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1 从古代乐论看音乐教化人心的原始意义

要:音乐教化人心,指音乐对心灵的培育,使其纯正的品质不断提升。对此,古人多有论述,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然而,现代音乐的娱乐性与商业性越来越强,低极、庸俗的取向与表现正给人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我们从音乐的功能、起源、创作等方面,探讨音乐的教化意义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音乐 教化 人心

On Music to Enlighten Will of People

Zhang Xiu

(Music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610000, Sichuan) Abstract: The music enlightenment will of people, refers to the music to the mind cultivation, and causes its pure quality

unceasingly to promote. Regarding this, the ancient has the elaboration, and in practice it is applied widespread. However, modern music’s entertainment and trade is becoimg more and more strong, the vulgar orientation now brings to the humanity seriously bad

effects. We discuss music enlightened significanc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rom aspects of music’s function, origin, creation.

Key words: music; enlighten; will of people

荀子云:“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能免也,故人不能无乐。”歌德亦云:“不懂得音乐的人,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可见,没有音乐,人类将失去健全、高尚的心灵,充实、惬意的生活,甚至灿烂、辉煌的文明。那么,音乐作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何引导人们正确的人文意识与价值观念,答案显然就是:寓教于乐,教化人心。

音乐具有教化、认知、审美及娱乐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教化。所谓教化,即是对美好心灵品质的培育与提升。心灵的本性应该是从善、从美的,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弃恶从善,使人的心灵从丑恶的边缘回归到真善美。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已成为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途径。《乐记》云: “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大小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径。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音乐教化人心,不仅引导人的道德情感要趋善,而且要趋美。当人们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乐时所焕发的情感,便是道德情感和美的情感的交融。音乐的美对道德情感具有净化作用。强调音乐的美对道德情感的影响,可以使人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更加高尚。正所谓“善”的事物并不都令人喜爱,而“美”的事物都不一定是“真”和“善”的,只有真善美结合的事物才具有生命力与说服力。用音乐的美来感染人的善与真,使人的心灵达到真善美的结合,才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这就是音乐教化人心的意义所在。 1 从古代乐论看音乐教化人心的原始意义

收稿日期:2007-04-11 作者简介:张秀(1980-),女,四川成都人,本科,教师。

1/5页

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的哲学家们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了音乐教化人心的强大力量。

1(1 中国古代乐论

《乐记》载:“感于物而动,故形之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谓之乐。”可见,当时的声、音、乐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声”泛指各类有感而发的普通声音,中国古代有一“籁”字,意思接近于“声”,如天籁、地籁、人籁;“音”指的是某些声音在变化中相互呼应,并依一定规律和秩序组合起来的音响结构;“乐”则是在这种音响结构之外加上舞蹈的综合形式,这便是音乐最初的状态。《尚书·舜典》记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显然,舜已注意到音乐的教化功能,而且将音乐作为巩固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以便达到“神人以和”的境界。这里首先强调的是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通过音乐的学习使人们的个性达到正直而温和、宽大而谨慎、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的境界。其次,记载中也突出地表明了音乐的情感教育特征: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歌是唱出来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音乐追求的是心灵的和谐之美,拒绝相互抵触而扰乱次序。西周的礼乐教育内容分为乐德、乐语、乐舞三方面。乐德之教为“中、和、祗、庸、孝、友”六德;乐语之教包括“兴、道、讽、诵、言、语”;乐舞之教是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等六代乐舞。其中乐德是音乐教育的宗旨。西周礼乐教育宗旨是通过伦理教育与乐舞教育的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突出德育的培养。孔子将音乐的学习视为教育的最高阶段。《论语·述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泰伯》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在音乐教育方面突出音乐的伦理教化功能,认为音乐的教化作用要远胜于言语说教的作用。《孟子·尽心上》云:“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荀子·性恶》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基于这一思想前提,荀子认为实施礼乐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因为人之性恶,故需音乐的教化才可以使其得到改善。

1(2 西方古代乐论

在西方,音乐“music”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与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文艺、科学的女神缪斯的名字相关,其原始含义不像中国古代文献叙述的那样明确。但在古希腊神话中,缪斯是侍奉太阳神阿波罗的,以她的名字形象来代表音乐,仿佛具有一种象征性的含义,暗示音乐这种艺术有高贵纯洁的形象,能使人心旷神

是最早探讨声音感觉的人,认为数及其关系是万物的怡,境界高远。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0-475)

根源,这种以数为基础的宇宙和谐论是从乐器弦长的比例与其音响的和谐度之间的关系引伸出来的。音乐的本质也正是和谐,它是宇宙与人的心灵和谐的体现。同时,他还确认音乐的首要作用是净化。他说:“用音乐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用音乐和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适当的享用音乐,可以大有助于人身健康。”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吸收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及苏格拉底的思想,构成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柏拉图反对把音乐用于娱乐,他表示“完全不能同意:音乐艺术的尺度是娱乐。如果在什么地方存在着这种音乐艺术,那么它就最不值得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东西去寻找„„”并认为音乐对人心灵的塑造十分重要:“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把人教育成为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是不是为这些理由,头一层,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就因而丑化。”音乐教化心灵的作用,在柏拉图看来是十分重要的,而心灵的感受,则是音乐教化的重要目的。

2

2/5页

2 从音乐创作看其教化人心的本来意图

“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态。”从这个意义说,一部作品是否博大精深,就在于这个作品反映人情感的深广度。黯黯乡愁,刻骨相思„„或甜蜜或苦涩的种种情感,虽然是一时一地的,却似一支弓拉动千万人的心弦,唤起了萦回于每个人心头的思绪。无论大江东去,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只要表达了“永恒的情绪或意志倾向”,即便是残山剩水,也能于细微处见出广博,化瞬间成为永恒。因此,那一刻我们已不再是个体,而是整个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头的回响。许多艺术家都是为情感驱动而投入创作的,但音乐艺术的特性却要求他们不能只会孤芳自赏,或是惺惺相惜。察己是为了知人,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超验则使艺术突破日常经验的局限走向超越,从狭隘的自我走向升华的大境界。一叶可知秋至,可知层林尽染,即便是最平凡的启迪,在具有超越意向的音乐艺术家手中,也会成为最动人的音乐。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说:“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创作中要表现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使音乐中的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心灵最能直接相通的因素。

音乐创作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都是人类历史文化活动的方式,是人对现实和自身的认识。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创作活动:“一个伟大的现代艺术家,是多部艺术史的沉淀,是人类求美历程的积累。因此,他的手的每一个颤动,都牵动着人类的历史精神结构的条条皱裙。”从这个意义上看,音乐创作中音乐的价值就不仅仅在于它为作曲家提供的东西,而在于它所反映的东西及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人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等命题,从两千年前的古希腊直至今天,仍在被反复追问。音乐艺术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对人的起源、人的本性与人的心灵等困境的探讨。 3 从经典名乐看其教化人心的强大作用

音乐作品作为一种“生命的形式”,不仅是情感的滋润、心弦的撩拨,也应是对深层意蕴的上下求索,对人性本质的探讨与追问。“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这是贝多芬的名言,他那巨人般的性格,惊人的毅力和意志,以及那一部部既宏伟壮丽又朴实鲜明的音乐作品,震撼了每个人的心。贝多芬是德国古曲乐派的作曲家,一生历经坎坷。当他身患严重耳疾无法治愈时,曾一度萌发轻生的念头。然而,面对人生、艺术、社会和自然,他还有很多话要说,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艺术家,特别是有刚强意志的强者,他最终选择了与命运抗争的道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我们会被他坚强不屈的毅力所鼓舞,被其“自由、平等、和平、友爱”的精神所感染。

再看看俄罗斯杰出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柴可夫斯基离开这个世界已经100多年,但是他的作品,仍使现代人激动不已。在听完《悲怆》这样具有深刻悲剧性的音乐之后,我们的心情并不会感到消沉、颓丧,相反,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畅亮、兴奋、肃穆与崇高之情。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在感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在反思自身、认识自身。因此,经典名作之所以经典,之所以能够经过时间、空间的距离而永恒存在,就在它本身所蕴含的精神与价值,总能叩击人们的心弦,并使其思索与提升。

4 从大噪之音看其对于人心的伤害

当代音乐的娱乐趋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音乐的娱乐性本该是提供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给人以轻松和美的享受。然而,当代音乐正面临一个难题:音乐的纯美价值正逐渐被音乐的片面娱乐和商业价值取代,高雅的音乐正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流行音乐正成为人们音乐生

3

3/5页

活的主流,也成为商业集团谋取利益的媒介,肤浅、庸俗的大噪之音愈来愈强势。例如,这些年出现了这样一类所谓的歌唱家,或者披头散发、浓妆艳抹,或者极尽裸露、情色挑逗之能事,再配以摇头摆尾、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等动作,虽然毫无唱功,却一个接一个被电视、听众捧红。这会导致怎样的恶果,费尔巴哈曾说,当你在听一首旋律时,你在其中听到的是你自己~因此,如果一个人整天沉浸在低级趣味的噪音之中,心灵定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5 从教化人心看未来音乐的发展正途

音乐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人类社会最有力的大众传播,它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音乐这张“无网之网”,密切相关于千家万户的休养生息,以及亿万民众的情感脉搏与生活追求。因此,健康积极的音乐可以使人们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和高质量的工作与生活;反之,它则可能束缚人们的手脚,甚至成为阻碍人类进步、败坏人类道德的异物。

强化音乐教化人心的功能,即是对音乐超音乐意义的认识。20世纪的艺术实践一再证明,现代艺术的意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通过文学艺术消费培养健全的人类精神,抵御疾病的侵袭,回归人性的本原,弥补失落的情感,寻求更高层次物质与精神的平衡。音乐的积极意义,也在于促使心灵达到自由、豁达与通透的胜境。所以,只有强化教化人心的功能,现代音乐才能回归正途。

参考文献:

[1](台湾)蒋理容.古典音乐欣赏[M].广州:南海出版公司,2004.

[2]陈小兵.西方音乐的轨迹[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伊沃·苏皮契奇.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出版社,2004.

[6]于润洋.音乐史论新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7]冯效刚.音乐批评导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8]于润洋.音乐史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出版社,2004.

[9]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10]柳良.音乐之旅[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

[11]蒲亨强.中国音乐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时报】经典音乐的力量
张汝伦:论“乐”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音乐是什么
【好文分享】音乐: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温润人的心灵
《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