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木之歌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三月是荠菜的季节。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代辛弃疾咏荠菜的名句,道出了荠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荠菜这种野生蔬菜,是先春而萌、返青最早的报春菜。



在拉丁语中,荠菜是小盒子、“牧人的钱包”之意,形容它的角果像牧人的钱包。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的荠菜,如今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它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性喜温暖,但耐寒力也很强,山坡、田边及路旁都可以看见它们绿油油的身影。


荠菜有太多“小名”了:护生草、稻根子草、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地菜,四川人叫干油菜。可见荠菜分布之广。



物以稀为贵,食以野为奇。野蔬之中的荠菜,翠绿、鲜嫩、味美、醇香,历代文人赞扬之诗咏吟不绝。


辛弃疾就还有一首说荠菜的《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此外,还有白居易的“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陆游的“长鱼大肉何由荐,冻荠此际值干金。”


刘克庄的“旋遣厨人挑荠菜,虚劳座客颂椒花。”


郑板桥的“三冬荠菜偏饶味,九熬樱桃最有名。”  



在诗人笔下的风雅之外,荠菜也是一种救命菜。《救荒本草》记载其为“代粮充饥之物,贫穷之人视其为宝”。民谚有:“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饥饿之人不停手。”



“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


当代女作家张洁的《挖荠菜》一文,则因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中出现过而广为人知。这篇作于1978年的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的穷苦岁月,以及那些岁月中的荠菜。



由于荠菜可代粮充饥,因此,还有一些文人在落魄时,因为饥饿而与荠菜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靠“墙阴老春荠”度过了漫长、艰难的岁月;范仲淹少年时家境贫寒,常以荠菜充饥度日,还特地写下了《荠赋》:“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张洁在《挖荠菜》中的描述,则可能是很多穷苦人共有的童年记忆:


“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荠菜生长期短,叶片柔嫩,它就像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格,一般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中就可以种植。


但它是野菜中的珍品,吃法也很多,荤素烹调均可,如清炒、煮汤、凉拌。荠菜饺子、荠菜馄饨、荠菜包子、荠菜豆腐羹等,都是清香可口、柔嫩鲜香的,真是春天的恩赐。



如今我们吃的“春卷”,也跟荠菜有渊源。“春卷”是从唐代的“春饼”延伸而来,开元、天宝之际,人们要在立春这天去郊外野游探春、挖荠菜,用荠菜、肉馅制成“春饼”吃,还以荠菜为主料制成“春盘”作为节礼互相馈赠,有“盘装荠菜迎春饼”之说。


当然,即便你没有任何做法,仅仅是“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也是无上的美味啊!



现在,我们蔬菜市场上有两种荠菜,当然都是人工栽培的。一种是尖叶的,叶色淡,香气浓郁,味极鲜美,适于春季栽培;另一种是圆叶的,叶色浓,叶片大的,更好看,但香气不够浓郁,不宜春播,一般用于秋季栽培。



这些荠菜“长得肥肥大大的,总有半尺来长,洗得干干净净,水灵灵的。一小扎,一小扎,码得整整齐齐地摆在菜摊子上。”但或许也正如张洁所说,“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文化: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词欣赏|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他从荠菜花中看到了希望!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常来读读它,给心灵放个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