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业化建筑如何解决经济性问题?看专家们怎么说


2016年10月7日下午2:30到4:30,主题为“工业化建筑的经济性问题”的第三次建筑工业化沙龙在深圳振华路31号艾曼达咖啡(设计大厦马路对面)成功举办。


本次沙龙由陈振基博士提议和发起,提供机会,让热心工业化的同仁们交换意见,分享心得和观点,进行前沿问题探讨,激发创新机会的沙龙的主题是工业化建筑的经济性问题,包括成本计算,如何考虑建造成本、质量成本、环保成本、财务成本等构成,以减少推进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阻力。



▲ 外景会场


参会人员


发言小结如下:


一、谷明旺:建筑工业化技术与经济性的关系

 



1、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新技术用法有问题。


2、提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这一种结构形式充分发挥钢材抗拉、混凝土抗压各自优势,各尽所能,是对结构体系的创新,在超高层建筑中,应该大力推广。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学习钢结构的连接形式,简化连接,节省模板、脚手架等措施费。


4、建筑工业化的经济性问题:成本分可变成本(人工费、措施费、管理费)和不变成本(材料费)。90%以上项目中不变成本材料费小于总费用的50%,剩下一半的可变成本费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正确的措施去实现、去降低。


5、仅用装配率、预制率来衡量工业化程度,这是为满足政府的需求,政府没有这些指标,就无法评价工业化程度,一些补贴、政策、措施就无法落地执行,实际工程中,预制率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6、评价一栋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好坏,不用等到实施完成,在设计阶段就可以根据设计构造、生产工艺和安装方法做出评估,正可谓“技术决定了经济性”,经济效益除了材料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工的效率,以前我们建筑业讲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费的制定参考“百元产值工资含量”指标,由于定额改革这些概念被湮灭了,工业行业就不得不重视效率和人工成本。


二、陈振基:走具有中国特色多途径发展建筑工业化的道路




1、建筑工业化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社会效益,主要是环保的大道理,二是成本暂时高的小道理,不可以以大道理来压小道理,也不可以用小道理否定大道理。


2、过去我们建筑业有许多推动技术进步的政策,比如墙材改革、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不可以重提建筑工业化就把过去几十年业内人士的努力全丢掉。如果用尊重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增添许多同盟军。


3、现浇预拌混凝土也应视为工业化的一条道路,毕竟减少了人工,预制构件是在工厂浇预拌混凝土,把硬化后的成品运到现场安装,现浇混凝土是在现场浇灌,也在现场硬化,工序只是硬化地点不同。


4、搞预制工厂化生产应从通用构件开始,如内墙、楼梯、卫生间等。先从外墙板开始会提高工业化的成本,可能是误区。


三、中场发言





1、钢结构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时间成本等。材料费一定是增加的,时间成本则减少。对于成本问题,要考虑到性价比的问题,不能简单谈造价,也要考虑价值工程。这个成本问题要着眼于未来。


2、新加坡的全预制工法比现浇直接成本(材料费)节省10%~20%,前提是上下链产业有预制构件厂。其次,如果是现浇的话,柱子钢筋需要搭接,预制柱子的钢筋不需切割,但要有套筒,省下了搭接的费用。工厂预制构件,尺寸精准,材料浪费少。工业化一定是节省成本的。


3、适合预制的,就不应该现浇,适合现浇的,就不要强制去预制。


4、采用工业化建筑,材料一定是节省的,能否节省材料费,还有待考证。


5、结构体系需创新,远大做的钢结构有所创新。如果仅把本来用混凝土的建筑用钢来取代,这是有问题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就可以扬长避短,发挥两种材料的优点,相互补充。


四、龙玉峰:建筑工业化成本的影响因素




1、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在不同地区也是不同的,与当地产业化的政策、产业配套的成熟度、技术体系选择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建筑类型的不一样,增量成本的差量也是比较大的。


2、工业化建造方式理论上材料是节省的,但在实际工程中,材料并没有节省多少,因为管理尚不够精细,实际现场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3、工期的节省,也需要条件。万科的穿插施工能够实施的前提是: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强。除了万科之外,深圳市尚没有第二家工地能够全面有效实现穿插施工,即便有的项目穿进去了,仍有许多工序不连贯,效果不明显。


4、从现状的工业化程度来看,这个行业还是被切割太厉害了,所谓切割,就是行业各环节各版块过于分散,各有门槛,各自为政,在目前情状下,很多设计企业还不能解决设计本身的质量问题,更难说解决成本在设计阶段的有效控制问题,因为传统的设计人员、设计能力不了解生产、施工要求和对产业链其它环节的需要,做不好这一点,就不能从设计阶段对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


5、很多一、二线高房价城市,目前最重要的不在于成本问题,当前的增量成本只是一个阶段性问题,而是要更多思考在每个环节如何做出更好品质、更加环保的装配式建筑,这是市场的需求,这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五、查晓雄:基于绿色和工业化两个建筑评价标准的住宅经济性研究




1、现有建筑评价体系:只有两个—绿色和工业化体系,它们有各自不同目标和界限。绿色评价:更关注将来,环保节能减排是绿色主要目标。工业化:关注现在,成本降低是工业化主要目标。


2、所有评价指标都是这两个体系派生出来,现有评价指标定义混乱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各种评价指标在这两个评价体系中平衡、交叉和重复;现阶段很多评价指标存在的缺点:形式单一、偏绿色、涉及工业化很少。


3、预制率和装配率定义:更多来源绿色考虑的,如现场工作环境干净、废物少等;评价指标单一,不能完全代表工业化。工业化评价指标除预制率和装配率外还要考虑其他重要指标,否则仅靠预制率和装配率不可能带来工业化的成本降低。


4、新加坡易建性指标:更接近工业化标准,是综合评价体系,是绿色和工业化结合的体现。每一种指标都有优缺点,如预制率在安装和吊装方面。


5、工业化建筑发展的正确方向:注重目标,只有一个:工业化建筑必须成本低,不能同绿色建筑混淆。强调多手段:不能采用单一预制率和装配率指标,需要考虑其它工业化主要因数如:发挥机械作用,减少人工;提高标准化预制率(也就是形成标准化和规模化),减少重复性预制率。后者需要好的管理和设计方法。


符合中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指标:综合易建性和经济性等综合性指标,提出省工指数(Labor Saving Index)是现阶段是最好符合国情的过渡指标,不过分强调某个指标或手段,更注重结果。


六、自由讨论:





1、绿色和工业化是可以融合的,但这个问题很复杂。许多成本实际发生,但我们没有感觉到,可以称之为代价,存在一个量纲不能通约的问题,节省的材料和劳动力可以转化为人民币,还许多成本不能度量,这种成本也实际发生了。


2、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定额如何取费,我国多年来都是以定额在计价。一个常规民用设计院去做一个工业化项目,到后面深化设计产生了问题。定额是平衡企业报价的标准,但定额本身存在问题,这就导致我们没办法算清楚工业化到底是怎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本。定额问题和合约问题是技术以外的影响成本的两大因素,各个单位都不一样。国家不会考虑绿色成本,所有的开发商只考虑自己花了多少钱,不考虑工期的节约,这就是价值工程难以推进的原因。我们引导了社会对工业化建筑增量成本认识的思潮,没有认真分析到它带来的价值。


3、数据需要积累,价值模型需要建立,增量成本很容易算,但减量成本比较难计算。所说的劳工指数,新加的劳工容易算,管理的人工、整体减少的人工很难计算。在现有现浇的基础上,来实施装配式建筑,把现浇新技术融合进去,有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形成一个经济模型,引导构件厂、施工企业、设计企业找到掌控的目标,使得对市场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构件厂的成本计算很简单,抛开建筑的大体系,仅把它当做一个商品来看,只包括钢筋、混凝土、模具、运输费,成本体系很简单。我们这个成本体系融入到现有建筑体系中,计算很复杂。单方造价很容易计算。


4、间接的社会效益是一个社会红利,跟我们没关系。要想把建筑工业化这条道路走通,唯独一个办法,就是把直接成本降下来。


5、正是技术的进步,很大体现在工具的进步,工业化的技术和传统技术本身就有差别,工业化本身就是技术不同,导致了成本降低。


6、构件厂中构件的成本与规模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也要考虑地域性问题,考虑周边项目的需要。其次构件成本最低峰值与施工方式有关。不是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技术水平对成本有所限制。


7、洗衣机和搓衣板的问题,看你追求的目的是什么,用了洗衣机把自己解放出来,做别的事情,可以赚更多的钱。汽车和马车的问题,一开始汽车成本很贵,道路颠簸,舒适度差,但后来马车被淘汰,被汽车替代。这并不是成本的问题,而是不配套的问题。


8、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融合在一起,解决的问题是共同的。绿色标准要改成结果导向。国家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要进行修订,我们的重点在于深圳市标准。


9、装配式建筑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流程跟以前不一样,贵在管理,学习成本(转型成本)很高。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概念,从结构上判断是否经济合理。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工程师只会软件,不会设计、没有技术。预制和现浇各有各的逻辑,都是可行的,但不能随意杂交,许多项目一开始是现浇的设计,中途现改成装配式建筑,这导致成本增加。预制率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产业链不配套,如西班牙现浇成本反而高。人才不足、认识落后。我国定额是双重转型的。


10、减量成本一般不算。现浇成本是最便宜的。人工成本逐渐上升,对工业化建筑来说,有推动作用。


11、装配式SI体系存在问题。施工方法包括灌浆套筒,也存在问题。我国工人中缺乏高级工人,农民工比例大,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不利。


12、打破旧的东西,建立新的思路。深圳的EPC极有可能实现。


13、建筑工业化成本问题的复杂化远超出我们的想像,包括三个方面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政策创新。所有的改革创新都要从顶层设计开始,才能彻底进行改变。

 

离“预制构件工厂建设及运营管控研讨会”开幕还有20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张图表,装配式建筑造价指标新鲜出炉!
未来5年,建筑工业化发展要点有哪些?
敏感?无问西东,只问标准!
装配式建筑造价案例分析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项目工程管理
装配式建筑7种常见结构体系,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