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参观故居想到的郭沫若鲁迅的异同
userphoto

2024.02.04 广东

关注

参观故居想到的郭沫若鲁迅的异同

渐新堂

鲁迅被肯定得最高,郭沫若被使用得最足。

这是31日去郭沫若故居参观时所想到的。

虽然是第三次第四次参观故居,但是,过去没有在意的一些细节让人引发出新的思考。

在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常常将鲁迅郭沫若二人并称为双子星座,自然是鲁迅在前郭沫若在后。

参观时我却想到了文无第一的古训,想到了两人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巨匠地位以及各个方面的差异。

现在通行的赞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郭沫若是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古文字学家、历史考古学家。‍‍‍

显然,这些赞誉是忽略了很多具体事实之后的简单归纳。尽管二位巨匠在现代文学中都是开天辟地的领军人擎旗手,但是,差异是明显的。鲁迅关注以及描写的是社会底层的人性以及世相,郭沫若关注以及反映的是国天下,民族命运。‍‍‍

                              一  立言与做事‍‍

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1921年创作发表《阿Q正传》;郭沫若1919年发表《凤凰涅槃》,1921年发表《女神》,1923年历史剧《卓文君》及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41——1943年完成《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

鲁迅1902——1909留学日本,在仙台医专学医,后改为弘文学院学文,其间1906参加反清爱国运动,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女师大、北大等高校任职,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科长、签事。出版文集二十卷。

郭沫若1914——1924留学日本,在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五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回国后于1924年参与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被通缉,经周恩来同意1928年2月再次赴日本10年,直至抗战回国。回国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创办《救亡时报》组织战地服务团劳军。1946年参与国共和谈。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于1927年写出《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讨蒋檄文,1944年在延安为将进入北京者们写出《甲申三百年祭》,1948年被评为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出版文集三十八卷。        ‍‍‍‍‍‍

                            二  家庭与教育

鲁迅因为祖父科场弊案坐牢,父亲重病不起,家道衰落。年幼之时常常典当东西,为父抓药,在旁人的冷眼中破帽遮颜过闹市。母亲鲁瑞是鲁镇上的农家之女,老师寿镜吾为绍兴城里极为博学方正的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曾经就读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日本留学地方医专,没有取得学位。仅一弟周作人,后竟反目。

郭沫若出生的次年,1893年祖母百岁之时得到光绪御赐的“贞寿之门”匾额,祖父及父亲经商有道,红红火火,家境颇为殷实。母亲杜福荪,出身官宦家庭,15岁嫁到郭家相夫教子,郭三岁半时,母亲便开始教诗词歌赋。三个儿子开文、开悟、开贞(郭沫若)均送到省城成都读书,均送到日本留学。最小的弟弟开元,则在家辅佐父母并逐渐打理家庭经商事务。大哥曾经是国民省政府交通部部长,为郭沫若多次提供帮助就读和资助留学。‍‍‍‍‍

我国经学界曾有北王(国维)南廖(季平)的说法,郭沫若的八年家塾就是其父郭朝沛专邀的廖继平的弟子,饱腹经纶的沈焕章来教的白天读经晚上读诗,挤时间练习书法。后又潜心五年读书获得日本帝国大学医学学士学位。‍‍‍‍

                                   三   即兴的感悟

1 心怀天下  普通人物

由于两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状态的差异,导致二人关注的对象不同。郭沫若是受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的人,后期又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此,格局视野相对比较大,心忧天下,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与走向。鲁迅则对普通人的不幸感受极深,很多还是自己的切肤之痛,因此,对底层人的遭遇与不幸,有更多的犀利描写与刻骨剖析。

2 文章合为时而著   目光犀利剖人心‍‍‍‍

郭沫若不仅参与反清爱国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组织战地服务团劳军、参与国共谈判等,还拿起笔在历史关键时期分别在抗战前期和将取得胜利之时写出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甲申三百年祭》雄文,在全国全党影响巨大。

鲁迅一系列中国底层社会普通人物的塑造,也深入解剖了民族的劣根性,离世之时其上才被覆盖上“民族魂”的红色大旗。‍‍‍

3 被人恶骂    受人追捧

多次结婚以及离异,1949年后政治上没有脊梁骨。因此被人痛骂为渣男,变色龙,软骨病。由此将其社会作用与价值,一概忽略不计,竭尽诟病谩骂之能事,给郭沫若贴上了无不用其极的负面标签。如果我们将郭沫若放进他所处的时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抗日战争爆发,作为爱国青年还娶日本人为妻,还结婚生子带回国,如何面对四万万同胞?1949年之后,作为文化教育艺术的顶尖第一人物,作为集文化教育科学荣誉与权利一身的人,会不会遭人嫉妒呢?何况诸多事项中有无决策 失误,用今天变化后的标准来检验就没有失误?面对众多的运动,他还能够躲避回避让别人先表态吗,退无可退啊!据有关资料介绍,每一次大风暴来临,都表态自己的书应该烧掉,这是一种令著述者多么痛心疾首的事情啊!更难能可贵的是,历次刮大风时,都没有背后害人整人,也从未打过小报告,据说这是我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文人学者中仅有的唯一的人!

鲁迅被伟人定性为三个伟大,之后自然欣享最高待遇,无人能够胆敢比肩。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宣传演绎,各个年段各个教材版本的大量收录,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使得鲁迅先生的光芒更加绚烂璀璨。教材只要有一点点调整更换,都会遭至全体国人的愤恨痛骂。‍‍

4 客观公正地评价与看待二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要比较二位文化巨匠,首先应该去浏览阅读20卷的鲁迅文集,38卷的沫若文集,至少应该选读其中的一半,才有资格去评说。‍‍‍‍‍‍‍‍

伟人对鲁迅已经做出了三个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最高评价几十年;社会对郭沫若的认定是四个杰出(文学家、戏剧家、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几十年。在社会上已经形成强大的且坚固的共识之后,再去重新认识两位文化巨匠,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

两位巨匠的生命、生活及其创作所处时代,虽然相重叠了一段时间,但是,鲁迅55岁离世,郭沫若86岁离世,郭沫若出生也晚鲁迅11年。其间所涉及到的事件也有差异。郭沫若纪念馆将其一生划分为九个阶段,分别为:文豹出世,家塾教育;乐山学堂,转学成都;留学日本,学医从文;确立信仰,投身革命;流亡日本,埋头著述;投笔请缨,文化抗战;呼吁民主,奔走新政;主政科教,国务重任;老骥伏枥;忍心为国。最后阶段为1966——1978,忍心为国,概括者有多么的困难与用心,这对理解那特殊的年代应该多了一些启迪。‍‍‍

郭沫若的才气底气豪气如岩浆奔突爆发,所涉及的领域广博多样,以天下为己任,在我国由旧制度转轨到新社会的过渡时期,要用静心潜心学问来审视其创作与学术的严谨与专业性,是苛求于人了。但是,其开拓破圈之功,还是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鲁迅的创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杂文,其犀利的剖析,透纸背的刻画,对大众跨时代的痼疾疗治,对新生活的期盼向往引导,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将两位巨匠进行比较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应该心底认可各有其长。作为我国的文化巨匠,两人都应该得到敬重与崇拜,而不应该再重蹈覆辙,非此即彼,或者捧一个压一个。‍‍‍‍‍‍‍‍

我们需要的是文化繁荣昌茂,需要不同风格流派的文化巨擘!‍‍‍‍

俗语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然如此,再去比较,无聊之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故居[70P]
走进西城名人故居
整修完毕的郭沫若故居今日重新开放
郭沫若故居
一代文豪郭沫若故居
参观郭沫若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