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唱歌,你会护嗓吗?


热爱歌唱的女孩儿小依,回忆起艺校学习声乐的经历,仍然印象深刻。“当时,大家都是初学声乐很兴奋。但没过多久,有几位同学嗓子都出现了毛病,有人是声带水肿,有人是长了息肉。一连有同学嗓音出现问题,大家才开始往歌唱方法不当的方面考虑,最后发现是老师的教法问题,我们就联名请求校长把老师换了。”
  
一位在国际上知名度不小、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歌唱家私下说,因为教师教法不当学生嗓音出现问题的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一些基层学校声乐教师的教学中,甚至音乐专业院校的名师,也出现过这样的例子,学生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不仅嗓音出现问题,最后毕业时甚至会出现“唱不了”的情况。
  
由此可见,方法不当是声乐专业教师教学、学生练习嗓音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然而这只是嗓音出现问题的一方面原因,不是全部。笔者通过采访发现,学习歌唱,师生们更多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嗓音能力、如何唱得更好,对于如何从源头开始保护嗓子防止嗓音出现问题,嗓音疾病如何治疗等问题的认识,从理念到方法,都存在一定误区。





“毁嗓子”行为大起底







小伟喜欢唱歌,自己摸索唱了一阵子之后,感觉嗓子里总是有什么东西,一出声嗓子就疼。父亲帮他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声乐教师一听,原来他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时声带闭合不好,还有“漏气”的现象。男低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彭康亮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唱歌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如果什么时候觉得唱歌成为了一种负担,或者痛苦难忍,一唱嗓子就疼,唱一会儿嗓子就哑,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发声、演唱方法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及时请老师进行纠正。不能硬着头皮一直唱,方法不当是最容易“毁嗓子”的,也是声带水肿、小结、息肉等声带疾病的重要原因。
  
为准备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独唱音乐会,小莉在演出前加码练习,连续好几天每天练习的时间都在五六个小时,感觉歌唱状态比较好的时候,甚至超过了七八个小时。某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声音变厚,唱高音的时候甚至有嘶哑的感觉,老师仔细听了她的声音之后,指出她是练习过多影响了嗓子,幸亏发现得早,休息几天还可以恢复,否则一旦疲劳过度,声带充血甚至水肿,音乐会就无法如期举行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主任肖艳提醒学生,练习时间一定要注意,一两个小时之后就要注意休息,等自己发现声音不那么透亮的时候,就要及时停止练习。
  
小南在音乐学院里学习声乐专业,因为歌唱得好,朋友聚会时大家总是“点将”,让他多演唱几首。夏日炎炎,有时高歌一曲之后,年轻气盛的他总是忍不住喝点儿冷饮解解渴,有时觉得冰啤酒最解渴,一喝就是好几杯。肖艳强调尤其要注意:“冰”是嗓音的一大忌,具有和烟酒、辣椒一样的杀伤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学习歌唱的人,每次剧烈运动之后如果马上喝冷饮、吹空调,很伤嗓子。还有唱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后,嗓子是“热”的,也不能马上喝凉的。她说,大家意识到烟酒、辣椒这样刺激性的食物对嗓音伤害大会尽量避免,然而对于熬夜、喝冷饮这样的生活习惯却不够重视,尤其年轻的学生,出去玩就忘记了时间,晚上睡不好,又无节制喝冷饮,兴奋的时候大喊大叫,对于嗓子都是极大的伤害。

专业教师支招如何护嗓

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段岭,与彭康亮、肖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曾经是舞台上专业的歌唱家,如今是声乐专业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三位“唱而优则教”的歌唱家、专业教师在保护嗓子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彭康亮不建议早上太早唱歌和上声乐课,他说这可能跟自己长期在国外演歌剧的经历有关系。国外歌剧院排练歌剧一般都会安排在下午或晚上,因为早上刚睡醒觉,身体是懒的,嗓子是放松的,在这种情况下歌唱,很容易损坏嗓子。回国之后,他建议学生早上上课或者考试时,一定要提前两个小时起床,吃完早餐后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最好是走路,做一些扩胸之类的活动,让身体舒展和积极起来。然后再做一些简单而又轻柔的发声练习,主要是中声区的练习。尽量减少给嗓音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伤害。
  
段岭提倡生活中要养成给嗓子“美容”的生活习惯,比如预防感冒。感冒如果咳嗽的话是最损伤嗓子的,夏天许多地方的空调比较凉,她会随身携带一条围巾,既防止脖子受凉,又可以预防感冒。而且她建议学生多喝水,但要少喝饮料,不喝凉水,尽量喝温水,尤其是练声过程,要注意一两个小时就小口喝水补充水分。同时,她提出,嗓子是身体的一部分,它的好坏与身体状况息息相关,嗓子要健康,身体整体就要健康,多做一些适度的扩展运动,如打球、跳舞等,对嗓音保护、气息保持都很有效果。
  
三位老师都有共识,认为在嗓音出现不适感时,尽量少唱或者不唱,睡觉是最好的恢复方法,尤其是在嗓音特别疲劳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停下来好好睡一觉。肖艳说,教师在训练学生时,方法得当是对学生最好的保护,通过训练学生的中声区,让学生的声音位置和气息搭好,上下通畅,声音才不会出问题。为什么中小学教师嗓音最容易出问题,如息肉、水肿、慢性咽炎等?一个是用嗓过度,一个是说话多用“白声”。歌唱演员说话的时候也都带着“位置”,嗓子就不容易哑。她建议学生学会用脑子去体会高音的感觉,练习一遍之后就回想什么样的高音是好的,如何上去,而不是通过一遍一遍反复的练习来尝试,这样声带摩擦过度伤害大。

观念改变,切忌“讳疾忌医”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声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屈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嗓音中心的发声训练室里穿上了白大褂,开始在发声生理学基础上,通过歌唱科学训练方法,帮助患有嗓音疾病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因为有着多年声乐学习与教学的经历,他对于声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非常了解。
  
“大部分的声乐概念和名词都很抽象,老师们教课的时候也只能凭自己的摸索告诉学生是怎么回事。比如‘丹田运气’、‘把气息踩在脚下’、‘加一点儿共鸣’,很多时候只能靠教师和学生自我感觉。”如果这种自我感觉出现了偏差,就会走入方法不当的误区,学生的嗓子就会出现问题。人的嗓音发声与乐器发声最大的不同,在于嗓音声道各部位“打开程度”的不确定性,身体的共鸣腔体随处可变,不像乐器的共鸣腔体是固定的。在接触医学范畴的嗓音治疗后,屈歌发现,医学上的嗓音保护治疗,基于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声带哪个地方出现毛病一目了然。他由此受到启发,如果能把声乐学科中的很多概念、名词量化、标准化,老师们多学习了解一些相关科学知识,比如“咽壁”指的是哪里,“声门”在什么位置,哪块肌肉运动会发生音色的变化,发声的源头在哪里,如何获得高效的发声,发声器官出现什么症状时应该停止……把声乐与医学、语言学、声学、心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不仅可以给学生具象化的指点,练习可以更为准确,也可以从源头上防治嗓音疾病的发生。屈歌表示,目前声乐训练关注更多是解决高音、拓展音域的问题,而声带振动是碰撞式的,与乐器的上下振动发声不同,是肺内气压超过声带闭合力的时候,气流冲开声带产生碰撞式振动而发出声音。比如演唱High C声带每秒要碰撞一千多次。如果只是靠加强声带碰撞幅度、在声源这块加大力量获得音量较强的声音,而不是调节共鸣的话,就容易导致声带充血、甚至小结等问题的发生,这往往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学习者掌握发声的原理和准确的声乐概念,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屈歌指出,声带小结在医学界是用声不当造成的一个常见疾病,是由喉部炎性病变导致的一种组织增生现象,患病初期通过休息、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训练,完全可以自愈。在国内声乐界对声带小结等嗓音疾病的认识不够科学,很多人都“讳疾忌医”,有了嗓音疾病不愿意配合治疗,害怕治疗会改变音色,也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嗓音有问题而否定自己的歌唱方法与技术。屈歌认为,即使是歌唱方法最科学合理的歌唱家,也是有可能发生嗓音疾病的。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很多嗓音疾病并不是完全由于发声方法不当造成,如身体激素与内分泌状况、外伤及心理因素均会对嗓音产生影响;二是即便没有上述问题,但若过于自信,不注意烟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负面影响,对可感觉到的各种嗓音不适听之任之,或每次用嗓时间过长等也有可能引起发声器官病变。301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黄冬雁大夫就接诊过一位歌唱演员的患者,因为练习时间过长,声带单侧增厚,粘膜增生。患者两年前出现问题,一直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心情就比较着急,在犹豫是否要进行手术。黄大夫表示,手术治疗没有想象中的可怕,重要的是患者要与医生多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医生才能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
  
屈歌说,其实在国际上,嗓音医生非常普遍,如同私人律师、保健医生一样常见,国外大多数著名歌唱家都会有自己的专业嗓音医生。嗓音保健应该重在预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如何用嗓子
你的孩子变声期唱歌合适吗?孩子几岁学唱歌才合适呢?
【好文分享】如何进行嗓音保护
对“咽音练声法”的体会
陆义萍:京剧嗓音科学训练三部曲(一)解放嗓音
嗓音的修整(作者:潘乃宪教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