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业银行如何打造敏捷主动的风险管理?

导读当前,银行业经营和发展面临新环境、新形势,迅速兴起的金融科技改变了用户的行为方式,数字化、智能化冲击着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将逐渐聚焦两个方面:一方面,坚守金融本质,快速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升级、创新自身的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服务手段等,定位并解决痛点,提高服务客户能力;另一方面,注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与物联网为代表的强大科技动能,实现科技赋能,驱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提高综合竞争力。

文 /赵志宏

敏捷组织+无缝协同,

风险管理体系迭代进化

当今,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环境的日益复杂催生了更加反复冗杂的组织结构和规则。因此,敏捷组织的逐步演化将带来巨大价值,以目标为导向,通过快速决策、充分授权团队和及时吸收反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内部成本,推动价值创造。

渤海银行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业界领先的集中、独立、垂直、制衡、融入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稳健的经营发展和有效的风险防控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业务拓展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管理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渤海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和优化。近年来,渤海银行进一步向精细化、专业化迈进,本着“全面、主动、敏捷”的风险管理理念,推进建立“自动、实时、精准”的智能风控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效能,改进客户体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全周期的管理流程中,渤海银行按照“共同协商、共同管理、共同承担、共同分享”的原则,使风险和业务在端到端的流程中保持高度协同一致。在保持风险管理垂直独立的前提下,风险管理人员前期主动介入业务,参与设计产品方案,深入市场、深入合作客户,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和风控逻辑判断能力,及早提出风控意见,共同解决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中的难点,极大地促进了风险审批人员准确把控业务风险的主动性。

为了兼顾业务效率与风险防控,渤海银行采取了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平行作业的管理模式,在风险条线下单独成立专业对口部门,嵌入特定业务条线,将原来分散在风险条线不同部门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监控纳入一个部门,一条龙作业,使风险审批、放款审核、贷后监控三个环节有效联动,提高业务审批效率和放款效率。同时,将原来分置于前中后台的信息壁垒打通,实现共享,有利于审批人员了解授信条件在业务落地后的执行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审批策略,也有利于放款审核人员及贷后监控人员充分理解批复条件的设置要求,进一步提高放款审核效率,增强贷后监控效果。

对已经授信的客户,则采取全程跟踪的方式纳入风险预警全流程管理,对信贷资金流向、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和履约状况、担保状况等进行贷后检查和授后监督,密切跟踪客户风险情况。对于不良贷款的化解,总行实施矩阵式跨团队作业和项目经理负责制,分行成立敏捷工作小组,以总分行联动方式加强不良贷款化解。

场景化融入+无感化服务,

全面对接渗透金融需求

近年来,作为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得到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已渗透进餐饮、汽车、旅游、教育、家装、医美等垂直领域场景。金融扶持“三农”、小微企业一直是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痛点仍然是道阻且长。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领域多是“缺信用、缺信息、缺担保”,令很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渤海银行从风险管理模式入手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全方位、精益化的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重点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引导信贷资金“活水”,精准“滴灌”实体企业。

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渤海银行坚持做到在业务前端即了解业务风险点、贷款用途等情况,前置管理风险模式,建立了全流程的系统自动审核操作。同时,还建设了消金业务监控及业务分析系统,基于个贷业务数据集市,建立起基于业务规模、放款、价格、资产质量等主题的数据模型,通过REPORT和BI分析工具实现对个贷业务的分析统计功能,支持WEB应用、手机等渠道实时监控,并在总行建立大屏监控室,通过LED大屏全面展现业务状况、业务处理流程、业务指标监控、设定风险预警阈值等功能,使基于网贷平台的业务“看得见,摸得着”、可控可视、实时发现风险。

随着消费金融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逐渐改善,消费金融正从传统的高收入人群和大额低频次消费场景向中低收入及小额高频消费场景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渤海银行积累了大量的真实消费数据供行内风险决策,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在创新产品模式时,不断优化银行决策机制、提升业务效率,以期提升客户体验,获得市场认可。

打造全面敏捷主动的风险管理,核心在于靠前站位,快速响应,领先一步对标市场要求,随时随地满足客户需要,提升风险管理的价值发现和创造。渤海银行的“三农”服务平台“益易农APP”就是一个典型范例,这一产品集农户个人贷款、涉农电商业务、资金和保险代理于一体,帮助农民在线上一站式申请“渤农贷”农户贷款、销售各类农产品。在贷前调查阶段,通过合作方入户调查,并向银行开放数据,解决了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结合大数据体系和风控模型,实现从以往的“不了解、不敢贷、不愿贷”到可以联合政府合作方“清晰的为农户画像、掌握其金融需求、敢贷、愿贷”的跨越。依托经市场检验和优化的大数据及先进的风险控制模型,结合合作方的特色数据,可实现自动线上审批,从风控准入直至贷款发放到户全流程敏捷高效,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助农、扶农政策,在全国率先为“三农”金融服务探出一条新路。

数字化转型+平台化协作,

塑造智能风控核心竞争力

科技不仅改变了客户行为,高级分析能力的发展也孕育了全新风险管理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带来了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推动了更有效的风险决策支持和流程整合。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流量、场景、数据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石。

渤海银行全面敏捷主动的风险管理,贯穿业务发展全流程:推进基础平台建设,搭建基于原子任务的互联网贷款处理平台,以满足流程再造,交易拼装的基础平台支撑;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基于身份核查、OCR、生物识别、数字签名等技术客户识别体系;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充分利用大量结构和非结构性数据、人工智能、规则引擎等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线上自主风控体系,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加强渠道能力建设,构建基于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的自有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推进输出能力建设,促进场景融合,充分利用合作方的流量入口;构建分析监控体系,基于BI工具的实时监控体系使线上全自动处理的信贷业务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渤海银行快速反应,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利用移动办公软件,形成线上审批、行内系统线上操作的“双线上”敏捷办公模式;结合授信营销与审批应用场景需求,在手机端“线上营业厅”平台实现批发授信业务移动审批、关键授信信息查询、外部舆情探测和风险预警等四项功能,为特殊时期通过移动办公加强授信业务管理提供了系统支撑。

数据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在零售业务领域,充分发挥数据驱动的能力,利用大数据的挖掘技术,通过对存量自有线上业务数据的挖掘分析,并利用AI机器学习技术,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多维度的数据识别其中规律,构建了基于风险定价的客户风控模型。经过数据验证,该模型基本达到预期水平,让更多的长尾客户享受到优质的消费金融服务,使广大有资金需求的消费客户,信贷资金用得起、还得上,优质商品买得起,从而促进普通百姓的消费升级,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对公业务领域,依赖多维搜集公开数据和大数据,从历史性、结构性、趋势性、前瞻性多维度进行侦测挖掘分析,形成特定领域授信业务决策支持模型,支持对授信业务的准入判定及偏好定位,辅助评审决策;构建客户关系分析模型和风险事件识别传导模型,提高授信风险预警、预控效率。

积极摸索银行生态场景的搭建与重构,探索银行与合作伙伴、平台企业和供应商“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以及其他业务功能,重构金融生态系统,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渤海银行先后与各省、直辖市、单列市24个税务局合作,与天津、武汉、深圳、苏州、青岛等公积金中心合作,与地方市民征信合作,共享税务、公积金、市民基础信息以及客户银行信用情况,构建合作平台,为地方纳税客户、公积金缴存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敏捷机制”的灵魂在于“持续迭代”,渤海银行通过建立专业化的客户识别和评级能力,借助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迭代升级,构建“快速反应、主动管理”的全面风险文化,快速跟踪风险、精准发掘风险、稳健驾驭风险,将在5G和AI+时代持续塑造企业级风险管理的韧性。
(来源:金融电子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渤海银行——在线业务自动化信用审核
拟在港交所上市的渤海银行未来发展规划
5G会如何改变银行业,一篇给你讲明白
如何做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风控必看)
宁波银行:大数据应用进化论
若不全新架构金融科技,银行资管转型只是空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