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绵竹数字报
                                                               阅读提示

  据5月20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6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意味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非今日始。面对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到底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成为摆在众多高校毕业生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我市的高校毕业生是如何选择的?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希望能给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带来帮助和启发。

  上篇:

  记者调查:大学生择业面面观

  ◆王强:厚积薄发攒资本

  “我是去年毕业的,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创业对我来说暂时还有点远,大家总是看到创业成功者光鲜的一面,却忽略了创业过程的艰辛,所以我还是先就业积累经验、攒点实力再说。”在我市今年举办的2016年“春风行动”首场大型招聘会上,大学生王强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的确,王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没有经验,缺乏资本,是他们就业或创业路上的“绊脚石”,也反映出众多高校毕业生的一种择业心态。

  ◆谢昌菊:选择下基层历练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近年来,大学生对服务基层的观念越来越强,大学毕业后,一部分毕业生毅然选择了诸如“三支一扶”、“西部计划”、“一村一大”等面向基层的工作。

  2013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谢昌菊报名参加了“三支一扶”考试,准备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通过笔试、面试、体检、审核等一系列的程序,谢昌菊通过选拔,成为清平镇的一名“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者。

  “服务基层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历练,我们都应该去锻炼一下。”谢昌菊说,清平是她的家乡,她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王雯:“见习岗位”敲开就业之门

  “在见习基地,既能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也让我积累了工作经验。”去年10月,21岁的王雯走进市第二示范幼儿园。在为期6个月的见习时间里,王雯在见习岗位上磨练、适应,从而避开盲目求职、底薪起步、零经验的求职“软肋”,并积累了工作经验,最终顺利走上就业之路。

  在我市,和王雯一样通过就业见习基地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通过3到6个月的见习时间,顺利找到“婆家”,实现了从学校到岗位、从学习到工作、从学生到员工的完美蜕变。

  ◆魏红梅:“大学生夫妻”携手创业路

  大学生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大学生优秀创业者,新市镇布拉格工艺品加工厂的魏红梅、刘田琦夫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学毕业后,魏红梅在云南从事旅游工作,刘田琦在云南某电力公司工作。2008年,魏红梅将自己设计的几款民族手工艺品放在淘宝网上卖,没想到很受顾客欢迎,后来她的产品又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供不应求。2009年,成功的喜悦让夫妻俩决定双双辞职回乡创业,办起了手工艺品设计加工作坊,通过网络销售。如今,通过几年的努力,这对85后夫妻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自己原创的民族工艺品卖到了全国各地,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今年,他们还将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团队,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扩大产品销量。

  大学生创业,本就是一种自我挑战,他们为了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往往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他们或白手起家,或辞职创业,凭借着自己的毅力,闯出一片创业的天空。

  中篇:

  人社部门:多举措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记者了解到,我市人社部门在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实践,从实名登记、政策宣传、人才招聘、就业见习、创业帮扶五个方面有效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是利用大学生回绵竹报到的时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制登记,做好摸底工作,并确保信息完整、真实、准确,不漏项、不缺项,为后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做好准备。

  二是在服务大厅摆放政策宣传单(册)、高校毕业生贴心服务卡,方便学生及家长阅读。挂牌成立市、镇(乡)、村(社区)三级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或窗口,让每一位大学生及时获得最新的创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充分利用绵竹人社微信、QQ平台、镇乡(社区)电子屏、社区宣传栏等渠道,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关政策。

  三是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送岗位进社区”“送岗位进农村”专场招聘会,搭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双选平台,根据实名台账向大学生定点发布招聘信息,确保精准应聘;搭建考录招聘平台,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以及公务员定向招聘等公开考试三大途径录取一批大学生。

  四是选择规模大、信誉好、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有长期承担就业见习意愿的用人单位作为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利用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对回到本地的,安排他们参加就业见习和创业培训,确保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当年实现就业创业或参加到就业创业准备活动中。截至目前,我市共建立了14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共有102名大学生参加见习,留用率达90%,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

  五是每年安排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用于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相关费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模式,打造绵竹市创业孵化基地;开展个性化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推介项目等;及时落实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保补贴和岗前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学生实行激励政策,并确保政策扶持落实到位。2015年共有76名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264人,政府发放创业补贴资金75.3万元。

  下篇:

  记者观察:只有拼搏才能改变命运

  近年来,“就业难、难就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记者发现,过去,很多大学生都比较浮躁,眼光太高,工作时又沉不下去,对就业、创业存在一定误区,很难成长。如今,就业形势的一年年严峻,也倒逼部分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不再那么挑三拣四,择业关键词也从“体面轻巧”转变成“能锻炼,有饭吃”。

  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比农民工、保姆更难,话有些夸张,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岗位稀缺的分布情况与大学生的就职意愿不够匹配,呈现出结构性的就业难。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充满挑战的,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都应摆正心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是很有必要的。选择哪种就业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努力,只有拼搏才能改变命运。

  如何保证高校毕业生平稳毕业、实现就业,是政府每年都在努力探讨的课题。只有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广大青年学子才能学有所用,积极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大潮中书写他们的精彩人生。

  ■本期策划及执行:本刊记者 张娟 文/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岛启动大学生人才储备计划 可先落户后就业
【重磅】我市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各种补贴来了!
镇江市人社部门推出一系列新举措
微访谈-大学生就业政策抢先知
我市2012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季”拉开帷幕
重磅!山西2643个,这么多带薪见习岗位,赶紧报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