包碎粒做炸猪排,用番茄炒酱做罗宋汤……倒也做得像模像样的,这也算是当时上海的一大特色。炸猪排和罗宋汤自此开始了“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生涯。

葱油拌面+鸡鸭血汤

葱油拌面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面食,作为江南地区的一个特产,是将煮熟的面条放上葱油一起拌着吃。面筋斗,味独特。在所有海派面点里,最简单的就属阳春面和葱油拌面。或许正是由于简单的原因,真正能把这两个面做得好的人家并不多。开洋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加上烧透的开洋,和面条一起拌着来吃。地道的开洋葱油拌面,面条有韧劲又滑爽,开洋鲜美,葱油也很香。

然而,单吃葱油拌面有点干,鸡鸭血汤横空出世。

鸡鸭血汤的起源与发展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25年前后,一位叫许福泉的小贩摆了一个摊位,他使用一个俗称“铁牛”的深腹铸铁锅烧汤,中间用铝皮隔开,一半烫血,另一半以鸡头鸡脚吊汤。每次有客人来,就从盛器中拨少许鸡心、肝、肫、肠,再浇上一勺血汤,撒上葱花、淋几滴鸡油。

1973年,西哈努克到上海访问。在他逛城隍庙的时候,我方为其准备了14道点心,其中就有一道是鸡鸭血汤。由于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要求一碗鸡鸭血汤中的鸡卵达到直径相同、色泽相同、形状相同的“三同”标准。为此,城隍庙的大厨们专程前往市郊的南翔镇,宰杀了多只上海本地草鸡,才备齐所需的鸡卵胚胎。熬制的鸡鸭血汤受到了西哈努克的喜爱,那天,西哈努克吃了一碗不过瘾,又吃了一碗,而鸡鸭血汤的美名也由此传播开来。

生煎(锅贴)+单档(双档)

“单档”、“双档”就是面筋百叶包汤。一只面筋、一只百叶包叫“单档”。两只面筋、两只百叶包叫“双档”。

“单档”、“双档”的面筋又厚又有嚼劲,里面包着一枚小肉圆;百叶包也很有讲究,薄百叶一层一层紧包起来,裹上新鲜肉末;汤必须选肉汤,汤面上最好浮着“一汪”油水;细粉丝自然不可缺少,必须是细粉……上海老饕往往觉得肉少不过瘾,于是生煎锅贴成为“单档”“双档”的最佳拍档。一个鲜美,一个解馋,真是会吃的人才会配出的绝佳组合。

小馄饨+小笼包

小馄饨在上海人的饮食排行榜上,一直位居高位。年纪大些的会怀念柴爿馄饨,年轻些则对绉纱馄饨念念不忘。万变不离其宗,皮薄馅嫩,味美汤鲜的小馄饨总让人“情难自禁”。

当白白嫩嫩的小馄饨遇上同样白白嫩嫩的小笼包,“化学反应”一触即发。一碗小馄饨搭配一客小笼包,最是让人满足啦。

黄豆猪蹄汤+咸肉菜饭

黄豆猪蹄汤是一道汉族药膳。做法简单,营养丰富,具有通乳、气血双补、补虚养身等功效。上海人对胶原蛋白极其丰沛的“猪蹄”可谓喜爱有加,吃得再多也不乏味。

说起黄豆猪蹄汤,它在上海的“官配”“咸肉菜饭”也是大有讲究的。虽然是淮阳菜,上海人做起来倒也得心应手:鲜嫩翠绿的青菜叶与肥瘦兼备的咸肉丁,与淘好米下油锅一起煸炒;大火烧开,熄火,让余火将锅中的菜饭肉焖至软熟,这样烧煮的菜饭不仅有一股清雅的香味,还能品尝到一份难得的生活情趣。此时再配上一碗喷香四溢“猪蹄汤”,别提多锦上添花啦。

 蟹壳黄+豆腐花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的馅心有咸、甜两种。咸味的有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品种。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楼、老虎灶(开水专营店)的店面处,大都设有一个立式烘缸和一个平底煎盘炉,边做边卖两件小点心--蟹壳黄和生煎馒头。蟹壳黄香酥,生煎馒头鲜嫩,深受茶客喜爱。

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了单卖蟹壳黄和生煎馒头这两个品种的专业店,如黄家沙、大壶春、吴苑等,名噪一时。

上海人吃东西是讲究干湿搭配的,一个蟹壳黄搭配一碗豆腐花,美味可以在嘴里停留半天。豆腐花盛在保温桶里,有客人来,服务员就把盖子打开,盖子一开,热气一冒,如玉的豆花呈现,看着着实叫人欢喜,白、嫩,还有一个字:厚。其实,豆腐花作为小吃是填不包肚子的,只有和蟹壳黄搭配一起,才显示出更好的价值来。

大饼油条+咸豆浆

大饼油条是上海饮食界的王者,早年上海的街头,国营大饼摊头林立。随便走到哪个弄堂口,都可以吃到喷香美味的大饼油条。油条不但可以夹在大饼中吃,更是上海人早饭桌上的佐餐美味。早上一般吃点泡饭,吃泡饭要佐小菜,酱菜乳腐均可,就泡饭特香。若有根油条,蘸点酱油过泡饭,简直可称美味!

同样的“干湿搭配”理论,咸豆浆流行于长三角地区,是该地区比较有名的早餐。咸豆浆之于江浙人,就如胡辣汤之于河南人,豆汁儿之于北京人,都说豆浆配油条,咸豆浆和大饼油条真是绝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最有名的十六道美食盘点,道道都是上海人的心头爱
最高10元!在上海还能吃到的老味道,终究是不多了……
馋人的上海18大传统小吃
魔都最好吃的40样东西!
上海小吃
上海小囡最爱吃的40款美食,还记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