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顶级国宝同行 · 甘肃省博物馆篇(一)彩陶文明 下
7000年前仰韶文化是怎么来的还不大清楚,5000年前仰韶文化是怎么结束的也不大明白。曾经请教过一位专家,他很负责地回答我:“不知道”,然后只能很概括地表示大概它太老了,几千年了,被更新兴的文化代替了。
波纹四錾彩陶罐 · 马家窑类型也许仰韶文化就这样没了,中原的彩陶也被后起的龙山文化黑陶取代,不过,中国彩陶文明并没有中断,此时在甘肃临洮地区新兴起了一支文化。
对鸟纹彩陶壶 · 马家窑类型他们继承了仰韶的彩陶手艺,让彩陶又延续发展数百年,而且将彩陶文化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这就是被称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平行带旋纹壶 · 半山类型1923年,安特生在甘肃临洮发现了马家窑遗址和史前彩陶文化,因此后来被命名为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到4000年,主要分布黄河上游,包括甘肃中南部、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和四川北部,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支特色非常鲜明的史前文化。
四大圈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马家窑文化彩陶非常发达,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陶质非常细腻,红黑白三彩共用图案繁缛多变,形成了绚丽典雅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留下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彩陶艺术精品。
甘博《甘肃彩陶》展厅的后半部分,主要就是地域特色鲜明的马家窑文化彩陶,这可是在其他博物馆很难看到的彩陶之光。
神人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马家窑文化经历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持续发展时期,从发现的地层叠压情况看,马家窑类型早于半山类型,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最早期的马家窑类型彩陶明显继承了仰韶的基因,器型上仍以盆钵壶瓶等中小器物为主,颜色上还是以橙黄色为主,但黑色彩绘成为基本色调了。
波浪纹彩陶罐 · 马家窑类型
这件旋纹尖底瓶是仰韶彩陶过渡到马家窑彩陶的重要文物,它的器型与作为仰韶文化标志的尖底瓶基本相同,只是彩绘装饰手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开始形成浓墨重彩的突出风格。
旋纹尖底瓶 · 马家窑类型
这也算是甘博彩陶馆里的一件明星文物了,到甘肃之前看介绍时就留下了强烈印象,继续合张影吧。
旋纹尖底瓶 · 马家窑类型
随着时间发展,马家窑期彩陶与仰韶越走越远,通体彩绘的陶器大大增多,在陶器表面布满了黑彩。
弦线双耳彩陶瓶 · 马家窑类型
而且,陶器内壁也画满了彩绘,这种内彩成了马家窑期彩陶的重要标志。
内彩旋纹彩铁盆 · 马家窑类型大概马家窑人比仰韶人的农业种植更发达了,所以更重视河水带来的滋育,也可能马家窑人的艺术观念比仰韶人有了更大发展。
彩陶 · 马家窑类型
黄河为马家窑彩陶注入了房屋的艺术力量,因此彩陶上也不再仅是仰韶那样的简单鱼纹,开始盛行旋涡纹和水波纹。
旋纹彩陶罐 · 马家窑类型进而抽象出同心圆纹、网格纹和平行线纹等新纹饰。
束腰网纹彩陶罐 · 马家窑类型
就这样,马家窑人彩绘出了河水翻腾的形象,表达了对身边黄河的热爱和敬仰。
彩陶 · 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文化发展了300多年,进入了距今4700至4300年的文化中期,以1924年在甘肃广河发现的半山遗址而称为半山类型。半山期彩陶在马家窑类型的基础上,纹饰更加繁丽精致,色彩也愈加绚烂如锦,达到了彩陶艺术的巅峰阶段。
多层垂弧锯齿纹双耳瓮 · 半山类型
半山期农业生产有了更大发展,要用更大的家伙装更多的粮食,因此半山期的陶器一下子变得很大,突破了以往的锅碗瓢盆这些小件,开始出现壶、瓮等大型储藏器。
圆圈纹彩陶壶 · 半山类型
彩陶上的纹饰也变得更大更复杂,出现了更大的旋涡纹和网格纹,还有了新的葫芦纹,锯齿纹,菱形纹,折带纹。
折带纹彩陶壶 · 半山类型
甘肃所处的西北与东方和南方的大海远隔万里,但别低估古人的活动能力,他们带着海贝,穿过半个东亚大陆,来到了黄河上游。
平行贝形纹彩陶壶 · 半山类型
这里的人们应该非常喜欢这种可能被当作货币的海贝,在一件件陶器表面绘上了贝形纹饰。
贝形纹彩陶罐 · 半山类型
这些黑色和红色的纹带镶嵌成各种连续的图案,造型与图案浑然一体,无论平视还是俯视都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旋纹带流彩陶罐 · 半山类型
不过有的也会让密集症患者感到紧张。
菱块纹双耳彩陶罐 · 半山类型
这件就不仅让人紧张了,歪着的器型简直让有强迫症的人无法忍受。虽然我经常为是否摇上车窗而回去看汽车,也曾多次大老远跑回家看门是不是锁上了,但看这些彩陶还是很轻松,看来我还没病。
圆圈网格纹彩陶鸟形壶 · 半山类型
不过,这些只是彩陶杀伤力的入门级,还有图案线条旋转和色彩对比更加猛的,恐怕不仅密集症患者会很不舒服,有色盲色弱的估计就直接倒下了。
旋纹彩陶罐 · 半山类型半山期彩陶最著名的就是旋纹,也称旋涡纹,呈现出与以往其他彩陶绝然不同的艺术效果,被称旋动的美。旋涡纹甚至成为了马家窑彩陶和中国彩陶的代表,现在古玩城里卖仿品和私人收藏彩陶的,要是手里没这种旋涡纹彩陶,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平行锯齿旋纹彩陶壶 · 半山类型
旋涡纹最早出现在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的早中期开始兴盛,一般是以四个旋涡为中心展开图案,后来发展到六个或更多。
旋纹彩陶瓶 · 马家窑类型
而且最初的旋涡比较小,涡心是中空的,后来旋涡越来越大,涡心也填充了各类纹饰。
四大圈旋纹彩陶壶 · 半山类型
半山期旋纹多装饰在大型壶瓮的肩腹部,橙色的底彩上黑红色带交错其间,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浪花翻转,变幻无穷的气势,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上达到空前的顶峰。
旋纹彩陶罐 · 半山类型
时光又推进了300年,马家窑文化进入了距今4300至4000年的马厂期,马家窑文化进入它的晚期,纹饰开始粗犷而松散,不再像以前那样精美。
涡纹彩陶瓮 · 马厂类型
这件马厂期的涡纹彩陶瓮是展厅里器形最大的一件彩陶,但与高大的瓮体上一个个由单线条勾画出的旋涡却显得简单和呆板,缺少了三百年前的那种出于浪花的灵气与自由奔放的色彩运用。
涡纹彩陶瓮 · 马厂类型
随着旋涡纹的渐渐逝去,四大圆圈纹逐渐成为了马厂彩陶的一种重要纹饰。
涡纹彩陶瓮 · 马厂类型
应该说此时陶工的艺术创造力也许下降,但绘画技艺却不断提高,比例掌握和精细繁密的纹路显出陶工非凡的绘画功力,
四大圈内填十字网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要在高大的器身上非常均衡地画出四个大圆圈,尤其是大圆圈里细细的网格,真难为几千年前的人是怎么在没有投影没有透光的条件下画出来的。 
四大圈十字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神人纹是马家窑文化中晚期彩陶的代表性纹饰之一,也有学者称其为蛙纹。
神人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半山早期的神人纹描绘接近人的形象,半山晚期就逐渐抽象化,用大圆圈代替了脑袋。
神人纹彩陶壶 · 半山类型
上下肢简化成向上折曲,肢端有数目不等的肢爪。
变体神人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再后来连圆圈脑袋也抽象没了,只有看上去张牙舞爪似的肢体。
神人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再然后,肢体也简化,变成直角的色带。
神人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最后四肢干脆就彻底变成三角折线纹了。也许这种变化说明了彩陶艺术的逐渐没落,也许这说明史前人宗教意识的发展,崇拜的偶像由真实的物逐渐变成虚幻的象征。
肢爪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为后世留下了一批绝无仅有的彩陶精品,也为中国美术的演进做出生动形象的说明,神人纹与旋涡纹一样都成了马家窑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中国远古时代人类活动的象征。
神人纹彩陶罐 · 马厂类型
马厂期的器型有了进一步发展,生活用陶的功能开始更加细分,出现了筒状杯、曲柄罐等更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陶器。
变体神人纹筒状杯 · 马厂类型
连壶的口上都要有个小把。
圆圈网纹三耳彩陶罐 · 马厂类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厂期彩陶上大量出现了回形纹和折带纹,在商周青铜器的器边、器耳和器足上经常能看到这种纹饰。
折线纹彩陶筒状杯 · 马厂类型
由此可见,马家窑文化虽然远在西北,但它的文化基因与千里之外的中原文明仍然不断交融,如同更遥远的南方的良渚文明的琮璧文化变成了中华文明特有的天地礼仪一样,共同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
回形网纹彩陶壶 · 马厂类型
到了4000年前,马家窑文化也走到了尽头,青铜时代不可阻挡地到来了。此时在中原等地,彩陶被青铜器加黑陶的组合终结,不过在这片最先出现青铜器的甘肃大地上,彩陶仍然顽强地继续延续着。
刻画纹红陶罐 · 齐家文化
在马家窑文化后,甘肃地区相继出现了齐家文化、四坝、辛店、沙井等含有彩陶的青铜文化,为中国彩陶多延续了几百年的余辉。
手纹羊头形把手彩陶方杯 · 四坝文化
甘肃彩陶后期,受到中原青铜文明的冲击并不强烈,直到春秋时期,甘肃的彩陶传承才彻底结束,它的衰落消退更多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
倒三角纹双耳圜底彩陶罐 · 沙井文化
进入青铜时代后,甘肃气候也开始转向干旱,当地人的生活开始变成半农半牧,最后逐步游牧化,彩陶中的水纹和鱼蛙纹就变成了陆地动物的纹样,彩陶的器形也趋向小形化,更适应游牧生活。
红陶鸟形器 · 齐家文化
随着气候进一步转冷,甘肃地区开始荒漠化,生长了无数代蛙鱼的河川湖泊彻底消失了,传统的农业民族不再适合在此生存繁殖了。
彩陶鹰形壶 · 四坝文化
他们逐渐离开生活了几千年的故土,而那些陪伴他们几千年的彩陶,也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它们被岁月慢慢地深埋入了大地之中。
三大耳红陶罐 · 齐家文化
几千年后,安特生骑着毛驴从河南一个叫仰韶的小村来到了这片已更加荒僻的西北之地,把这些沉睡了几千年的彩陶重新唤醒。再后来,中国考古学者们修正了安特生对中国彩陶文明的认识,不仅证明了中华文明本土起源,而且在甘肃彩陶文明中触碰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脉搏。
陶俑像 · 仰韶文化、齐家文化
虽然还有很多空白,但通过甘肃彩陶文明的发现和研究,现在已经可以说,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前的很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精彩乃至辉煌的创造,甘肃这片西北大地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这是一片故乡的风景。
红陶人面像 · 齐家文化
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
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瑞典人安特生发现了仰韶和马家窑彩陶,但他说“彩陶西来”则全错
甘肃彩陶为什么美?
甘肃省博物馆 马厂类型彩陶上
【酒博讲堂·深度分享】漠迹文物鉴赏系列——甘肃彩陶
2021.05.11 甘肃 临夏州 临夏州博物馆(马家窑专题)
【东方陶瓷】甘肃靖远县周边出土的彩陶欣赏------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