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鸭题榜|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
二级
【单选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听收音机时,同时听到骂他的声音,收音机则听不到骂他的声音,这种症状属于()
A、心因性幻觉
B、思维回响
C、功能性幻觉
D、思维鸣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变态心理学中幻觉概念的掌握情况。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幻觉又分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1)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hallucination),指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在听收音机时,同时听到骂他的声音,关闭收音机则听不到骂他的声音”)。功能性幻听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2)思维鸣响(audiblethought),又称思维回响(thoughtecho),是指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3)心因性幻觉(psychogenichallucination)则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种。真性幻觉(genuinehallucination),患者的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假性幻觉(functionalhallucination),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牙齿内),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
【单选题】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有本能的冲动所造成的焦虑是()
A、道德性焦虑
B、继发性客体焦虑
C、神经性焦虑
D、原发性客体焦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变态心理学中关于焦虑的掌握情况。弗洛伊德(1949)将焦虑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客体性焦虑(恐惧)。客体性焦虑又分为两种:(1)原发的客体性焦虑;(2)继发的客体性焦虑,这不是客体的出现或再现所引起,而是它出现的可能性引起的焦虑,第二类是神经性焦虑,神经性焦虑是意识不到的焦虑,是阻抑于无意识里的焦虑,造成焦虑的威胁来自本能冲动:第三类是道德性焦虑,道德性焦虑的患者认为危险来自超我,被体验为耻感和罪感,焦虑症状包括三方面:(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即漂浮焦虑(freefloatinganxietv)或无名焦虑;(2)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多选题】霍夫兰德(C. Hovland,)态度转变模型包含的要素有()
A、信息
B、背景
C、及馈
D、通道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心理学中态度转变的掌握情况。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C.Hovland,1959)提出了一个态度转变的模型,该模型认为,发生在接受者身上的态度转变,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1)传递者:传递者是沟通信息的提供者,也是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引导人们发生态度转变的劝导者;(2)沟通信息:态度转变是接受者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与外在的信息存在差异后发生的,沟通信息是态度转变的最直接的原因;(3)接收者:也是态度转变的主体,一切说服的努力,只有为态度主体所接受,才能发挥作用;(4)情境因素:沟通和说服是在一定背景中进行的,所处的情境不同,个体的情绪状态的差异,都会影响态度转变的效果。
三级
【单选题】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
A、道德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B、道德发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
C、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的
D、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发展心理学中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掌握情况。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在生活中,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发展可以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其中前习俗水平又可分为:(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成人会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2)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开始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习俗水平又可分为:(3)好孩子定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思想,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个体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后习俗水平又可分为:(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协商和民主的方式改变;(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个体其认识超越了法律,认为除了法律,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商的道德原则。
【单选题】病理性错觉的症状违背了(   )。
A、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
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D、社会适应标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变态心理学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的掌握情况。郭念锋认为,区分心理的正常与异常,应该遵循三大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是一种病理性错觉(pthologicalillusion).它是指对外界事物或自身歪曲的感知且不能通过现实验证而被纠正的错觉,属于知觉障碍的一种,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因此,病理性错觉的症状违背了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多选题】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包括(   )。
A、家庭
B、通讯工具
C、学校
D、交通工具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化概念的掌握情况。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有:(1)家庭,家庭在社会化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2)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日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3)大众传播媒介,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4)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
需要更多历年真题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下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矛盾,能否有效解决关系到下一步成长
【心理学科】原来那么多人恋爱时都有「分离焦虑症」?
人类都有哪些错觉?
幻觉艺术!令人兴奋的视错觉油画!
错觉幻觉艺术9
《世界哲学源流史》英美新实在论之二:蒙塔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