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行骊山华清宫(一)华清池遗址

每次去西安,行程都安排得很紧,总觉得有更重要的地方要去,于是去兵马俑要经过的华清宫就都放弃了。

直到几年前的夏天,陪家人跟团游去西安,在导游小姐姐的带领下,第一次去了华清宫。

唐代华清宫距长安城三十公里,背靠骊山面对渭河,内有温泉,其豪华瑰丽更胜于大明宫的一座离宫,也是唐玄宗时期在长安和洛阳之外的又一处政治中心

目前华清宫景区分为唐代宫殿复原区、唐代温泉遗址博物馆、五间厅西安事变旧址、山区。在宫殿区的龙吟榭,晚间有《长恨歌》大型实景舞剧,效果非常好,强烈推荐。

骊山是秦岭终南山的一条支脉,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海拔500至1300米,最高峰达1302米。

骊山景色优美,更在北麓拥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在骊山西绣岭北麓海拔450米断层相交处,经水压作用,温泉出涌,形成了骊山温泉。

骊山温泉有4个泉眼,每小时向外流淌113.65吨温水,流量稳定,水温常年保持43℃,富含碳酸钙、碳酸锰、二氧化硅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对皮肤病、关节炎、风湿等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温泉资源非常难得,特别是在缺少保暖材料的古代,冬季对于帝王也是非常难过的,因此骊山温泉自然为历代帝王经久不息地享有。

华清宫以华清池温泉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闻名,现在以唐代风格复原了李隆基的寝宫飞霜殿,不过华清宫和骊山的历史要远比唐代更悠远。

考古人员在华清宫遗址地下最深处,发现了仰韶文化地层,证明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利用骊山温泉。

也确实,在华清宫北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姜寨遗址,那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重要聚落。可能姜寨的人们,时不时到流出地面的温泉里洗个热水澡,或是冬季在这里祛寒。

关于骊山地区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史记》中说的周幽王带褒姒戏游骊山,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
不过,华清宫考古中,发现了早上至下的近代地基、清元宋文化层、唐文化层、秦汉文化层,然后就是仰韶文化层了,并未发现周文化层,只据说出土过周代绳纹陶管道。

大概那时周天子在骊山还比较简朴,只能一边仰望星空一边泡露天温泉。

骊山地区的真正宫院建筑应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文献记载秦始皇曾砌石起宇和修建汤池,在骊山温泉建造起初具规模的离宫。

西汉前期国力不济,直到汉武帝时才在骊山进行修造,成为长安城东最重要的离宮别馆。

当代考古也证明现在的华清宫地下,有秦汉文化地层,虽然因为压在唐代遗址下无法全面发掘,但在少量挖开的秦汉地层中,除殿基和砖瓦,还发现了大量的木建筑构件,说明秦汉时期这里的宫殿规模已经非常庞大。

有意思的是,因为埋藏得更深,这些年代更久的秦汉木构建保存得非常好,有柱、檩、门板等,而与温泉水层相近的唐代地层中,只剩下石建筑遗迹,木件全烂光了。

东汉以后以洛阳为国都,骊山沉寂下来,直到北朝时期,骊山得到一定恢复,隋文帝年间,在骊山增修了屋宇,还种植松柏,再次形成骊山温泉离宫。
唐太宗年间,李世民诏令营建骊山宫殿,赐名为汤泉宮,唐高宗时改名为温泉官。

唐玄宗非常喜欢骊山温泉,但因为前期忙于稳定内乱和恢复社会生产,直到国力最充沛的天宝初年,开始了大规模扩建,并取“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之意,正式定名为华清宫,宫内汤池也称为华清池,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安史之乱时,华清宫和长安城的大明宫都没受到过多破坏,不过中晚唐都将华清宫视为祸乱不祥之宫,皇帝较少来临,华清宫缺少护理呈现一片萧疏之象,直到唐末被黄巢军焚为废墟。

五代时华清宫被改为道观,北宋时恢复了一些汤泉建筑,但又在靖康后被废,此后一直用于观宇。

清代康熙西巡时,曾在骊山汤泉驻跸,因此当地进行了复建,现在华清宫的基本范围和格局就是清初奠定下来的。
光绪初年,在山脚下仿江南庭院修建了环园,就是现在的五间厅花园。

庚子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在西安期间曾以环园为行宫,因此又进行了较大营造,形成了现在水榭楼台的小园林。

五间厅也因此成为清代、民国时期的关中胜景。冯玉祥主政时修建了男女温泉浴池,1934年陕西省政府进一步增修。

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以五间厅为驻西安临时行辕。

1936年12月12日夜,西安事变爆发,现在五间厅正面墙壁上仍留有当年的几处弹洞。

1982年,五间厅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没看到国保碑。

双十二当夜,蒋介石从房中跳窗翻墙逃上山,躲在一块大石后的小山洞里。

后来在此修了一座木亭,1946年改为钢筋水泥亭。

建国后称为捉蒋亭,八十年代后称为兵谏亭。

原来国保碑有一处在这里。

1982年,兵马俑越来越热,骊山这边也得发展旅游啊,最明星的代言人当然就是杨贵妃了,所以当地准备在温泉出水口附近建一个贵妃亭,没想到挖出了唐代的汤泉遗址。

考古工作者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了华清宫考古队,于1982年至1995对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唐太宗汤泉、唐玄宗和杨贵妃汤泉、梨园和小汤遗址、秦汉汤泉遗址

1982年5月至11月,考古人员第一次发掘中,在温泉水源附近清理出1座汤池和殿基,还有石墙、莲花踏步等。

殿基为面北座南,背靠骊山,与华清宫朝向一致。汤池位于殿基正中,仅存池底和部分池壁,由光滑规整的青石板平铺而成,约7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最大的皇帝御用汤池。
在汤池的东南角有进水道,由一条蛇形水道与温泉水源相接,还有三道水闸。
对面的西北角为由石块垒成的排水道,将温泉水引出大殿。

汤池由斗池和魁池组成,位于南部的斗池受后代改建破坏而不全,北部的魁池相对完整,呈长方形。斗、魁二池平面呈北斗七星状,故名星辰汤。

汤池四壁曲折起伏,被认为模仿自然山川的壮丽形态。

汤池出土了大量莲花纹方砖和瓦当,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砖瓦一致,而且在砖石接缝处发现多枚开元通宝,可能是当时工匠为找平砖面垫进去的,由此可以确定这是唐代遗存。

根据这座汤池的位置与文献记载相对照,考古人员认为,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八年在骊山修建了汤泉宫,这座遗址正是汤泉宫中供唐太宗御用的星辰汤。

星辰汤紧邻温泉出水口,引来的温泉水供皇帝最先享用,其后才流向各汤,供后宫、近侍和王公重臣使用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史书中记载了一位英明神武、虚心纳谏的天可汗,但对那些李世民故事的真实性有多种说法,起码他曾七次来骊山巡游,贞观十八年那次还长驻了99天,已然将骊山离宫建设成为了又一个政治中心,开创了皇家园林华清宫的先声。
唐太宗后,高宗、中宗、睿宗也曾到星辰汤。唐玄宗时改扩建华清宫,但对于先帝的御汤未加改动,而是另建了供自己用的莲花汤,星辰汤因泉源近和容量大,而成为了蓄水池。

1983年至1986年,考古队对华清宫遗址又进行了发掘,出土汤池遗址7座,编号为T1至T7。经过研究,认为T1是文献中记载的唐代太子汤,T3为秦汉至唐代汤池,T5为唐代尚食汤,T6为北魏至唐天宝时汤池。

T2和T4,被认为就是唐代华清宫鼎盛时期的男女主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汤池。

T2位于星辰汤北边不远,汤池为上下两层台式,东西北三面各有台阶可供上下。被认为就是史书中称唐玄宗的御汤所在的九龙殿,殿中心的汤泉称为莲花汤。

也确实,上层平面的砌壁线保存基本完好,呈对称的莲花形,下层呈规整的八边形。

莲花和八极都是佛家和道家的象征,汤池采用莲花和天地八极的造型,应该是唐玄宗追求长生和成仙的思想体现。

池底用青石板平铺,池底靠南壁处有2个圆形进水孔,池西北角有2个出水口。

汤池地下近2米处有由石块和砖砌成的进水通道,直通池底的进水孔,发掘时仍然畅通。

唐人已经很精通物理学上的连通器原理了,让自地面流来的温泉下行到地面,再在汤池中喷涌而出。

文献上说,汤池中有双白石莲,泉水涌出后正喷注到白莲上。现在汤池挖出来了,白莲则在一千多年前就已不知去向了。

唐玄宗非常喜爱骊山温泉,华清宫建好后,更是以此为每年越冬之地,先后36次到华清宫,有时从入冬一直住到来年入春,才返回长安。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唐代华清宫建有宫城,以温泉为中心向山上和山下展开,山下是礼仪区、政务区、生活区、汤泉区等宫殿建筑,山上是利用地形布设的各类楼阁亭榭,堪与清代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媲美。

此外,唐玄宗将华清宫作为又一处政治中心,朝中重臣和家属们也就都搬了过来,纷纷在宫城四周开衙建府,各类服务和商业机构也跟着开设,于是骊山地区变成了以庞大宫殿建筑群为核心的繁华都市,范围远超过现在的临潼市区,

难怪杜牧要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T4的面积不大,但却非常精致和独特,显出它的身份非比寻常。而且它的位置紧挨着莲花汤,根据文献记载,认为就是杨贵妃的海棠汤,也称芙蓉汤和妃子汤。

此外,在T4中还发现基石上刻有“杨”字,也更加证明这里就是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地方。

海棠汤的殿基呈长方形,汤池为石砌两层台式,上层台东西长约3.6米,南北宽约2.9米,近似于椭圆形,外边呈八瓣花式,酷似海棠花。

海棠被认为有养颜、护肤、延缓衰老的效用,将汤池设计成海棠花形,既不象星辰汤那样有政治意义,也不像莲花汤那样有宗教色彩,更符合后宫贵妃专用的地位。
考古证实,海棠汤与莲花汤为同时期建造,二者共用一条地下水道,在华清宫扩建后的新汤泉中与泉源最近,应是唐玄宗专为杨贵妃所建,体现了深爱之情。

中国人对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太熟悉了,习惯把安史之乱视为唐玄宗怠政和杨贵妃红颜祸水。

其实,古代中国生产水平低下,6000万人口是社会承受峰值,天宝年间已经在酝酿动乱了。此外,唐代以中原之力四面开疆,只能把主要军事力量部署到边境,在交通联络不畅的古代,必然形成军阀,唐玄宗对安禄山只能连拉带哄了。

于是,当中央政府忙于应对内部动乱时,远方就失控了,更何况帝国体制是不可能让皇帝遇不到杨贵妃的,更无法阻止皇帝修建和享用华清宫。

史料记载,在御汤西边还有长汤十六所,相传长汤深广,池中有船供皇帝戏游。进水口在池中央,呈喷泉而出。不过这些汤池遗址上已经建有现代建筑,所以只能根据已出土汤池,推测应与文献记载出入不多。

东西挖出来了,在八十年代的条件下,也就那么放着了,游人看着就是一堆烂石头,专家则很心疼。直到几年后一位熟悉历史文化的老人视察西安,遗址保护提上了日程。

1991年,唐构专家张锦秋先生主持设计了华清宫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在东边西安事变旧址、西边温泉宾馆之间的夹缝中,楞是建成了几座把遗址保护起来的唐代风格大厅,堪称建筑设计和空间规划的杰作。

星辰汤和莲花汤是唐作皇帝浴室,不是正殿,因此没有采用最高等级的四阿庑殿顶,采用了歇山顶,唐宋文献中称为九脊殿或厦两头。
杨贵妃的海棠汤采用了攒尖顶,宋代称为撮尖顶。

尚食汤采用了悬山顶,唐宋时称为不厦两头。

风光千年又沉寂千年的华清池,终于再露芳华,而且得到了妥善保护。
汤泉遗址博物馆的占地不大,但还是要有个标志,于是在空地上立了一座贵妃出浴塑像。

绿树青山之下,红柱白墙殿宇之间,亭亭玉立,体态婀娜,很有“侍儿扶起娇无力”之感,只是让游人变得更拥挤了。

其实,华清宫中确实出土过一件国宝级雕像文物,唐代老君像,现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陈列室。

整座雕像由汉白玉圆雕刻工193厘米,重1500公斤,是唐代华清宫老君殿遗物,唐天宝年间雕造,为唐代皇室宫廷供奉的神像。

老君身着道袍腰束帛带丰须长髯,结跏趺坐,双手及发髻部分已残缺,与文献中疯道人盗走老君像手的记载相符。
像下为束腰方台,仿佛教仰覆莲须弥座,上部以番莲为饰,基座镌刻繁复的变形牡丹,造型精美圆润,手法精工洗练。

雕像刻工细腻,刻画出道祖的宁静睿智仪态,更显出温厚肃穆之感,实为为唐代石刻精品,被评为国宝级文物。

据说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找名匠用上好的汉白玉精心打造,从幽州运到长安,进献给唐玄宗,后送到骊山上的老君殿供奉

唐玄宗非常崇尚道教,既是以道教彰显李唐皇室高贵,也是想借道家实现修仙和长生。想来唐玄宗和杨贵妃经常在老君像前跪拜祈福,这可是少有的明确肯定是李隆基和杨玉环接触过的唐代文物。

俱往矣间,我家宝贝儿走累了逛烦了闹上了。
花俩钱用杨贵妃的温泉让小公主泡泡脚吧。
好玩又解乏,这是她对华清宫最深的记忆了。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骊山华清池(上)——西行散记(42)
身心沐浴华清池一一《西安浅呼吸》(5)
探秘华清池用历史故事讲述从西周建成初创的过程
(5)【陕西】古代帝王的离宫华清宫
华清宫
【华清池记】地久天长时有尽,不绝泉汤诉华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