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谈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区别
万病之源——湿热
现代人常有如下的情况出现,整日疲倦无力,精神不振,身头均感沉困,或头蒙怔,头疼,头如裹物,腹胀、消化不良、胸闷、大便干结,几日一次或溏臭,大便不爽,小便黄或溲臭短涩,午后潮热,温度常在37℃左右。工作和生活都受影响,到医院做各种化验和检查,也无异常,但观舌苔,必见厚腻或黄厚腻。这是湿热引起的湿温。是湿热大致相等的状况。若热势因湿热蕴积日久向热大于湿发展时,人们大都认为感冒了,去治感冒,这是热极化火的缘故。妇女常因日久而引起月经的变化,是湿热伤血伤气的结果。有的人平常也感觉身体正常,一感冒不论输液打针都不见效,市场上高效的抗感冒药都吃了,仍然不舒服,看舌苔必见厚腻或黄厚腻。这也是湿热引起的,需从中医的角度,从湿热论治方可消除症状。湿热与积滞互生这里所说的积滞,主要指大便的不通畅,其它积滞如瘀血、气滞。湿热使脾运胃纳功能失常,胃的通降功能下降,使食滞肠胃形成便秘。这在婴幼儿之外的人群中广泛存在,这也是许多人大便不畅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然,便秘尚有气虚、血虚、寒滞等因素,但现代人主要的是湿热引起的便秘。湿热也是面部黄褐斑、黑色素增多的主要原因,爱美的女士常会去面部美容,但大部分美容不能尽如人意,原因就在于体内湿热,湿热使大便不通,大便中的毒素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面部,湿热使津液不足,于是青春就显得暗淡无光。许多有见识的人通过祛除湿热来达到美容的目的,可谓抓住了根本。
脾胃湿热的症状脾胃湿热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脾胃湿热的症状为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色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是湿热郁结肝胆所表现的证候,脾胃湿热的症状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湿热偏重不同。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脾胃湿热的症状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潮湿,睾丸肿胀,坠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脾胃湿热的症状从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来看,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愈后较少复发。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但屡有发作。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故缠绵难愈。 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药物带来的肝损伤===============================中国有句古训:是药三分毒。这话虽然概括得不够全面,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药物的两面性。
● 西药最为常见的伤肝药物有: ①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②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③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 ④心血管用药:异搏定、安搏律定等。 ⑤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等。 ⑥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镇静药苯巴比妥等。 ⑦抗甲亢药物:他巴唑、甲亢平等。 ● 除西药外,某些中药对肝脏也是有损害的,如: ①易导致急性肝炎的:如何首乌、老虎节、蜈蚣粉以及金不换、白屈菜等。 ②抗风湿中药: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苍耳子等,表现为中毒性肝坏死。 ③杀虫解毒药:如千里光、川楝子、贯众、及己(四块瓦)、藤黄等。 ④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如克银丸、消银片、消银1号汤剂均有过肝损害病例报告。长期服用复方青黛丸也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⑤软坚散结、化淤的中成药:用于治疗乳房肿块,甲状腺瘤或甲状腺肿,子宫肌瘤等肿块治疗的中成药均属于此类,可能引起肝损伤。相关药物有增生平、百消丹、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疳积散。 ⑥柴胡制剂:包括小柴胡冲剂、柴胡口服液、柴胡滴丸等中成药。中医认为柴胡有劫肝阴的副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柴胡的原浆毒作用有关,一般不宜长期服用。含有柴胡的逍遥丸也有导致肝损伤的报道。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口服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转化、代谢。因此肝脏更容易受到药物毒性损害。如果肝脏患了病,用药就更需要慎重了。很多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虽经多年的休息治疗,却长期迁延不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乱服药所致肝脏损伤。
=============================肝胆湿热的症状:==============================
舌偏大,舌苔黄(后半部厚而腻),前半部分毛茸茸的。   睡醒口苦。外加吃饭时有时牙酸。   怕热。一热脸通红,发烫。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肝胆湿热】  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症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病机分析:本证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湿热之邪内蕴,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则胁肋灼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湿热内蕴,肝失疏泄,胆汁横溢则口苦,目黄,小便黄。身黄如橘子色为阳黄之特征;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搪。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均为肝胆湿热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由于两者都属湿热内蕴,故都有湿热的临床表现。但脾胃湿热证病变部位在脾胃,以纳差,恶心呕吐,胃院痞胀,苔腻等脾胃湿热的表现为主,也可见黄疸等症状。本证病位主要在肝胆,除湿热表现之外,还可见黄疽胁痛等肝胆湿热的临床表现。
  辨证注意点:除湿热表现外,还见黄疽,胁痛等明确的肝胆定位症状。
=================小知识======================== 胆囊炎与胆石症属于中医的“胆胀”范畴。病因分为内因(正气虚)外因(邪气实)两个方面,内因方面一是性格过度压抑或过度暴躁再加上饮食偏嗜,多食油腻厚味及社会压力等外因的作用,就容易导致肝疏泄失常累及胆腑,外郁蕴热而成“胆胀”。 胆囊炎或者胆石症看起来是局部病变,实际上这种疾病应该说是一种整体状态下的局部病变。   中医认为,情绪的过度压抑和过度亢奋均属神志不畅,而两种极端的性格都可导致胆囊炎或者胆石症。总体看来这是一种心身疾病,情绪不好后心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生理。中医理论认为肝和胆是互为表里的,胆的功能要通过肝脏的功能来体现,如果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肝脏的疏泄功能,同样就会影响到胆汁的排泄和分泌功能。胆汁是帮助消化的,胆汁正常的时候应该从胆囊排出来,排到肠子里帮助消化,尤其是消化脂肪类物质。导致胆的病变除了情志以外,就是肝气疏泄太过或者不及,此外还和饮食有关,比如吃得过于油腻,饮食不节就容易导致胆囊病变。另外还和外感湿邪有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和焦虑显得十分重要。中医心身医学根据胆囊炎患者的性格脾气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类型:过度暴躁的人大多数属于阳刚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满、胃胀胃痛、腹胀、烦躁失眠、头晕头痛、口苦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数。这类病人性情急躁、易怒,不能忍耐,具有独断专行,语言高亢,心情不易平静等特点。中医辨证属于阴虚肝旺、血瘀痰阻,治疗应柔肝养阴、活血化痰。过度压抑的病人大多数属于阴柔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痛、胃胀胃痛、腹痛、大便不畅、喜热饮、舌红、苔白、脉弦。这类患者性情温柔,忍耐性强,易怒而不敢言,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血瘀湿阻,治疗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   采用中药及心理疗法,强调在消炎利胆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只要坚持用药同时调整心态和情绪,一般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肝胆湿热这个病来说,很多人并不漠生。什么是肝胆湿热呢?常见如下症状:目赤肿痛、口苦耳聋、胁痛筋痿或高热不退。形成惊风抽搐。或是膀胱发炎、胆囊发炎。或是阴汗如水,腰臀冷痛,膝软冷痛。       肝胆湿热这个病大多是由于饮酒或是过食辛热厚肥之物而发生,尤其是青年人、中年人易发生此类病。长期迁延不治疗,就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前列腺炎、胆囊炎等病,从而发生阳痿早泄、腰膝冷痛、膝软筋痿等症状。       肝胆湿热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眼白发黄。眼白应该是白色的,发黄就是肝胆实火的表现。肝开窍于目,由目可知肝胆的状况。两眼炯炯有神,眼白清清白白,这是肝胆好的表现,两眼无神,眼白发黄发红都是肝胆有湿热实火的表现。这一点儿可作为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以便对着镜子自诊。      有的人膝盖也没有受过伤,但是会发生突然的膝盖部分酸软无力,有时候正走路时会突然失控而跌到。同时有眼白发黄,阳萎早泄、阴汗如水,湿如牛鼻不会干燥,这是标准的肝胆湿热症的表现。还有的人常常感到到口苦、舌胎厚腻发黄,并且食欲也较差。这也是肝胆湿热的表现。       一旦患上了肝胆热怎么办?首先要戒酒,不吃肥厚辛热之物,多饮水、多饮茶叶水更好,多吃水果、蔬菜、喝绿豆汤或喝赤小豆汤、白茅根、蒲公英茶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如果病症不重,就会自行恢复正常。如果病症较重,就要在以基础上,再服龙胆泻肝汤就可治愈此病。       在服头三剂龙胆泻肝汤时,一碗热药汤还在喝一半的时候,就感到有一股热流从腹下往腿上去,直达膝部,真是神灵无比。当时我还不懂医术,是同科室的老周同志略懂医术,借给我一本《简明中医学》,我看了之后自治的。人有病了想治病,想治病就想学习探讨医道。我是因病而爱上医学,并且一和医道结缘就越来越向往此道。       麻衣神相讲眼白发黄是贱相,是一个不走好运的标志。我看此种看法颇有几分道理。眼白发黄内脏有病,能走好运吗?因此,对肝胆湿热这种毛病不可小瞧,不可轻视。为了治好肝胆湿热这个不可小看的毛病,我劝朋友们一定不要饮酒无度、吃喝无度。凡病症重的人要到医院去治疗,病症轻者,可参考下法治疗。最好是经医生诊断一下再由医生开方治疗更好。参考方如下:       1、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0g    黄苓10g   栀子10g   泽泻10g   木通6g   车前子10g   当归10g     柴胡6g   生地15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一剂。此药颇难喝、味道极苦。但是疗效好。如果怕苦而吃龙胆泻肝丸也行,但是效果没有汤药好。有肾炎者要慎用,因此药对肾有伤害,不可随意加剂量。也不可久服,有效者三——九剂,一剂无效者就不要再服。此方乃是几百年的经典方,对绝大多数人不会没有疗效。        2、 羌活胜湿汤       羌活6g   独活6g   蒿本6g   防风10g   蔓荆子10g   川芎3g        甘草3g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风湿在表、头痛背痛及急性肩关节痛、膝痛。        要到大药店、正规药店去买药,不能买了劣药而不治病。这一点儿要注意,服药忌吃腥臊冻臭之物及厚肥甘味。                        枸杞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具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防老抗衰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枸杞还有护肝及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枸杞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甜茶碱,它对治疗肝脏疾病有效。在叶、果实和根皮里均含丰富的甜茶碱。药理实验表明,甜茶碱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对于肝脏病人来说,枸杞中的甜茶碱能防止肝脏内过多的脂肪贮存,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枸杞叶中所含的叶绿素也有助于肝脏的解毒,同时还能改善肝功能。因此,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脂肪肝病人,不妨经常食用枸杞子或叶、根皮。 下面介绍枸杞的几种用法: 1、枸杞粥:用枸杞子30克,大米100克,煮粥当早、晚餐食用。 2、枸杞饭:将枸杞子15克洗净,略放些盐,与大米一同蒸熟做米饭吃。 3、枸杞叶茶:可把新鲜枸杞叶洗净,置阳光下晒干,再用炒锅炒制成茶,每天用干品10克泡开水,频频饮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胆湿热你别慌,胸胀少食是症状,中医古方来帮忙!
祛湿热的中成药
肝气郁结与肝胆湿热共存,中医的调理方法思路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
养肝有秘诀 脾胃先护好
长期吃龙胆泻肝丸,会对身体造成怎样的危害?一次给你讲清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