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台湾岛的地形和地貌

一、概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面积36188km2(耿威等, 2014)。台湾岛四周被海包围,大致呈南北向,其主构造线大致呈NNE方向,其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 600 km,南界巴士海峡,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 km。

台湾山势高峻,山脉皆南北走向,平原狭小,多火山。台湾有五种地形:台地、平原、山地、盆地及丘陵。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间高四周低(王兵等, 2007),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2/3以上,平原以西部较广,长河大都向西流,主要河川与山脉成横谷,多峡谷。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中央山脉纵贯南北(吴刚等, 2012)。

台湾岛地形图及地理位置

(据谷歌地图)

台湾岛地形地势简图

(据互联网资料)

二、台湾岛地貌特征

台湾岛地貌由西侧海岸平原向东到中央山脉逐渐升高,最高峰为玉山。台湾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低平地约占1/3(黄奇瑜, 2017)。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王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海岸山脉,像条条巨龙蜿蜓起伏,自东北至西南伏卧在台湾岛上,统称为台湾山脉。

台湾岛地貌数字高程图

(据互联网资料)

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纵贯中部,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地势(吴刚等, 2012)。高山多集中于中部偏东,形成东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势下降,最后在西部海岸地区形成广大的海岸平原。自东而西包括4条大致并行的脉络,即:中央山脉及其东侧以大断层和纵谷分隔的海岸山脉(亦称台东山脉);中央山脉西侧为南北遥相连接的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西邻的阿里山脉。后者外侧为丘陵或台地连接的山麓地带。再向西边,为向台湾海峡延展的宽狭不一的冲积平原。台湾岛东部海岸山脉前缘大部分为急降于太平洋的陡崖深海。

中央山脉北起苏澳附近,南达台湾南端的鹅銮鼻,全长达270公里,东西宽80公里,纵贯台湾本岛南北中央,为全岛的脊梁和分水岭,有“台湾屋脊”之称,将台湾全岛分为东小、西大的不对称的两部分。玉山山脉在雪山山脉的南面,西南走向,北端隔浊水溪上游与雪山山脉紧邻,南端至屏东平原北部,全长约120公里。玉山主是全岛和大陆东部地区的最高峰。雪山山脉又称次高山山脉,位于中央山脉的西北侧,全长180公里,是台湾第二高峰。阿里山脉是台湾岛最西边的一条山脉,海岸山脉则是台湾岛最多东边的山脉。此外,在台湾岛北端还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大屯火山群,由10多座圆锥形火山体组成。

台湾岛纵向地形剖面图

Giletycz, 2015

A- B雪山山脉;C-D中央山脉

台湾周围的海底地形具有不对称特征,西较浅较平,东明显较深,地形起伏较大。台湾西部海底以大陆架自东海横跨台湾海峡至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延伸为特征。台湾东部和南部海底地形以沟壑峡谷切割的陡坡、线状山脊和深盆地为特征。

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位于我国大陆与台湾岛之间,是连接东海和南海的重要水道(周勐佳等, 2016)。海峡呈SW-NE走向,长360km,宽约180km,其东西两侧的台湾、福建均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而南北贯穿台湾岛南北的中央山脉平均海拔为 3000 m以上,形成南宽北窄的喇叭形“管道”。其最窄处位于海峡北端,不足130km,水深普遍小于60m(胡毅等, 2011)。地形是西南高而东北低,而东南部分则又更低。

横贯中部山脉南部狭长地形及其东西向剖面图

(Giletycz, 2015)

台湾省是一个岛屿省份,岛屿众多,海岸线长。台湾本岛海岸线就有1566公里,包括了东部、北部、西部与南部等四个不同海岸。东部断层海岸,北起三貂角,向南延伸,直至屏东的九棚,其大部分海岸因断层作用,陡直岸壁紧贴海岸,是典型的断层海岸。北部海岸,西起淡水河口,向北经富贵角再折向东至三貂角。北部海岸属隆起海岸,北海岸地区是标准的海蚀地形,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发育。西部海岸,北起淡水河口的南岸,南至屏东枫港,濒临台湾海峡,为沉积隆起海岸。西部海岸面临浅海,连接沿海平原,因此整段海岸单调平直,地势缓斜,多海滩、沙嘴、海岸沙丘等地貌类型。南部海岸,自屏东枫港,经过台湾岛南端的猫鼻头和鹅銮鼻,再折向至九棚,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余凡, 2009)。

台湾及其周边区域三维地形图

(据互联网资料)

三、台湾岛的气候特征

台湾横跨北回归线,终年受台湾暖流的影响。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的嘉义、花莲等地,将台湾岛南北划为两个气候区,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岛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则多为西南季风,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6-9月是台风季,7、8月多热带风暴,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海岸侵蚀与泥石流等灾害(胡亚斌, 2016)。

1998-2012年台湾海峡及其邻近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李达等, 2013)

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显著,台湾降水量极为丰富(邓凯等, 2016)。台湾岛及其近邻海域位于太平洋台风夏秋间频繁出没地带,台风年均不下3~4次,其中尤以横越恒春半岛和北部最多,受影响亦最大,台风作用对台湾岛的降水具有着很强的控制作用,因此台湾降水的时间分布十分不均匀。降水量水量东北部特高,基隆历年平均值超过3000毫米;最高可达5000毫米,宜兰亦可超过3000毫米。台中、台南、高雄皆逾1700毫米,屏东高于2000毫米。但西南部各地的年变率特大,西南部平原区全年日照虽可超过2000小时,却因秋冬少雨,常有较严重旱情,与东北部常年多雨的特点形成对照。东北季风为冬半年主要雨源,年中受台风影响亦较强,致雨机会特多,一次过境台风造成最大的总雨量,可达千毫米以上(张硕, 2020)。

1981年-2018年台湾地区平均降雨量及平均气温变化

(林日志等, 2020)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年平均气温高,大约在20-25°C之间,其中一月气温为13-20°C。7月24-29°C,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北部年均气温22°C,南部年均气温24°C。零下的绝对低温虽偶一出现于北部平原、台地,而霜冻之害不见于台中以南地区。气温垂直变化大,山地年均温,阿里山的2406米测站已低至为10℃左右,玉山的3850米测站更低至4~5℃。后者极端低温可至-12℃(张硕, 2020)。

四、台湾岛的河流水系

台湾整个区域受东亚季风控制,季节变化明显。影响本区的主要水体包括从大陆及台湾岛沿岸进入海峡的河流冲淡水、从南海陆架、南海海盆进入台湾海峡的南海暖流和经巴士海峡侵入台湾海峡的黑潮水,以及被海水上升运动带到浅层的上升流水体(胡毅, 2011)。

台湾及周边主要的洋流活动示意图

(安振振等, 2018)

台湾大、小河川密布,其中浊水溪、高屏溪等6条河流长度超过100km(李传顺等, 201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四方分流入海,具有陡度大、流量大、流程短、含沙量大、多险滩、多瀑布等特点。大多数湖泊坐落在西部,仅有少数为天然湖泊,其中最大的天然湖泊是面积7.93平方千米的日月潭。由于台湾岛南北狭长而东西较短,在这种地形的影响下,台湾岛河流往往流程短、落差大。中部浊水溪最长,长186千米,流域面积3155平方千米。

台湾地形图及河流分布

(Horng et al., 2012)

I:海岸山脉;IIA和IIB:东部和西部中央山脉;III:西部山麓;IV:海岸平原

中央山脉正是中新世时南海海洋岩石圈沿马尼拉海沟向东俯冲时形成的增生楔,台湾两大河系的分水岭位置与增生楔的形成,是命运相连的。由于马尼拉海沟是南北向线性构造,原始台湾岛增生楔的山脉走向也必定是南北向,后成河流于是横切南北走向的增生楔山脉,因此台湾的河流成东-西流向,所以,台湾岛两大河流系统的分水岭也必然是沿南北向的中央山脉存在(黄奇瑜, 2017)。山脉以东的水系向东流入菲律宾海,以西的水系向西流入台湾海峡。由于中央山脉位于台湾的偏东侧,因此与东部相比,西部河流长度较长,流域面积较大。同时也发育数条南北向河流(张硕, 2020)。


(a)台湾地区地震分布图、(b)GPS位移量、(c)台湾岛卫星影像及(d)两大河系分水岭

(黄奇瑜, 2017)

台湾岛活动断层分布图

(据互联网资料)

(限于篇幅,参考文献略。文中图件,并不具有行政划分含义,仅是地理示意图,请以官方出版的地图为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湾山脉
2023中考地理复习重难知识点汇总(十)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台湾岛史记3]台湾周边海底地形全方位讲解 台湾海峡最终会消失
台湾省地形图
中国台湾地质综述(5)
清华的美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