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地下水北方污染程度大于南方 保卫地下水刻不容缓
本刊主笔 刘国伟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不仅地表水被大面积严重污染,常人视线之外的地下水也被各种污染物伤得不轻。当下中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变少、质量变差。图为河北省某地在打井取水。
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
不管是什么资源,摸清“家底”都是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基础,确定我国地底下有多少地下水也是如此。1984年,我国开展第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后宣布,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8717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每年为2940亿立方米。之后近20年,我国工程建设和经济活动高歌猛进,地下水资源在数量、质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于是国土资源部牵头在2000至2002年间,对全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计算和评价,现在我们使用的数据和资料,基本上是以这次调查的结果为依据的。
我国主要平原和盆地的地下水资源数量(单位:亿立方米)
2002年地下水资源评价显示,我国(包括港澳台在内)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值,比上次调查多了100多亿立方米,为8837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其中山区为6561亿立方米,平原为2276亿立方米,山区储量几乎是平原的3倍。
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受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自然地理景观的重要分界线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下水资源丰富,以北地下水资源相对缺乏。
在地下水开采程度方面,我国的地区差异也很大。由于北方有着大片的干旱和半干旱区,总体上北方开采程度高于南方。北方除青海省外,开采程度均超过20%,其中天津市、河北省和北京市开采程度超过100%,开采程度超过或接近70%的有山东、河南、山西和辽宁。南方地下水开采程度除上海超过90%、贵州、江苏、重庆超过20%外,其他省(区、市)均小于20%。
中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
八成浅层地下水被污染
按照我国对地表水质的划分标准,I、II和III类水质为适于饮用的合格水质,IV类水为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V类水为农业用水及一般要求的景观用水。那么按照这个划分标准,我国地下水有多少是不适合饮用的呢?
根据国家水利部2016年1月公布的《地下水动态月报》,2015年对全国各地2103口地下水水井的监测数据结果显示:IV类水占32.9%,V类水占47.3%,两者合计80.2%。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超过八成的地下水污染严重,无法直接饮用。在污染情况最严重的宁夏回族自治区,100%的地下水无法直接饮用。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南和湖北的合格率也都不足10%。
这份报告因为被部分媒体解读为“中国80%的地下水污染严重”,给公众造成了极大心理冲击。随后,水利部迅速出来解释,称报道中说的水是浅层地下水,目前饮用水水源大多是深层的。
2015年各省区地下水水质评估
注: Ⅳ类水为较差级水,一般为工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Ⅴ类水为极差级水,一般为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以上两类均不能饮用。
污染源主要有三类
从地下水污染物的来源看,《环境与生活》主笔将近年来我国地下水的污染源大致归纳为三类。
一是市政污染源,主要是城市急剧扩张,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原因,管网漏损致使污水外渗,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二是工业污染源,如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生产以及残渣堆放场和加油站渗漏等污染地下水。
三是农业类污染源,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部分地区长期利用污水灌溉,对农田及地下水环境构成危害,农业区地下水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超标和有机污染日益严重。
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审议通过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08~2020年)》指出,中国的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 已呈现由点向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北方污染程度要大于南方。
市政污染早 长安古已有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产生。市政污染是一种古老的地下水污染,与古代社会相比,当下快速发展的消费社会只是使得污染物成分发生变化,污染物的量有了极大的增长而已。翻开史书我们会发现,曾是汉唐盛世国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地下水也曾受污染。
历史研究发现,在汉代,长安城的地下水就开始受到污染,到隋唐时长安城地下水污染更加严重。《隋书》记载称:“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堪宜人。”宋明时期也有类似水质“咸苦”之类的记载。到了清末民初,西安的井水苦涩不堪饮用,全城可饮用的水井寥寥可数。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西安城污染物不断富积,最终地下水被严重污染。西安地下水污染物来源以城市和居民点生活污水、垃圾、人畜排泄物为主。这些含氮有机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被矿化成硝酸盐,溶入水中并不断富集,使水质变苦、燥涩、变咸。
1970年,西安地下水污染调查发现,受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在西安市城区、北郊和南郊连成一片,分布集中,面积达 86.7平方公里,污染区随地下水的流向,由城南经城区向北伸展。
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差
上世纪80年代,笔者曾在山东老家亲人家中生活过5年。当地农民习惯在院落和田间打机井,很多井水尝起来水质甘甜,可以直接饮用。几年前,笔者时隔20多年后旧地重游,发现有几口井还在,但出来的水口感极差,发咸,已经无法直接喝了,当地人称这种井水为“懒水”。
在甜水变“懒”的背后,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变少、质量变差这样一个沉重的现实。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两成。多年来由于超量开采和管理不善,华北平原地下的水资源从储量到洁净程度均有下降。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完成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地下水高达44.13%。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为此在2013年印发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指出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低下、监测网络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也直接影响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为此,方案将华北平原及其地下水重要补给区划分为30个相对独立的污染防治单元,明确主要工作任务,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科学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华北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地下水治理需要组合拳
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地下水治理是一个极其艰巨和繁杂的任务,难度颇大。多路出击,组合出拳才是地下水治理的有效路径。
首先是建设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如区域地下水保护工程、地下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其中水源地的保护尤其重要,《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08~2020年)》(征求意见稿)就曾提出,国家应该以全国2150个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保护现状为基础,不断完善地下水水源地保护措施,补充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保护区防护、生态修复等工作。
其次是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具体而言,就是国家将针对目前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点不足,监测网不完整的突出问题,以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为基本单位,规划建立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实现国家对大型平原、盆地和岩溶连片分布区地下水的区域性有效监控,对重要城市、人口密集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区、大型能源矿业基地、重大工程建设区地下水骨干点的实时监控。笔者从国土资源部网站了解到,目前由23800多个地下水监测点组成的国家、省(区、市)、地(市)三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监控着约110万平方公里的主要平原(盆地)区的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泉水、地下暗河流量等。但这些地下水监测手段主要以人工为主,还有待于在自动检测和数据传输上提高自动化水平。
再次,我国应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即构建地下水突发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包括监测体系、监测能力和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最后是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尤其要制定地下水污染损失补偿规定,建立污染责任认定、损失核算、补偿等地下水污染补偿机制,全面提升地下水保护的管理水平。
(本文参考了《中国地下水资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中国致力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等文献,以及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国家地质数据中心和参考消息等网站的信息,在此一并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下水污染特征和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
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告诉国人地下水污染有多重
水气循环与雾霾
专家:河北红色井水不可能合格 官员瞪眼说瞎话 2013年04月05日 08:07:36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关于人工湿地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科学家首次揭示!我国多处农村水井,地下水致癌研究又有新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