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禁止出境文物(三)商龙纹兕觥
用雅尼的《和兰花在一起》做背景音乐,因为这件文物出土于一个有同样美丽花朵名字的地方,桃花者。这就是被称为商周青铜器中样式最独特,现在作为山西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商代龙纹兕觥,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时间是最大的幽默大师,它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的幽默更是特别有意思。在山西西部吕梁地区,有一个叫石楼的地方,原来是镇,现在是县,长期发展落后,在山西一百多个县里排名倒数第一。但就是这个地方,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却是山西大地上非常文明、非常发达的地方。
那时的山西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山西东南,属于商王朝的直属邦畿,有商人建立的城市和文化。另一部分是沿吕梁山和黄河北向南流境,是一系列与商王朝关系密切的方国,有观点认为可能就是甲骨文中经常出现的鬼方或土方所在。
这些方国因为山西地区的良好地理气候环境,物产丰富人丁兴旺,又与二里头文化和商王朝有几百年的交流,因此文明程度很高,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器技术,达到了初级国家的水平。只是因为后来中原文明发展的太成功,再加上气候地理环境出现剧烈变化,才慢慢衰落下去,渐渐不再为人所知,乃至成为现在的落后地区。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的农民在种地时发现了一个墓葬,考古人员随后进行了发掘,发现这个墓因为长年水土流失已经基本冲垮,只留下竖穴腰坑残迹,不过这已经非常重要了,因为腰坑是商代墓的最明显标志。墓里出土了十六件青铜礼器,有鼎、簋、斝、盘、壶、卣、爵等,还有金器、玉器、铜兵器和大量海贝,表明这是一个殷商时代高级贵族的墓,而墓中出土的金器和几件不同于殷墟风格的青铜器,表明这是一个与商联系密切但又不同于商的方国。青铜器中样式最独特的,就是这件龙纹兕觥。
从商代后期到西周早期,有一大类模仿动物外形的青铜酒器非常流行。这里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模仿现实中的动物,如象猪兔鱼虎等,而且动物背上有一个带盖的小洞,用来注酒,动物的嘴往往是用来往外倒酒的流口。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器是温酒和倒酒器,借用铭文中常见的尊字加上动物形象来命名,如象尊、猪尊、兔尊、鱼尊。还有一种是动物形象,但不是现实中的动物,是经过变形或揉合多种动物造型的神兽造型,大多称为牺或龙。诗经里多次记载有一种用来饮酒的觥,研究者就认为这种器就是觥,并以此命名。不过这种器与尊器不同,整个兽背延到颈后都是敞口,有一个大大的器盖,再加上经常发现斟酒的斗与此种器相伴出土,因此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器是盛酒器,并不类同于诗经中所说的可以直接用来饮酒的觥。桃花者出土的这件造型奇特的铜器,就因此归入觥器。
近百年来出土了很多商周觥形器,但在195件组禁止出境文物中的20件组商、西周青铜器中,只有这件龙纹兕觥作为觥形器的唯一代表,主要原因就是它的造型太独特,它的纹饰太精美,以及它的来历太传奇。
先说器型。
龙纹兕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器身呈弧形的牛角状。
器前端是一个昂翘着的龙首,整体看上去又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因此最初被学界命名为龙形觥,直到现在,山西博物院也是这样称呼它。
这种称为牛角型或舟型的弧形器,在以万计数的商周青铜器中至今也仅见此一件,难怪一出土就被考古大家称为“稀有的宝物之一”。
器身长腹弧鼓,前端趋锐且上翘,后端宽阔却截平,内部是中空的,可以盛放不少酒水。器背是一个弧形长盖,既当龙的背,也是器的盖,上有一个提启器盖的蘑菇形提纽。可以说,龙纹兕觥的艺术造型与实用功能结合得还非常完美。
另据1959年的考古简报,长盖的内壁发现有铭文。不过简报中只提及有铭文,没有说有多少字和什么内容,后来的资料里也再无关于铭文的情况,是否真有铭文以及能否提供珍贵的历史信息,就都成新的历史之迷了。
器身前端是一个昂翘着的龙首,瞪着凸出来的大眼睛,张开露出利齿的嘴,头上立起两只长角,显出既高傲又威严的姿态。
用手机从这个角度拍,为了把展柜玻璃反光隐去开了冷光模式,就呈现出这种有些狰狞的效果了。
商代龙与陶寺文化的彩绘龙和二里头文化的绿松石龙相比,形象已经更加复杂和明确,两只立角表明已经超脱了自然界的动物,代表了神奇的力量,虽然此时龙的地位还不很高。龙头的嘴半张着,露出上下两排尖利的牙齿,用龇牙咧嘴来形容最贴切,不过这种设计既反映了龙的威猛,也具有实用功能。
因为龙首张开的嘴与中空的器身是相通的,这与其他的觥形器不同。
一种看法认为这是用来向外倒酒用的流口,由此认为这代表了诗经中所说兕觥的本意,即是用犀牛角做成的酒杯,这件龙纹兕觥的弧形器型就是仿犀牛角,是早期的觥。
不过另一种看法可能更有说服力,认为这是温酒时向外散发水蒸气的出口。
器身口沿外侧各有一对穿耳,应该是用来悬挂器身,方便吊起来温酒。
器底部有长方形矮圈足,这样不需要吊置时,也能摆放平稳。圈足的位置设计非常科学,正好位于弧型器身的重心下方,既突出了翘起来的龙首,实现艺术造型要求,又保证器身稳定,可见三千年前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力学应用。
总之,有了这样的设计,三千年前桃花者的贵族们,可以冬天加热喝温酒,夏天放到冰块堆里冰镇喝凉酒,快乐的生活真是说不尽享不够啊。
不过他们肯定想不到,他们跟殷墟那边的正宗商人其实是一样悲催。因为他们不知道青铜器里的铅对人体非常有害,也不知道青铜器加热更能促进铅元素渗到酒里,所以殷墟的王族们到了晚期不仅经常神智错乱,还大批早亡,就连遗骨都腐蚀得更快。所以,商墓里低等级殉葬者的遗骨能保存至今,高贵的墓主人却大多化成灰了。似乎古罗马帝国也是这么败的。
龙纹兕觥另一珍贵之处就是器身遍饰华丽精美的图案,而且以龙纹和鱼纹为主体,在不大的器身上竟有二十余条,但却曲直疏密,彼此相应,使器身不但不显得杂乱,反而简洁典雅,令人一见倾心。从上面看,器盖上就是一条逶迤着呈双S形的龙纹,与器首在纹路上连为一体,以器首为龙头,器盖龙纹为龙身,呈现出一条左右蜿蜒、昂首游动的大龙。
器盖的龙身两侧,有六个漩涡状圆纹,大概是象征水中的漩涡,更显出这是一条在水中摆动前行搅起一串串漩涡的游龙。其实在器盖的尾部,虽然已经是非常小的空间,也还有一条与大龙尾部互抵的小龙,还有一条鸟首巨足的龙,只是因为锈蚀和光线原因照不清楚。
不过,最重要的纹饰在器身的两侧。在器身侧面与龙头相反方向,刻镂着一群水族纹饰,主体是后前相接的鼍纹和夔龙纹。
龙首下方是一只反向的鼍纹,与器盖上更艺术化的游龙不同,这是非常写实的鼍纹。与龙不同,鼍可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就是扬子鳄,我国特有的淡水鳄,也是鳄类中体形最小的。扬子鳄从名字上就知道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现在更是只主要在太湖流域的沼泽地。
现在的山西是标准的北方地理和气候,吕梁地区不能说是穷山恶水,也是地理环境不佳。但通过这件龙纹兕觥上形象生动的鼍纹,可见当时的人是非常熟悉扬子鳄的,也说明三千年前的山西地区,应该是类似于现在苏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大概也正因为有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才能出现可与商王朝相抗衡的方国文明。
考古学已经证明,商代中原地区还有大象,西周时陕西还有獏,这些都是亚热带特有的动物,所以商末的山西会有鳄鱼活动。不过,在商周青铜器中,这种鼍纹形象确实还是极为罕见的。仔细看这件鼍纹,当年的工匠非常准确地把握了扬子鳄的特点,并形象地刻画出来。它有强壮的四肢,不长的脑袋,呈枣核的身体和一排排错落的鳞片显得它非常强悍,还有一条粗壮的尾巴,尾尖还甩着,展示出一股强劲的力量。
在鼍纹下方,还有三条虺纹。虺在古书上被认为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毒蛇,所以武则天就把反对她的一族改姓为虺。看来三千年前的山西吕梁一定湖泽密布,水族众多。
鼍纹前方是一条举首吐舌扬尾的夔龙,龙身上是一条鱼形动物,大概也是一种龙族。夔身下是一条小龙,也是扬着头卷着尾,只是正好倒过来,头向下腹向上,与夔龙起伏的身形相应,正好填充了夔龙身下的空隙。
在龙纹兕觥的右侧,是与左侧对称的的鼍纹和夔龙纹。龙纹兕觥与中原商王朝的青铜礼器相比,器型上已经非常独特,还采用更罕见和复杂的纹饰,显出三千多年前桃花者方国的文明高度和独特性,因此也给了现代人很多学术研究的空间。有一种民间故事的说法,讲这是姜太公给他岳父的礼品,还亲眼所见一般说姜子牙是如何用这件觥器向周文王敬酒。也有更严肃的研究,认为龙纹兕觥器身上众多水族纹,特别是各种龙纹,表明这里的人是以龙蛇为图腾的夏族的后代。不过好在学者不是导游,还承认在夏文化本身没有肯定的情况下,论证还是很困难的。
在石楼青铜器大批出土前,土方、鬼方这些名字,只是文献和甲骨文上的一段段记载,出于中原中心论的传统束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些都是野人般的存在,但通过这件龙纹兕觥,可见这些生活在吕梁山下和黄河边的古代人,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而且文明水平不次于殷商。
曾经两次在山西博物院看过龙纹兕觥,今后再要看它,就要去山西青铜博物馆了。希望再去看山西博物院的地方通史展览时,不会觉得少了些什么。
关注我们
与照耀同行ID
walkingwithshining
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系青铜2——商器珍品,精彩纷呈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中的那些青铜器 (十七) 淳化大鼎
【太原】山西博物院 青铜器
西周极罕见的《青铜铭文夔纹翼翅兔尊》珍赏
造型独特的青铜鼎,独霸一个记录,直到2006年才被打破
青铜器: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