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准确理解“稳”的现实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以及所处的发展环境变化作出了科学研判,并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那么,“稳”字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进”字有什么新内涵?我们靠什么实现“稳”?如何推进“稳中求进”?准确理解这几个问题,不仅关乎我们对经济形势怎么看,更关乎我们的实际工作应该怎么干。

一、“稳字当头”传递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现实必要性

2021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恢复态势,但正像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强调的,我国经济恢复仍不平衡、仍不稳固。总体看,经济增速尚未回到潜在水平,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除基数效应逐季消退的因素以外,还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不但需求增速出现下降,而且前期一直恢复较快的工业生产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对市场预期产生了较大影响。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作的判断,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果任由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市场预期和企业投资信心将会受到更大挫伤,会进一步抑制未来的供需。此外,统筹各项工作,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仍需必要的经济增长。因此,未来一个时期,亟需采取有力的措施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增速尽快回到潜在水平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样既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防止经济形成“下行惯性”,避免市场形成有关经济基本面恶化的预期,也有利于统筹各项工作,推进改革,化解风险,解决问题。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的一个重要背景。

二、“稳中求进”既有一脉相承也有新的内涵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稳字当头”的同时也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这与过去十年一直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一脉相承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的同时持续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十四五”规划、衔接好中长期发展目标,体现的是短期工作与长期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不同的是,这个“进”也有新的内涵。一是2021年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的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中央多次点名的“运动式”减碳,甚至有些地方搞起了“碳冲锋”和简单粗暴的“拉闸限电”,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明显的干扰。随着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出台,低碳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减碳工作“稳中求进”值得期待。二是化解一些领域的风险一定要防止工作不当而制造新的风险,推动改革和创新一定要“先立后破”,这也是“稳中求进”的要求。三是面对经济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新技术、新业态的加速成长,我们既要加快新兴领域的规则制定和监管到位,也要把握好“规范一些领域的发展不是遏制这个领域的发展”,要确保实现“稳中求进”。此外,随着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要在经济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也是“稳中求进”的新内涵。

三、实现稳中求进具有坚实基础和政策空间

尽管短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仍继续保持着恢复态势,2020至2021年累计恢复幅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两年平均经济增速有望超过5%,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还要看到我国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围绕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七个方面作出全面且具体的部署。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目前有充足的政策储备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并实现稳中求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年宏观经济本周定调!
瞭望|没有“进”就没有“稳”,宏观政策如何实现“稳中求进”?
七大政策组合为稳定发展大局保驾护航 专家学者热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政策助力明年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前行
奋进2023|优化五大政策组合 推动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著名经济学家周德文谈:稳中求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