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之我见

    《书戴嵩画牛》是一篇苏轼写在戴嵩画的斗牛图上的题跋。故事很简单。写了杜处士非常爱书画。珍藏书画数以百计。特别珍爱戴嵩的斗牛图。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晒书画。一牧童见了,指出,牛斗时,力在角,尾巴抽缩在两大腿之间。而这幅画,斗牛的尾巴却是摇摆的。错了。杜处士认为牧童说对了。告诉大家”耕者当问奴,织者当问婢”的结论。显然,苏轼是通过讽刺杜处士这样的人,来告诉大家实践出真知。真正艺术是靠观察,而非盲目崇拜权威。理由有四。一,可以从故事的结构看出。故事前一小节,花大笔墨写处士的以珍藏名人书画的方式表现他对书画的喜爱。后文认为牧童说的对。牧童毕竟是孩子,观察有局限性。喜爱书画的杜处士,并没有见过斗牛情形,只是一味地信奉名人书画,不了解真实情况,可见,并不是真正懂得戴嵩之画。讽刺有力。二,作为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写在大画家戴嵩的画上的题跋,显然是赞扬的。苏轼作为一名画家,它了解斗牛的情况。苏轼一生遭贬谪,经常和劳动人民在一起,甚至,还亲身下地劳作。他熟悉斗牛情况。另外,这是一篇题跋,苏轼绝不会在戴嵩的画上说戴嵩画错了。三,戴嵩是画牛高手。观察细致是出了名的。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观察之精微。画错的几率几乎为零。四,课文注释,”谬”的解释,非常清楚地告诉大家,牛斗时,两种情况都有。细细品味,足见苏轼散文之高妙。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告诉大家道理的同时,赞扬了戴嵩不同于他们,善于观察。乃真画家也。这一点还可以通过苏轼的其他题跋来证实。《题柳子厚诗》二首(之二)。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柳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知诗病者也。可以看出苏轼写题跋的风格。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朝说:”一次确有心得的阅读能成就一次好课。”的确如此!

于是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读通顺课文。1,读准字音。2,根据注释读好停顿。

二,读懂大意。1,自己看着注释说大意。2,讲故事。多种角色讲故事。第一次,以学生身份给同学们讲故事。第二次,以牧童身份讲故事。3,想象杜处士回家后,面对这幅珍爱以久的画,会怎么想。4,指向问题深处。牧童说对了吗?结合注释再来看。

三,揭示主旨。假如苏轼见了杜处士,会对他说什么?如果,牧童和杜处士再相遇,会发生什么故事。

完成练习:耕者当问奴,织者当问婢。写者当问——

四,补充《题刘子厚诗二》。体会苏轼写的题跋的风格。

作业,扩写这个故事。

更新于 2019-11-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实录】《书戴嵩画牛》执教者:王铁青
六年《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看班主任手写笔记讲解全文
【湖北】程应峰|仅凭耳朵是不够的
少年说||欣欣(153):书戴嵩画牛
掉尾而斗
《斗牛图》的牛尾巴到底怎样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