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茱萸治疗小儿鹅口疮,口腔溃疡等
 吴茱萸30g,烘干研成细末,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于脚心处(涌泉穴),用纱布覆盖并包扎固定。每1~2天换药1次。 用药一般2~3天治愈。 无毒副作用。口舌溃疡可用吴茱萸10克,研成细末,以鸡蛋清调和,敷贴于双侧双足涌泉穴,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5天。
引热下行,主要用于治疗口舌生疮。中医认为 ,鹅口疮发病原因是心肺积热、火性上炎所致。吴茱萸辛开苦降 ,性善下行 ,故用之敷脚心 ,可引火下行。本法效验而价廉 ,且患儿无痛苦 ,无毒副作用 ,易于被接受。
吴萸口服效果不错,但味道极苦,小儿难以接受,故对小儿患者可用此法治疗鹅口疮、口疮、口糜、呕吐、新生儿喉鸣、腮腺炎、小儿流涎、小儿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病症

【处方】吴茱萸10克,附子10克。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170例,有效率达98%。另据报道,单用吴茱萸粉和米醋调敷两脚心,连用3晚,治疗本病30例,也取得较好效果。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分摊于2块塑料薄膜上,每日晚上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连用2晚。

【摘录】《外治方》

    近日许是嗜辣过多,口舌生疮,疼痛难忍,吃饭囫囵吞枣,说话微言大义,刷牙亦草草了事.已绵延多日,目前没有自愈迹象.又无上医院的习惯,从前的西瓜霜多年不用恐怕也早已过期,懒得找了.无药,遂从网上查找偏方,今晚始用,看看有没有效果.
    口疮,医学叫口腔溃疡。春季里阳气上升,人体这个系统也和大自然一样,阳气回转。因此阳火滋生,侵袭口腔,使得一些人口舌出现圆形白泡,溃破后疼痛难忍。笔者以前每到春季经常得此病,后在一刊物上看得一单方,使用后多年没再复发。现推荐给各位同仁,以解口舌之痛。
    吴茱萸(药店有售)60克,研末,分6份。用醋(50°白酒也可以)和成饼状。晚睡觉前贴敷与脚心涌泉穴。每只脚个一份,用布或塑料包好,以免污染被褥,早晨撤掉,洗净脚。连敷3晚。如布见效,3天后再连敷3天。能管用一年,多者3年。 这是利用中医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理论。吴茱萸有清热泻火之功效,外敷没有副作用。后来我查资料发现,此方在中药书中有介绍,不详细罢了。此方已介绍给许多人用,百试不爽,若连续两年用,可使得多年不复发 。(新浪-东海的博客)
       吴茱萸和附子敷涌泉穴可以治疗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吴茱萸的中药新用途


【摘要】目的 讨论吴茱萸的中药新用途。结论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辛、苦,温,有毒。归肝、胃二经。具有温中止痛,解毒敛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病毒、子宫收缩、驱蛔、兴奋中枢神经、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入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血压、抗癌的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脘腹胀痛、脏寒吐泻、疝气、呕逆吞酸、口疮溃疡、湿疹、黄水疮、神经性皮炎、痢疾。
【关键词】吴茱萸 中药 用途
        【药性简介】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辛、苦,温,有毒。归肝、胃二经。具有温中止痛,解毒敛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病毒、子宫收缩、驱蛔、兴奋中枢神经、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入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血压、抗癌的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脘腹胀痛、脏寒吐泻、疝气、呕逆吞酸、口疮溃疡、湿疹、黄水疮、神经性皮炎、痢疾。 
        【效验疗法】   
        1.消化不良:吴茱萸粉2.5~3g,用食醋5~6ml调成糊状,加温至40℃左右,摊于2层方纱上(约0.5cm厚),将4周折起,贴于脐部,用胶布固定。12h更换1次。另有人用吴茱萸20g研末外敷双侧涌泉穴治疗小儿单纯消化不良。
        2.溃疡性口腔炎:吴茱萸晒干,研碎后过细筛。用时,取细末加适量好醋调成糊状。置于清洁布上,将两脚洗净分别包在两脚的涌泉穴和周围,24h后取下即可。1岁以下1.5~6g,1~5岁用6~9g,5~15岁用9~12g,15岁以上用成人剂量12~15g。
        3.黄水疮:吴茱萸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配成10%软膏,局部外擦,每日1~2次,擦药前先用温水洗净患处。
        4.湿疹、神经性皮炎:先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再用凡士林调成30%(甲种)和20%(乙种)两种软膏;再取30%吴茱萸软膏和等量氧化锌软膏调匀,配成复方吴茱萸软膏(丙种)。对亚急性和一般慢性湿疹及阴囊湿疹在亚急性期或早期者采用乙种软膏;对多年慢性湿疹则采用甲种软膏;婴儿湿疹采用丙种软膏。再配合热电吹风,每日1次,每次20min,然后用比皮损略大的胶布块贴牢。或用10%吴茱萸糊膏局部涂擦后,再用艾熏20min,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止痒效果明显。
        5.高血压:吴茱萸研为细末,每次取1.8~30g,用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囊)。一般敷药12~24h后血压即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的敷2~3次即显示明显的降压效果。另将吴茱萸研细末过筛,每晚临睡前取10~20g用醋调后纳入脐中,上用麝香虎骨膏固定,3日换敷1次,1个月为一疗程。   
        6.癫痫:吴茱萸适量,晒干粉碎成极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吴茱萸粉置脐中,以填平脐眼为限,外以麝香止痛膏固定,7天换药一次,连敷3个月或更长时间,期间可配用其他抗癫痫药物。


        7.婴幼儿腹泻:吴茱萸末加生姜汁调和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吴茱萸、胡椒共研细末,食醋调成糊状,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
        8.口角流涎:吴茱萸30g,研为细末,用醋调匀,晚间外敷涌泉穴(男左女右),外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h,每日更换1次,一般敷3~5次痊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口角流涎或赤白口疮。成人患中风后遗症口角流涎者亦可采用。若流涎清稀者,取益智仁30g,水煎当茶饮之,每日1剂。若流涎黏稠且口腔红肿者,取佩兰15g,藿香15g,黄连3g,水煎服,每日1剂。
        9.小儿肠炎:吴茱萸粉与未熟的热米饭混合成饼,敷于脐部。
        10.小儿腹胀:适量吴茱萸和白酒按1:3的比例浸泡4~6小时,纱布过滤取液,量瓶内备用。用时取少许浸泡液滴于小儿脐部,用掌心按摩脐部5~10min,日2~3次。
        11.顽固性口腔溃疡:吴茱萸10g研末,用米醋调成糊状,贴于双足涌泉穴,外用胶布固定,日1次。
        12.湿疮:吴茱萸80g研为细末,加醋精50ml调成软膏,外涂患处,日2~3次。
        13.牛皮癣:吴茱萸10g,研末,过100目筛,加药用凡士林90g,制成软膏,每日2次,涂于患处,涂药后按摩局部片刻,每24h更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14.呃逆:吴茱萸末20g,用香油调敷于双侧涌泉穴,敷料胶布外固定,每日更换1次。
        15.鹅口疮:吴茱萸外敷治疗小儿口疮35例,疗效满意。吴茱萸15g研成细末,加醋调糊,敷于双侧涌泉穴,连续治疗3日。
        16.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在术后30min内以吴茱萸粗粉末酒调敷神阙穴,持续外敷,每12h更换1次。
        17.支气管肺炎:给予常规抗炎、扩管、利尿、解痉等治疗,并用吴茱萸米醋糊贴足,每取吴茱萸5g,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稀糊状,填于双足心涌泉穴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24h换药1次,连续7 日。
        18.鼻出血:吴茱萸10~20g研粉,加水调成糊状,每晚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第二天早晨揭去,7日为1个疗程,血止后仍继续1个疗程。
        19.糖尿病腹胀:吴茱萸粉5~10g,以姜汁或香油调成稠膏,再加肉桂粉2~3g,透皮剂少许,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24h后除去药渣,隔日 1次,3~5次为1个疗程。
        【临床宜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参 考 文 献
[1]吕侠卿.中药鉴别大全(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199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茱萸妙用(转载)
吴茱萸——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吴茱萸的实用方法
育儿学堂|育儿神器之吴茱萸传奇
神阙穴及涌泉穴敷药治疗疑难杂症
涌泉穴敷药治杂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