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77

7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在后面的《论语》中,有这么一条:子张问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也就是说,“美、恶”是关乎人的品行的,用现代的话,大致就类似于说“美德、恶行”。在孔子眼里,德行是合一的,说德就是说行,说行也就是说德。何谓德?就是“得”。孔子讲究的是“行必果”,必须有所得。而这“得”,不是个人利益上的,而是在品行上的“得”。注意,这里的品行,推而广之,可以关乎家、国、天下。人,有其德行;天下,亦有其德行。这种德行,在孔子眼里,不是没有“美恶”之分的,而是“美恶”分明的。“之”,这里不是结构助词,而是其本义,动词,在远古文字里,是一个象形字,象征着树木的枝茎等不断长大,引申为“生出,滋长”的意思。

通常的错误分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将这里的“人”看成是别人,将君子和别人打成两橛,然后君子似乎有特殊的魔力,能够成就别人的“美、恶”;相同的逻辑也被用在小人身上。其实,本章探究的,是一个如何成为君子、小人的问题,这里的“人”是泛指的。君子、小人,都是一种“德行“,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并不是一个诸如毕业证之类的东西。 原句倒装,相应句子等于“人之美而君子成,人之恶而君子不成。小人反是”。

人,本无所谓君子小人,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见闻学行”而来。人,不断滋生出美德,而杜绝恶行,人就能成为君子;反之,就成为小人。这是和孔子人人皆可尧舜的想法相一致的。人人平等,最终能成为什么,关键是看你自己“之美”还是“之恶”。正因为有此,才有修身的必要,才一切自足,不需要去求任何外面的神力。因为一切外力,都不可能替代你去“之”,你的生长只能是你的生长,你的德行只能是你的德行,没有任何上帝可以替代。 孔子从来不会相信,那些被所谓上帝一救就可以永生的无聊谎言,孔子只相信自己的力量,一切都由每个人自己的力量生发出来,这也是中国古代“自强不息”传统的逻辑所在。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人不断滋生美德,君子成就;人不断滋生恶行,君子不成。小人的成就与此相反。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zengbin93」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baidu_25764509/article/details/10951777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70)
完结·《论语·尧曰篇》感悟九十一
“论语”新解 “里仁篇第四”第23、24、25、26章
勇哥也要学《论语》(八)
读论语心得之十六 知人善任
论语:君子不以言举人(15-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