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陶瓷馆元代陶瓷(二)元白釉、釉里红瓷

白瓷是以含铁量低及尽可能去除氧化铁杂质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中国在元代以前的瓷器史,其实就是一部瓷胎和釉不断提纯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变白的历史。

最初的原始瓷与陶相近,到东汉时发展出褐色的青瓷,北朝时发展出泛青黄的早期白瓷,隋代时终于出现了成熟的白瓷。

唐代形成了以邢窑白瓷为代表的“南青北白”,宋代定窑白瓷列入了五大名窑。元代的青白瓷的质量要比宋代青白瓷差些,总体上胎釉中的杂质略多。
生活方式已经西化的现代人理解不了古人怎么会把硬硬的陶瓷当枕头,但宋元笔记和诗词中都有关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瓷枕的记载,目的是清凉去热、驱火明目。
元青白釉菱花形开光素胎镂空莲荷纹银锭枕。

到了后现代的我们这会儿,可以理解古人了。整天低头打电脑和看手机,肩颈会很不舒服,所以硬塑料做的颈椎按摩枕成了直播带货的热卖。好在留了个心眼,到某宝和某东上看了看,包邮才28块钱,邮寄到家赶快试试,还别说,在平板床上枕枕还真舒服。

元朝政权统治东亚大陆后,以汉家经典中的“大哉乾元”取国号为大元,此前正溯王朝的国号都是单字,大汉、大唐、大宋的大都是形容词,自元朝后,大元、大明、大清成为了正式国号。

景德镇也成为了全国瓷业中心,青白釉开始更加纯净,一些讲究闲情雅致的瓷器也可以做到釉色白中泛青,莹润纯净了。

元青白釉塑贴螭龙纹倒流壶。

元朝保持了浓重的草原民族风格,崇尚一望无尽的蓝天白云,统治者以白色为贵,喜欢更加纯净洁白的瓷器,而景德镇的高超技术也不断满足了这种对白色的追求。

于是,元代景德镇诞生出了色泽更加纯正的白釉瓷,在白度、透光度、吸水率、釉光等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千年白瓷迸发出新的灿烂。

这种元代景德镇新创烧出的白瓷,在中国陶瓷史中地位很高,它的瓷胎中添加了含氧化铝的高岭土,从而提高了烧成温度,使烧出的瓷硬度更大。

釉质配方也有较大改进,大大降低了钙含量,提高了钾和钠含量,使高温熔融状态下的粘度增大,烧成后釉质厚而乳浊,失透性增加,色白而微青,呈鹅鸭蛋壳的色泽,因此称为卵白釉瓷。

元卵白釉模印云龙纹盘。

元代继承了宋代青白瓷印花装饰工艺,卵白釉瓷器也多以印花装饰,并一直流行到明代早期。

白瓷的模印纹饰在室内看不是很明显,在展厅的灯光下更是有的地方黑,有的地方又反光,只有调调照片的对比度,才能大致看到内壁模印着两条首尾相逐的凸起龙纹,内底模印着缠枝花纹。
卵白釉瓷中的一部分被浮梁瓷局定为贡品,用于皇家祭器和宫廷、官府所用,其中有很多模印有“枢”“府”二字,应是为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制的日用瓷器,因此称作“枢府釉瓷”。
近几十年在北京地区的建设施工和元大都考古中,都发现了大量的枢府瓷,却基本没发现元青花。这也就证明白釉瓷才是元代的官窑和宫廷用瓷,元青花主要是外销瓷和民间祭祀用瓷。
元卵白釉模印缠枝莲纹“枢府”铭盘。

宫廷、官府用瓷对民间影响很大,民窑也大量仿造卵白釉瓷,只是比较粗糙。不过据文献记载,当时景德镇的工匠利用做贡品剩下的料,制作了器形和质地与官府用瓷很接近的精美民窑,只是没有枢府铭文,而印有枢府铭文的则是官府定制。

可惜我没在这件盘内壁的花纹间上找到枢府二字。
除了模印“枢府”二字的卵白釉瓷外,还有模印“太禧”、“福禄”字样及五爪龙纹的,这些也都被视元朝的官窑瓷器。
文献记载,“太禧”是元代掌管家祭祀的太禧院或称太禧宗裡院的简称,于天历元年(1328年)设置,至元六年(1340年)裁撤。也就是说“太禧”铭盘只烧造了13年。

元卵白釉模印缠枝莲托八宝吉祥纹“太禧”铭盘。

调调对比度,能看到盘内底的双角五爪云龙纹,还有内壁的缠枝莲托八吉祥纹。最关键的,是在盘内壁的两点钟位置的花纹间空白处,能看到“太”字。在相对的八点钟方向应该就是“禧”字,有些反光就看不出来了。
卵白釉瓷器中带“枢府”款的较多,而“太禧”款的据说传世仅有3件,堪称珍品中的珍品。目前能看到的除故宫这件外,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还有一件,这两件盘的器型和纹饰都一样,应该是同批产品。
元代陶瓷的另一大创新就是在青白釉瓷的基础上烧出了釉里红,这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发明。

釉里红与青花同为釉下彩,以氧化铜含量比铜红釉高的铜红呈色剂,在瓷胎上绘制图案,再施透明釉,入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釉里红中的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火候不到就会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稍过就会造成铜离子挥发,呈现飞红、退色和纹饰不连贯,俗称烧飞了。

因此,在使用火照判断温度的柴窑时代,釉里红烧制难度非常大,多数釉里红都呈色不正。

元釉里红地留白刻划龙纹四系扁壶。

此外,元朝统治者尚白,汉民族尚红,釉里红生产也得不到官府的支持,因此元代釉里红没有大规模生产,传世和出土的都非常稀少,红色艳丽的更显珍贵。
故宫展出的这件玉壶春瓶的釉里红发色浓艳,堪称元代釉里红瓷器中的精品。而且,刻花技法娴熟,上腹部刻划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

元釉里红地留白刻划兔纹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就是古代的酒瓶,所以不会太大,再加上古代瓷质疏松,也不会太沉,这样装上酒才能随手拿得起来。

瓶这件玉壶春瓶的釉里红面积很大,瓶颈、瓶下腹和上腹部的刻划缠枝莲纹施青白釉,其他地方和瓶口都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装饰,烧造的难度也非常大。

元釉里红地留白刻划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的常见器型,但以釉里红装饰的目前所见不多,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壶春瓶外,还见有日本两家文博机构收藏的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以及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

大维德爵士是真爱中国瓷器,也真懂中国瓷器,可惜基金会连个继承人都没有。面对几百年的瓷器,还有上千年的文物,拥有者只是用他的一生保管了它们几十年。

这件小杯外壁涂抹3块釉里红斑,红斑块发色非常鲜艳,似红宝石般美丽,实属难得的珍品。
釉里红大概在元中期才出现,很快就进入明朝了,但洪武时期的釉里红很多没烧出红色来,相比元代越来越成熟的釉里红差距很大。

元釉里红转把高足杯。

更有意思的是,小杯的底部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高足可以自由转动,但不会脱开。

1980年江西省高安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高足也能转动。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之一。

元代时青花瓷发展成熟,大量外销到伊斯兰地区,但在中国本土却因为过于清冷的风格没有成为主流瓷器,主要用于陪葬和祭祀。
大概有人觉得青花这么好的瓷器不被大众认可有些可惜,所以想到了在青花上加一些红,就可以中和一下清冷的青花。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

在瓷器上用红,当时就是釉里红和红釉这两种,一个是釉下彩,一个是点釉,效果近似,但难易差别却很大。

过去把一些出土的元代青花加红瓷器认定为青花釉里红,比较著名的就是河北保定出土的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和江西丰城出土的堆塑楼阁式谷仓,直到现在故宫和江西省博物馆还说它们是青花釉里红。

不过也早就有声音认为元代还没有生产出青花釉里红,保定的大罐和江西的谷仓上面的红都是点上去的红釉,不是高温烧成的釉下红彩。不过为了尊重传统,现在还是将这两件瓷器称为釉里红。

根据考古,在明永乐时期的地层里才发现公认的青花釉里红,但在整个明代烧成的都非常少,故宫里只存有一件万历时期的,呈色也不完全成功,直到清代康熙时期才技术成熟,烧出最完美的青花釉里红。

瓷器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眼学,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元代青花釉里红的争论还在继续,期待再有考古发现,证明元代时就能掌握两种不同温度的高温料彩烧制了。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岭南瓷韵|广东省博物馆藏 历代瓷器
当今敢玩元青花 ,那是高手 !
故宫又开新展:明代御窑瓷器系列对比展的收官之作
鉴定 | 路杰:定州花瓷天下白--由两院定窑展看文人梦的开始与结束
故宫68--陶瓷馆24
元釉里红及红釉瓷器 DM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