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吹幡动,还是心动

顿悟《坛经》8:风吹幡动,实是心动。惠能此话何以惊醒众人?

惠能逃脱后,避难在一个猎人的队伍里十五年。有一天突然思维:应该去弘法了。便来到了广州法性寺。当时法性寺里,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佛家为了开悟僧人,经常采用参话头的方式进行启发。看到风吹动了经幡,法师便问僧人:是风动?是幡动?众僧议论纷纷,风动、幡动相持不休。

惠能当时在场,听到这些议论,便上前说了答案,惊动众人。《坛经》如此记载: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

为什么惠能说“仁者心动”,便惊骇了众僧?因为惠能此话直接参透话头。那些僧众是长久修行的人,有了很深的功德,本来就需要有人捅破窗户纸,从而推门而入。惠能此话就是点破了那层窗户纸。因此众人骇然。

为什么“仁者心动”就是打破了盘中谜的呢?《坛经》中,惠能大师没有解释。我用自己的理解做个解释。

天下万物,本性清静。处于清静状态下的万物,各种形态具足。比如风、幡,当我们不做观察的时候,风、幡的状态有千万种。如风,有急、缓、轻、暖、冷、飘等种种状态;如幡,有展、扬、抖、卷等状态。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们的时候,它们都有不同的形态。而这种种不同的状态、形态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天下万物的状态都是迭加态的。

一旦人去观察,那么,状态就会定格在某一种上。比如两个僧人说的“风吹”、“幡动”,这就是动用了意念、心念去识别。一旦心念参与了观察,风、幡的状态便由观察者的认知所决定了。因此上,“心动”才是根本的原因。若没有心念的起动,风动了没?幡动了没?风幡都是如何在动?所以,每个人心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就是由于观察者的心念决定的。心态阳光的人感觉世界很美好,心态阴暗的人认为世界很险恶。其实这个世界本性是清静的,何来的美好?何来的险恶?都是由人心的取舍而决定的。

心学大师王阳明曾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一日,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山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有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心念一动,天下万物便明白清楚了起来。心念不动,万般清静。所以,让自己的那颗心沉寂下来,少些想法、念头,生命便轻松快活了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外无物与风动幡动
大其心,容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静其心,观天下之美
转:修道者的孤独与寂寞
刘国民:道家之心——从庄子“心斋”到郭象“无心”
修道者的孤独与寂寞! 云修行
《万物皆道、我自为德》0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