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独的野马

这是又一个曾经离开故乡近百年又回归故乡的国宝。普氏野马,也叫亚洲野马,蒙古野马,准葛尔野马,不过一般就叫野马。

野马与家马从外型上很好分,野马体型比西方马要小,跟东方的蒙古马差不多,体色是与戈壁相近的土黄色,现代家马中很少有这样保护色的了。

野马的耳朵是尖尖的,不过野马最大的标志就是颈部的鬃毛总是立着,看上去就硬硬的,像针一样坚硬,家马脖子上的鬃毛是柔软着下垂。

人类里也有这样头发硬硬的直立着的,鲁迅就是这样,曾有人用他的头发来形容他的坚强或是倔强,看来野马也是个倔脾气,要是野马也认字就好了。

历史上的野马遍布亚欧大陆的草原,后来受自然变化种群收缩,分成欧洲野马和亚洲野马。几千年前,乌克兰大平原上的人类把欧洲野马驯服成了家马,然后发明了马车,然后扩散到两河流域,促成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然后又有一批人,赶着马通过亚欧大草原一路向东,途经之处成为了中亚和蒙古高原最早的人类,他们有的在绿洲地区定居生活,有的到了新的草原发展出了骑在马上的游牧文明,他们的后代,在之后的岁月中开启了震撼东西方定居文明的一次次远征。

还有一部人走的更远,他们来到蒙古高原的南端,越过连绵群山,来到了一条黄色大河,他们把马和马车技术传给了当地人,从此,黄河中下游那块被当地人称为中国的地方有了马的嘶鸣声,一个叫商的民族凭借马车技术建立起了强大的军事国家,把商的影响扩大到了整个东亚大陆,刚刚进入王朝时代的中华文明又一次有了飞跃式的大发展。

马创造了人类文明,没有哪种动物对人类发展能像马这么重要。不过很可惜,19世纪末,作为现代家马祖先的最后一批欧洲野马在乌克兰和波兰的草原上消失了,就在西方人认为野马彻底灭绝后,1878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进入中国准葛尔盆地一带,发现了生活在中国西北的亚洲野马,1881年以普热瓦尔斯基之名定名为“普氏野马”。此后,蜂拥而来外国探险队大量捕杀野马,再加上栖息地环境恶化,更加速了它消亡的进程,到上世纪中期,野外已经见不到野马了。

原生的野马是非常剽悍和敏捷的,因此西方人无法捕捉到活的成年野马,后来只能通过捕捉马驹状态的小野马,才在欧洲的动物园里保存了野马的种群。但上世纪前半期,欧洲人经历了最血腥的两次大战,二战后只在慕尼黑和布拉格的动物园里还有10头野马,其中只有2公3母的5匹还有生育能力,圈养的也濒于灭绝了。不过随着战后欧洲光荣三十年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动物园里的野马数量又达到几百头。

改革开放后,继引回麋鹿后,中国又从西方重新引进了野马,一部分在动物园中展览,一部分在野马百年前的故乡进行栏养和半野生的放养,并成立了野马保护区,希望野马能重新野化,恢复野外的野马自然种群。

不过与麋鹿很快适应中国的自然环境并实现野外放养不同,野马的野化之路并不顺畅。主要原因,从野马自身来讲,目前世界的几百头野马都是二战后那5匹马的后代,遗传基因上存在很大缺限,整个种群与真正的野马相比是退化的,使得它们的野性和健康都降低,更没有野外独自生活能力。另外,野马的野外生活环境比麋鹿恶劣多了,野马是生活在长年夏季干旱炎热和冬季寒冷冰雪的北方戈壁,与它们相比,生活在水草丰美的长江流域不愁吃喝没有严寒的麋鹿简直是到了天堂。看来,人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把野马变成了有野马外形的家马,还得再花几十年才能让它们再成为真正的野马。

现在北京动物园里的草食动物区有不少野驴,但只在犀牛馆旁的荒漠动物区公开展出一匹野马,

野马是社会性的动物,通常都要十几头或几十头一群,因此这头孤独的野马更显得孤独。

从这匹野马的眼神里已经看不到一丝倔强,更别提野性,圈养的生活已经让它写不出自由的诗歌了,难怪罗曼罗兰会非常失望。


也许几千年前,它的祖先就是这样被人类驯服和家化的。其实,在遥远的过去,古代人类为了寻找到能帮助自己生产生活而不是提供食物来源的动物,也是费了很大力气,只有马和狗,还有热带地区的大象才被纳入人类生活,成为人类无言的伙伴。

社会化生活是马能被人类驯化的重要原因,而且马的社会中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因此马能与人共同生活,并认可把人当作主人而服从人的驾驭和役用。在这点上,马与狗非常相似,所以它们都成了人类最忠实和最有用的动物朋友,大象也在某些国家起到狗一样的作用。

这匹成年的野马已经不可能再适应野外的生活了,既然它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那就继续在动物园中幸福地生活吧。要动荡的自由,还是要安稳的服从,要选择的权利,还是要被安排的幸福,人类不停地争论都没有结论,何况只有相当于人类6岁儿童智力的马儿了。


野马的邻居是两峰骆驼和一头牦牛,它们也都是西北荒漠和高原地区的标志性物种。十几年前,北京动物园曾经有一只真正血统的野骆驼,当时应该是全世界动物园中唯一的一只纯正的野骆驼,很多动物爱好者都要专程到北京来看它,但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这里只有两峰家骆驼了。

像亚洲象和非洲象一样,骆驼也分为亚洲的双峰驼和非洲的单峰驼,关于北非的战争片中,经常可以看到当地人骑着单峰驼,而骆驼祥子用生命牵回的那一队骆驼是亚洲的双峰驼。两种骆驼虽然只差一个驼峰,但却是分属不同种的两个物种。现在非洲单峰驼的野生种已经没有了,世界上只还有800多头野生的双峰驼,生活在中国西北的戈壁荒漠中。野骆驼太珍贵了,而且性格暴烈,所以现在的动物园已经不去野外捕捉了,改用家骆驼来展示。

有意思的是,在现生的亚洲双峰驼中,也存在两个不同的种。根据基因研究,野骆驼与家骆驼并不是同一个物种,它们有共同祖先,但大概在80万年前就分化为不同的两支种群,一支中的一部分被人类驯化成了家骆驼,没被驯化的后来逐渐在野外灭绝了。另一支却在恶劣环境下存活下来,就是现在的野生双峰驼。因此,野骆驼不是家骆驼逃跑后变野的,家骆驼也不是由野骆驼驯化而来的。好复杂啊,多亏了基因学,才让千万年的生物进化之路不再是不可知的秘密。

野牦牛也是在非常珍稀的,而且非常凶猛,个头也比家牦牛大上近一倍,所以好象目前只有青海的动物园有野牦牛,其他地方用家牦牛来代替。去青海旅游时曾品尝过牦牛肉,感觉很硬,不好嚼,口感和味道都一般,但牦牛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生活,为高原居民提供了肉奶毛皮,连粪都有用,

过去,牦牛还是高原上最重要的运输工具。当年金珠玛米进藏,运输队准备了几万头骆驼和骡马,但走到一半就死差不多了,多亏了把牦牛补充进运输队,才保证大军边修路边进军,把红旗插到了世界最高的山坡。

虽然在低海拔地区还要披着长毛忍受越来越高的温,但能在动物园中平安度过一生再寿终正寝,不用担心被炖了还是烤了,也是极好的牛生了。



欢迎搜索ID:walkingwithshini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野骆驼 家骆驼是不是“一家人”?
我们用40年前被冰冻的遗传物质克隆出濒临灭绝的普氏野马
我国失而复得的15种野生动物,曾经几乎消亡,如今却再度复兴
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动物,若没有它,人类文明将被锁死在铁器时代
艰难的第一课——阿拉善双峰驼
普氏野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