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6年陈毅连吃败仗,叶飞直言:你这大司令比我这小司令大不了多少

陈毅和叶飞

前言

在革命年代,叶飞一直是陈毅麾下的得力战将,两个人交往深厚;而叶飞的妻子王于耕和陈毅的妻子张茜也有一段长达36年的友谊,因此两家人的关系一直很亲密。

1972年,叶飞生病住院,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张茜把王于耕叫到家里,让儿子陈昊苏装了一袋子柑橘,交给王于耕,关切地说:“这是送病人吃的,我只有这些,让病人吃吧!”

后来,王于耕提着柑橘赶到医院继续照顾叶飞,并把柑橘榨成果汁,让叶飞喝下。病中的叶飞喝完柑橘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说味道很不错。王于耕听了高兴地笑了,那时候的她在心里想:“如果告诉张茜,张茜也一定会笑的。”

陈毅操心叶飞婚事

1940年,作为新四军的一员虎将,叶飞一直在苏北地区飞鞚扬鞭、驰骋战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7年,左起:叶飞、丁秋生、韦国清、邓子恢、陈毅、唐亮、粟裕、陈士榘、谭震林

战场上的叶飞是光芒四射、威风凛凛的,但一离开战场,他的脸色基本都是阴沉的,经常沉默不语,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作为八路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陈毅既要洞悉战场上的形势,又要安定手下将领的心。

得知叶飞情绪不好后,陈毅若有所思又不失风趣地说:“不好了, 要解决叶飞的问题了。”

于是,陈毅带上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三个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叶飞的指挥部。

左起:陈毅、刘炎、 刘飞、叶飞、吴焜、乔信明

这时候,叶飞正专心致志地在屋子里办公,看到陈毅三个人一起走进来,以为是战场形势有变,立即站起来问:“陈司令, 又有什么紧急任务?”

陈毅笑容满面地说:“是有个紧急任务, 下面反映你性情大变, 脾气暴躁, 我看不是, 是你该成家了。 我们3 个人是来做月老的。”

叶飞一下子明白了,原来陈毅来给自己做媒的,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嘿嘿一笑:“他们瞎扯嘛, 没有的事, 我很好!”

叶飞

陈毅挥了挥手臂,脸上的笑意更深了:“说吧, 小叶你想要什么样的, 是美女,是才女, 服务团的人尽你挑。”

陈毅话音刚落,朱克靖便把战地服务团的花名册递给叶飞:“小叶你挑吧。 论美女我们服务团有四小名旦, 论才女我们有三大才女, 你表个态吧!”

朱克靖

叶飞接过花名册,一边认真地浏览,一边思考,看了很久后开口说道:“我还是喜欢有才的, 才女吧!”

于是,朱克靖详细介绍道:“好, 要说才女, 第一是王于耕, 写过两个大剧, 工作能力强……”

叶飞一听到王于耕的名字,眼睛马上亮了起来,脱口而出:“对, 就是王于耕!”

陈毅一愣:“你以前就认识王于耕?”

叶飞坦白地说:“不认识, 刚到云岭时, 我就见过服务团出的墙报, 王于耕写的文章不但文字流畅, 而且也很有思想深度。 我还看过话剧《繁昌之战》, 听说她也是编剧之一。”

陈毅一听,放声大笑:“原来你早注意她了,来之前张茜也专门推荐王于耕, 这不都想到一起去了。”

新四军战地服务员团女战士的演出,前排左起:王健、王于耕、夏希平;后排左起:张茜、周纫惠、李珉

说完,陈毅转过头吩咐钟期光:“老钟, 回去就把王于耕调过来。”

然后陈毅看着叶飞说:“我们把人调过来, 成不成就在你了。 我主张抗日持久战, 恋爱速决战。 ”

交代完毕,陈毅便带着朱克靖、钟期光离开了。

钟期光一回去,立即派人叫来王于耕,开门见山地对她说:“我们准备把你的工作调动一下。”

钟期光

王于耕在战地服务团工作了很久,和服务团的姐妹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舍不得和她们分开,听说组织上要调她到另外一个地方,整个人都急了:“到哪里去啊?”

钟期光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 “你也长大了, 该到更大的世界闯一闯了。 这次调你去战斗部队, 去一纵, 具体工作到那再定。 ”

王于耕语速飞快地小声说:“我不去! 我到战斗部队什么都不会, 还是留在服务团。”

王于耕

说完,王于耕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好,抿起嘴唇,沉默着不再说话。

谁知,钟期光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亲切地说:“女兵虽然不能到连里、 营里, 但你在旅里、 团里还是可以做很多工作的, 现在部队宣传、 组织、 青年、 民运都缺干部。”

交谈了一阵后,钟期光自然而然地把话题引到一纵司令员叶飞身上。

王于耕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组织上是想撮合她和叶飞。

王于耕原本听到调动的事就心烦意乱,现在又说到婚姻大事,心里的不安更强烈了,只好说:“容我再想想。”

当时,陈毅的妻子张茜和王于耕是服务团的战友,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

第二天,张茜来到王于耕的住处,和她聊起女同志间的私房话:“还记得我们在云岭杜鹃花旁的谈话吗?”

1939年2月,张茜在云岭

几年前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张茜和王于耕曾经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谈到婚姻问题时,王于耕对未来的结婚对象做了一些设想,她说:“我想的是生死之交!”

如今,再提起这段往事,王于耕微笑着点了点头。

张茜看着王于耕乌黑的大眼睛,以好朋友的身份深情地劝慰道:“那天你说要的是生死之交, 那个人今天已经来了, 叶飞是个很优秀的领导, 他也是一个可以相托付的人, 去吧。”

说完,张茜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交到王于耕手上:“这是陈司令给你的信。”

在信中,陈毅用质朴诚挚的文字,介绍了叶飞的革命生涯。看完叶飞的介绍,王于耕仿佛看到了一个战场上的大英雄,心里的敬意油然而生。

而且在信里,陈毅还表达了对王于耕婚姻大事的关心:“走上新的征途吧, 你要快马加鞭。”看到这句话,王于耕对未来燃起无限的期待。

这一刻,王于耕感受到了各位领导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感受到了朋友间至诚至纯的友谊,她心里的想法开始动摇了。

1948年冬,王与畊和三个女儿在济南

王于耕心直口快、做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

第二天,王于耕便打点好行李,然后找到钟期光,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他:“钟主任, 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请马上给我办手续, 我即刻就动身去一纵报到。”

钟期光欣慰地笑了:“我说王于耕是好样的, 够一个标准的军人,好, 你马上就去一纵, 直接向叶司令报到。”

于是,王于耕快马加鞭地到一纵报到,而此时的叶飞已经收到消息,早早就在等候她的到来。

看到王于耕的身影,叶飞显得很高兴,倒了一杯水放到她跟前:“王于耕同志, 欢迎你到一纵来, 先歇口气。 一会儿让警卫员黄仲贵送你到政治部, 我已经和他们讲了, 你先住下来, 熟悉下环境。”

黄仲贵

当时的情况,叶飞有公事要忙,不得不先行离开。

警卫员黄仲贵接过招呼王于耕的任务:“王同志, 你多坐会儿, 等我把书箱子收好, 就送你去政治部。”

王于耕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一听说这里有书,十分兴奋:“什么书箱? 我也看看。”

当时,有一大堆的书晒在院子里,黄仲贵便领着王于耕往院子里走去。

王于耕看到满地都是书,心里一阵狂喜:“哟, 这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还有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啊!”

黄仲贵拿起一本《战争论》说:“这是首长最喜欢看的书。”

王于耕看到这本书的书纸已经泛黄,大概是因为被主人翻看的次数太多,说明主人是真正爱书的人。王于耕感觉自己遇到了知己,心里对叶飞生出一丝好感。

王于耕指着地上的《战争与和平》,很客气地征求黄仲贵的同意:“借给我看看, 我还没看过呢。”

黄仲贵连忙阻止道:“不行, 首长说不准借给别人。 ”

王于耕纳闷: “为什么不可借人啊? ”

黄仲贵小声对王于耕说: “这些书都是他到处搜罗来的, 可宝贵啦。 每打到一个地方, 首长第一个就是找报纸, 找书。 首长说了, 借书的人多半都是不还的, 所以保护书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借人。 ”

王于耕露出理解的微笑。

就这样,为了看书,王于耕经常来往于司令部,见叶飞的机会也变多了。两个人经常一起探讨自己读的书籍,分享彼此的感悟、思想和灵感。

在一天天的交流中,王于耕发现,叶飞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而且热爱文学,浑身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

慢慢地,王于耕喜欢上了叶飞。

王于耕

有一天,王于耕像往常一样来到司令部,却怎么都找不到叶飞的踪影,黄仲贵告诉她:“王大姐, 首长到指挥部开会去了, 起码要两三天才回来。”

王于耕听到这里,心里很失落,闷闷不乐地说:“我又不是来找他的, 我是来和你换书的。”

黄中贵笑着戳穿她:“我知道你是以换书为由头的。”

王于耕顿时红了脸:“同志不要乱讲, 不然我就走了。”

黄仲贵把她拦住,发自内心地说:“王同志你要多来啊! 自从你来了以后司令的心情好多了, 原来要么发脾气训人, 要么半天闷坐不吭一声。打完仗,他总是无精打采的。 自从你来了以后, 他的笑容就多了, 有时还跟我们讲讲笑话。”

黄仲贵这样一说,王于耕更不好意思了:“你哪来这么多话, 快拿本书给我。”

短短几分钟里,王于耕脸上的表情变化了好几遍,调皮搞怪的黄仲贵把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

叶飞返回司令部后,黄中贵生动地给叶飞讲述了一遍王于耕来找他的事情。叶飞不动声色地听着,心里却翻江倒海起来。

第二天,王于耕从外面回到住处,发现黄仲贵已经在门口等了她很久:“王同志你才回来啊,我等你都快 1 个小时了 。”

说完,王于耕把一个信封交给王于耕:“首长让我交给你的, 他今天特别高兴, 说只要我把信交给你就算完成任务了, 就奖励我, 放一天假, 随便到哪儿去玩。 我想到镇上去逛逛, 可老等你不来, 你看起码耽误了我 1 个小时。”

王于耕接过信封,转身便跑回房间,迫不及待地打开。但让她意外的是,信封里没有信,只放了一张叶飞的照片。

虽然没有看到任何文字上的真情流露,但看到照片上叶飞炯炯有神的眼睛,王于耕仿佛触碰到了叶飞那颗火热的心。那一瞬间,她明白,她找到了可以托付终生的人,她也要与他风雨相伴、生死不弃。

叶飞和王于耕夫妇

不久后,叶飞和王于耕终于走到了一起,并向组织上打了结婚报告。

陈毅看到叶飞的结婚报告,高兴地大笑一声,拿起电话向他道喜:“叶飞啊!你抗日持久战打得好, 恋爱速决战也打得好。我们同意你的报告了, 转告王于耕, 张茜也祝贺她。”

陈毅屡遭败绩,叶飞为老领导着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的革命局势和世界局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新时期内陈毅的工作安排,中央经过了多次讨论,认为应该派陈毅去华中主持大局。于是,毛主席找到陈毅,和他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

毛主席和陈毅

在这次谈话中,陈毅坦白地说:“回华中去恐怕没有事做,不起作用。”

毛主席知道陈毅内心的顾虑,抬高声音说:“怎么不起作用,只要你坐在那里就起作用。”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陈毅不好再推辞,点头说道:“那我就去华中,请中央放心。”

为了使陈毅在华中的工作能够顺利地展开,毛主席致电华中局:“陈毅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华中。陈毅态度很好,一切问题均谈通。分工:饶漱石为书记及政委,陈毅为军长及副书记,其余不变。”

10月份,陈毅经过长途跋涉,顺利抵达山东,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 新四军军长,并与粟裕等老部下重新聚到了一起。

1946年夏天,华中野战军取得了七战七捷的骄人战绩,而此时的山东野战军在淮南的处境十分不利。事实上,自从来到山东,陈毅面临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山东方面兵力不足;

二是山东方面的兵力编制不一,番号繁杂,兵员和装备也各不相同,最大的难题是,普通兵严重短缺。

据叶飞回忆:“第一纵队到山东, 开始碰到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补给和兵员补充问题。 为了使战斗部队充实, 迫不得已, 11 月初乃将一、二旅缩编为两个团,以后我纵就只有 7 个步兵团。”

三是主力将领的相继离开,给军队带来严重损失。1945年12月,山东军区第8师师长王麓水在战斗中不幸牺牲。1946年6月,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罗炳辉病逝

第四是,山东野战军正准备南下,而饶漱石认为山东野战军南下会造成解放区兵力空虚,给国民党军可趁之机。因此,对这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

这种种的种种,都让陈毅有很多为难的地方。

1946年7月,山东野战军奉命南下。出发前,陈毅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战前动员:“我们每个人都要抱定决心: 打了胜仗开庆功会, 打了败仗开批斗会, 打死了开追悼会!”

8月,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合力攻打泗县。在这场战役中,山东野战军消灭敌人3000余人,但自己损失也不小,伤亡人数达到2000多人,其中属第8师牺牲人数最多。

战斗结束后,一种低沉的情绪笼罩了整个队伍。第8师师长、政委不管去哪儿,都会遭到嘲弄:“丢脸啊, 从来没有打过这种窝囊仗!”

当所有战士都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时,陈毅把过错都归结在自己身上,并亲笔写了一封真挚又坦诚的信,通告全体战士:

3 月来未打好, 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好, 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好, 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先打强……同志们, 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 我从来不抱怨部属, 不抱怨同事, 不推担责任, 因而不丧失信心, 对自己也仍然相信能搞好......

在8年的解放战争历史上,这是身居高位的高级将领写下的唯一一份检讨自己过失的公开信。

此时,陈毅顶着巨大的压力,把所有的抱怨和责备都推到自己身上,使其他军事指挥员从自责中解脱出来,也把全体战士的心凝聚到了一起。陈毅的这封信,也成为山东野战军内人人称颂的美谈。

9月,淮阴县、淮安县保卫战打响,我方没有成功守住两淮。

泗县之战落败、两淮保卫战铩羽而归,连续的败仗严重影响了陈毅的威信。这时候,陈士榘调到山东野战军,担任参谋长。这以后的三个月,陈士榘说:“是艰难的三个月。”

此时的叶飞心里也为陈毅着急,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这大司令比我这小司令大不了多少……我建议你,不要受各方牵制,集中三个纵队兵力在手里,就有办法寻求战机,歼敌一个旅或两个旅。否则,兵力不集中,什么仗也打不好!

在陈毅面前,叶飞畅所欲言,没有顾忌,这也说明他们的战友情是很深的。

叶飞

9月23日,毛主席经过认真思考,拟定了军委命令:“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 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执行。”

10月15日,陈毅与华中野战军各位领导商量后,决定继续留在淮海战斗。

毛主席闻讯后,做出指示:

决心在淮海打仗, 甚慰。 望你们山野、 华野(决不可分散) 歼灭东进之敌, 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河, 于二至三个月内歼共薛岳七至十个旅, 就一定能转变局势, 收复两淮, 并准备将来向中原出动。 为执行此神圣任务, 陈 (毅)、 张 (鼎丞)、 邓 (子恢)、 粟 (裕)、 谭 (震林) 团结协作极为必要。 在陈的领导下, 大政方针共同决定 (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 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毛主席的指示,明确提出了调整华东领导体制,即:陈毅统筹全局,但粟裕掌握着战役指挥决策权。从整体上看,粟裕是陈毅的得力助手,陈毅是主心骨、顶梁柱;但在军事方面,粟裕拥有战役指挥决策权。

陈毅和粟裕

10月19日,在华中野战军司令部,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粟裕六人进行了会面。这六个人便是新的华东领导班子。

陈毅对粟裕说:“中央下了指示,战役指挥交你负责。”

粟裕真诚地说:“还是跟过去一样,尽力当好你的助手。”

陈毅哈哈大笑:“好,我们一如既往。我出题目,你做文章。”

后来,宿北战役取得重大胜利,陈毅打了个翻身仗。那时候,陈毅情不自禁地说:“谁说陈毅老了,不能打仗!”

陈毅和叶飞的共同爱好

在战争年代,陈毅和叶飞并肩作战、共同合作了几十年的时间。

除了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岁月,使他们之间产生了浓浓的战友情,还有一项特别的爱好也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那就是下棋。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和叶飞会在休战的和平时间里,拿出棋盘,下两盘;解放战争时期,当战斗取得胜利,他们又会用下棋的方式来表达胜利的喜悦;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还会在繁忙的公事中抽出时间,在棋盘上斗上一斗。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叶飞患上黑热病,在济南接受治疗。在此期间,他幸运地得到一副云子围棋,把它当作宝贝珍藏起来。

当时,陈毅到济南探望叶飞,叶飞向他“炫耀”了自己新得的云子棋,两个人就用这副棋子下起了棋。

告别时,叶飞“忍痛割爱”,把这副棋子作为礼物送给了陈毅。

1961年,叶飞的长女叶小楠考上了清华大学。当时,担任福建省党政军主要领导人的叶飞一年去北京两次,出席中央会议。由于会议召开的周期很长,叶飞在北京一待就是一个多月。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叶小楠一有空就会到宾馆看望父亲,享受一段只属于父女二人的时光,叶飞会带着女儿到电影院看电影、到剧院看戏。

叶小楠

但好几次,每当两个人正准备出发去剧院的时候,陈毅恰巧来宾馆看望叶飞。叶飞每次都会放弃和女儿外出的机会,留下来和陈毅下棋。

叶小楠只好自己带着工作人员去看戏。一行人回来后,陈毅和叶飞已经下了好几个小时的棋了。

陈毅看见叶小楠,抬起头问:“你们看完戏了?”叶飞也问道:“好看吗?”

说完,两个人又沉浸在眼前的棋局里,好像周围的一切都和他们没有关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来到70年代。

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

1973年7月,张茜吩咐儿子陈昊苏给王于耕送去好多只螃蟹,并附上一封简短的信。

在信里,张茜写道:

于耕:小侉(即昊苏)返京,嘱其带回海滨所产螃蟹,分送你及二江、宋、廖、曾六家。你们几家比邻而居,各有家人欢聚之喜,我远道送的几只螃蟹,凑趣而已,请你代我分送各家,人多者,多分几只,人少,少分。并转致问候之意。

当时,陈毅去世一年半之久,张茜还沉浸在失去挚爱的悲痛中,心里却始终惦记着好友们。看着这些螃蟹,王于耕心里既心疼又感动。

张茜

1974年3月,张茜因病逝世,王于耕收到消息,连忙赶到解放军总医院。

作为一辈子的好朋友,王于耕推着躺在病床上的张茜,一直把她送到太平间......

1980年,此时距离陈毅逝世已经过去了8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陈毅杯” 老干部围棋邀请赛隆重举行。

下了一辈子棋,却从来没有参加过围棋比赛的叶飞破天荒地报了名,并且打败了所有对手,赢得了“陈毅杯”的奖杯。

叶飞和王于耕下棋

其实,这座“陈毅杯”的奖杯是流动的,冠军只能暂时保留奖杯,需要在第二年的比赛前交出。

但叶飞把奖杯拿回了家,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再也没有交回去,主办方也没有因为这件事找过他。

叶飞想永远地拥有这座奖杯。这座奖杯,承载着他对陈毅深深的思念之情。

晚年,叶飞有两幅最钟爱的书法作品,一幅是鲁迅的《自嘲〉,另一幅是陈毅的《青松》......

鲁迅《自嘲》和陈毅《青松》

后记

叶飞曾评价过陈毅的军事能力:“论军事能力,我们和陈老总差了一大截。”这句话的背后,是欣赏,是敬仰,更有一段难忘的战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貌美女新四军把司令的情书全交给领导!领导施一计反让她爱上司令!
第三野战军八虎将,全是开国上将,有一位后来成为国防部长
开国少将孙克骥回忆跟陈老总过长江
粟裕领导的第三野战军为什么那么能打?
陈粟三野部队是怎么来的?新四军和山东军区留守部队
华东野战军是三野的前身,名将如云,像粟裕、叶飞、许世友、宋时轮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