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顶级国宝同行 · 河北博物院篇
河北。
在中国的各省级行政区里,这是一个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省。
说它熟悉,因为它紧紧挨着北京,还有亲戚生活在那里的省会城市。
说它陌生,因为身处北京,除了每年夏冬去它的海滨和山区渡假,再也没有太多接触了。
这种感觉,大概在于它所处的位置,它就像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在中国历史早期,离文明中心有点远,大家都关注众星捧月而被忽视,后来又离国家中心太近了,星星全被太阳的光芒盖没了。
不过,即使是一颗遥远的星星,在中国历史上也闪烁出自己的光亮,特别是随着近几十年的考古,人们更加发现,这也是一颗闪闪的星星。
要想基本全面的了解这颗星星,一定要来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的河北博物院。这里有两个时代风格截然不同的正堂,一个朝南一个朝北,这两座同属一馆的差异明显的建筑,正反映了河北博物院的兴办历程。
石家庄作为城市的历史只有百年,是一座随着铁路而兴起和繁荣的城市,在此之前河北最大的城市和省会是保定,因此1953年4月,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河北省博物馆在保定成立。

直到1982年,河北省博物馆才搬迁到石家庄,借用河北省展览馆办公并举办展览,1986年,与河北展览馆合并改建为新的河北省博物馆。
目前河北博物院的北区就是建于1968年的原“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这是一座外观仿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式建筑,不过跟人民大会堂相比,少了大台基和大台阶,因此总觉得差点殿堂级建筑的感觉。

2006年起,河北博物院开始扩建,2013年扩建后的河北省博物馆对外开放。新扩建的南区,作为基本陈列展区,集中展示河北的古代文明。从外到里,都体现出明亮和轻松。2014年,河北省博物馆改为河北博物院。

目前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15万件,其中一级品334件(套),二级品1910件(套),三级品16313件(套),设有《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百年掠影——近代河北》、《北朝壁画》、《曲阳石雕》、《名窑名瓷》等9个常设陈列。

河北,地处华北,位于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

河北的这种复杂地貌,为生物提供了可以适应不同地质年代和气候变化的良好环境,因此也为几百万年来古人类的生息繁殖。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直立人,其实就出自地理意义上的河北。而且,在桑干河畔的泥河湾,还发现了更早的古人类遗址,可以上溯到两百万年前。

炭化粟 · 磁山遗址出土

两百万年真的太早了,因此关于十万年前中国大地上的人类与现代中国人的关系仍争论不休。不过,在河北南部发现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磁山文化, 肯定跟我们有关系了,那里发现了仍存争议的最早的家鸡,还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人工粟。
到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河北最著名的就是驾着指南车的黄帝和骑着大熊猫的蚩尤打的那场涿鹿大战,由此奠定了华夏族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再往后,夏王朝的光辉照耀在漳河以南的土地,而河北则在 《禹贡》中称为冀州,河北的别名冀由此而来。
大概与南边的二里头文化同时期,在河北西部和中南部,一个新的族群慢慢形成,而且因为更靠北,可能更容易接受来自通过北方草原通道传过来的青铜武器和战斗技术,还有神秘的占卜和血腥的巫鬼文化。

卜骨 · 藁城台西出土

河北大地上的这支部族或文化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与二里头文化或夏王朝并生了几百年后,凭借着军事优势南下,一举消灭了东亚大陆上的第一个广域王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商朝。
虽然史书中记载商人起源于东夷,一些考古学家也一直在以商丘为中心的河南东部苦苦寻找,但邹衡先生认为河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就是商人的祖先。
夔纹蝉纹铜鼎 · 磁县下七垣出土
涿鹿之战是一个可能真实的传说,先商文化还有争议,不过考古证明到了商代时期,河北地区是实实在在的重要方国。
1972年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了铁刃铜钺,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铁器,台西还发现了铁矿石和经冶炼的铁矿渣,证明3400多年前的先人已掌握了冶铁技术。

铁刃铜钺 · 藁城台西出土

周灭商后,大名鼎鼎的召公家族被分封到河北地区,首任国君就是召公的大儿子,由此开始了传承43代、前后800余年的燕国故事。

不过燕是秦灭六国后采用的称呼,考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上都写作匽或郾,这大概才是燕国的本名,从国名变化就可以看出燕国历史就是一曲慷慨悲歌。

在以粮食和人口象征国力的先秦时代,燕国确实与中原大国相比有些弱小了。河北博物院燕国展厅里,竟然展出了整整一大厅陶礼器。

看惯了晋国和楚国繁多而庞大的青铜鼎簋,突然见到陶土烧成的鼎簋壶钟,而且竟然还都是九个一组,用泥土坚持王家的架子不倒,真不得不佩服燕国国君的冷幽默,也不得不感慨燕国的国力。

陶列鼎 · 燕下都遗址出土
燕国地处华夏文化圈的最北边,又因为荆轲刺秦而遭到秦的毁灭性破坏,因此文化和历史流传下来的非常有限,甚至有八代燕侯都没留下名字,这与同为周室宗亲而传承有序的鲁晋相差很大。

透雕龙风纹铜铺首 · 燕下都遗址出土
不过,燕虽然几经磨难,但却自周初分封一直延续到秦一统天下,是战国七雄中唯一经历过西周与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可见燕在对北地的经营上也是成功的。近年对燕下都的考古证明,燕也确实曾雄据北方繁盛一时。

青铜矢 · 燕下都遗址出土
普通的燕国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和穿着打扮吧。

铜人 · 燕下都遗址采集
在战国时代,河北还有另一个七雄之一存在,就是源自三晋而又胡服骑射的赵国。
赵国的老家本来在山西,但通过赵魏韩三家的置换土地房产,赵将国都放到了邯郸,并以此经营了两百多年,成为东方六国里唯一有能力跟秦国硬怼的国家。
不过,大概也因为秦灭赵后对赵文化疯狂破坏,再加上赵的国都位于邯郸,邯郸地区的多座赵王陵也一直没进行考古发掘,因此河北博物院里对赵文化的展示不多。

“二十九年赵豹”铜戈 · 临城县出土
这三匹青铜马雕像,是盗墓分子从赵王陵里盗出后收缴的。这三匹马,大概是最接近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文物了。不过,现在展出的是复制品,要看真品得去邯郸了。

青铜马(复制品) · 邯郸赵王墓出土
在史书文献中,还记载河北石家庄平山一带在战国时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因为武力显著,号称千乘之国,也被称为战国第八雄,这就是古中山国。
史书中对这个因国中有山而自称中山的国家记载不多,后世更多因中山狼的故事而略有所闻。直到1974年,发现中山国王陵区,并发掘了多座中山王墓,这个以山字形器为国徽的战国小国才重新被发现和了解。
山字形铜器 · 中山王陵一号、六号墓出土
这是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在华夏族周边建立的国家,从女性们牛角式的发形上,就能看出浓浓的草原风格。

玉人像 · 中山王陵三号墓出土
但他们也努力地向诸夏们靠拢,不仅使用了中原文字,还按周礼建立了自己的礼制。
这组升鼎的第一号,就是列入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的中山王铁足铜鼎。

铜升鼎器 · 中山王陵一号墓出土

不过,因为铁足鼎出土后的保存条件有限,铁足存在锈蚀脱落的风险,因此不对外展出,以后大概也很难公开,只能看展厅里陈列的复制品了。

中山王铁足铜鼎(复制品) · 中山王陵一号墓出土
这件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造型复杂、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山国鲜虞族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2002年也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 中山王陵一号墓出土
中山国作为地区小霸逞强一时,但最终被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所灭。不过中山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地下宝库,河北博物院用了两个展厅来陈列从王陵中出土的文物,可以说撑起了半个博物馆。

错金银铜板兆域图 · 中山王陵一号墓出土
横扫了赵和燕最终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其实跟河北的关系也很深,他就出生在河北的邯郸,最后死在河北的沙丘,从起点到终点,只是在东亚大陆上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
西汉建立后,河北属幽州和冀州,这里既远离政治纷斗中心的长安,也不在七国之乱主战场的两淮,离出击匈奴的河西走廊更远,因此,汉景帝就把他的第九个儿子刘胜分封到了这个古中山故地,所以也叫中山国。

西汉“中山内府”铭文铜钫 · 满城汉墓出土

汉代中山国有人口66.8万,领14县,在20个诸侯国中居第三位,因此远离争斗的中山王们在这里过上了快乐的生活,两汉共有十七代中山王,世袭达300余年。
1959年、1969年、1973年分别对中山简王刘焉墓、中山穆王刘畅墓、中山怀王刘修墓进行发掘,不过最具轰动效应和考古成果最大的,还当属1968年在满城陵山发掘的首任中山王靖王刘胜的夫妇墓。

西汉窦绾铜印 · 满城汉墓出土
此次发掘堪称西汉考古的重大发现,出土了前所未有数量之众的汉代文物,光其中的精品就占据了河北博物馆的两个展厅。
不过,满城汉墓展厅的英文标题,好象有点小毛病,IN和MANCHENG之间没有空隔啊,连在一起了,考试时要被扣分,平时要被老师罚写20遍啊。
另外,在参观时,突然有工作人员来要求清空展厅,因为他们要更换展柜里的文物。游客们往外走的同时,几个人推着装有金属箱子的小车进去,然后把展厅关了一个小时才再开放。

游客们当然没有骂街,但也在质疑博物馆的管理水平,这么重要的工作为什么不在每周一闭馆时进行,既不打扰游客正常参观,也能保证文物的绝对安全。
其实河北博物院在布展和服务上都不错,特别是上下午各提供一次全程免费讲解,漂亮的女讲解员,穿着高跟鞋,带我们楼上楼下一个厅不落的走了一遍,基本把每件重要文物和历史情况都介绍到了,堪称我去过博物馆里讲解和服务水平最高的。
三年前去的河北博物院了,希望那些BUG已经都不在了。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 满城汉墓出土
满城汉墓共出土了一万余件各类文物,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刘胜下葬时穿用的金缕玉衣,再现了汉代王侯的奢华生活,体现了中国对玉文化的追求极致,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也是目前国内发现十套金缕玉衣中年代最早的,于2002年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西汉刘胜金缕玉衣 · 满城汉墓出土
满城汉墓还出土了大量样式别致的灯具,这些琳琅满目的各式灯盏摆满了一个展厅,其中最精美和最出名的,甚至成为河北博物馆和中国文物形象代言人的,还是长信宫灯,也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西汉长信宫灯 · 满城汉墓出土
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原陆沉,河北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秦、西燕、北燕、南燕占领。
南北朝时期,河北先后属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最终隋重新实现了天下一统。

东魏北朝陶俑 · 磁县元祜墓出土
南北朝时,中国绘画出现了较大发展。河北南部的邺城是东魏和北齐的都城所在,因此集中了大量王侯级的豪华大墓,保存下众多融汇南北方艺术风格的壁画。

东魏青龙壁画 · 磁县元祜墓出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考古人员发掘了位于河北磁县的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墓,出土了大量珍贵壁画。

到河北博物院的《北朝壁画》展厅,就可以看到1400多年前的北朝真迹。

北齐仪仗人物壁画 · 磁县高洋墓出土
唐代设河北道,河北从此得名。
不过对大唐影响最大的,还是从这里开始的安史之乱,彻底结束了兴盛了一百多年的盛唐时代。

唐邢窑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 · 故城县出土
自汉代起,河北曲阳就以石雕著名,到隋唐和五代时期,曲阳石雕达到成熟。在河北博物院的《曲阳石雕》展览中,可以看到上自西汉中山靖王墓石像,下到当代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曲阳精华。
曲阳石雕展览中,最惹人的就是出土于五代王处直墓的彩绘散乐浮雕和彩绘奉侍浮雕。
其实这是一大块曲阳石的两面,正面是散乐图,背面是奉侍图。

五代彩绘散乐浮雕 · 曲阳县王处直墓出土

这两面浮雕出自王处直墓,尤其是散乐图中的乐女们因为出现在《国家宝藏》而更为人知,其实她们还有一位色彩保存得更好的门神兄弟,自被盗卖到美国又追回后,收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里。

五代彩绘奉侍浮雕 · 曲阳县王处直墓出土

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占据主流宗教地位,北魏和北齐更是佛法兴盛,留下了大量石雕佛教造像,《曲阳石雕》展出的北齐释迦牟尼说法像、北齐镂雕弥勒七尊像、唐胁侍菩萨立像也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

北齐释迦牟尼说法像 · 邺城遗址出土

北宋时,河北的南部属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属于辽国。金代时,河北属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元代时,河北为中央直属的中书省。

至迟在北朝时,河北已在烧造瓷器。唐宋以后,河北是重要的瓷器产地,邢窑、定窑、磁州窑瓷器遍布天下,声名远播。

元蓝釉金彩月影梅纹杯 · 保定永华南路小学出土
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览,展出了276件北朝瓷器、邢窑瓷器、定窑瓷器、磁州窑瓷器、井陉窑瓷器、元瓷遗珍、明清官窑精品,展出瓷器精品,充分展示了河北古代瓷器的辉煌成就。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花卉盖罐 · 保定永华南路小学出土
清时,河北属直隶省,省会定在保定。民国后建都南京,因不再直隶,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1949年后仍为河北省,1968年省会由保定市迁往石家庄。
可以说,河北博物院依托几次重大考古发现,突出展示了河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几个光辉节点,虽然不是通史,但已经展现河北的久远历史和灿烂文明。

战国错金银双翼神兽 · 中山王陵一号墓出土
河北省一共有7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其中第一批的中山王铁足铜鼎、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刘胜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都收藏在河北博物院。
另外,第三批的东汉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收藏在定州市博物馆。西汉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收藏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战国中山三器 · 中山王陵一号墓出土
下面就挨个看河北博物院里禁止出境的顶级国宝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燕赵之地,京畿重镇——河北博物院馆藏30件珍宝(上)
拓片值80万的中山国方壶,刘胜的保健神器……高清镜头下河北省博的逆天国宝
南山博物馆 - 焕若列星——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
河北博物院藏,中山国动物形文物赏析
【河北石家庄】河北博物院的古中山国(一)
这件汉代文物30年来首次“出山”,赶紧来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