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就是要在飞机上看空难片。。。

源自@悉尼ing


留学生大概每年都要坐个二三四五次飞机逃不掉。。

但居然当今社会就是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喜欢操着看恐怖片的心危言耸听。。

然后居然还得到了内心浓浓的满足感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的飞行梦想,飞机就承载了便利、成功、欲望等各类标签,其中也包括恐惧。

恐飞症的人会把每一次的即将起飞当成生命的终结日,好比突然被告知世界末日的飞船出现机械故障,你们只能自求多福的那种既视感:


“马航事件之后的2014年5月,独自出差从北京飞西雅图。当时已经是严重的负面心理暗示状态,可以说确诊恐飞症了。全程十几个小时,不停看航位,算ETA。即使遇到轻微的颠簸,双手也会攥紧扶手,全身紧绷。飞行全程不敢上厕所,全程食不甘味,全程无睡眠,全程无多媒体娱乐。甚感生命无比脆弱,发誓以后永远老老实实呆在地面上,哪怕苟延残喘,忍辱负重,贫病交加......飞机落地后全身汗馊味,立刻到酒店休息,毅然取消了两天后从西雅图去芝加哥参会的3小时飞行(忘记准确的时长了),等待回国上军事法庭。但是由于家庭原因,几天后还是从西雅图陆路过关,来到温哥华,并从温哥华独自飞到多伦多,再从多伦多独自飞回温哥华,再从温哥华独自飞回北京......够了...真的是够了...”



“任何的颠簸不管多么细微都会导致我抓牢扶手,另一方面还要不停的内心独白:没事,没事,这就是普通颠簸而已。如果长时间的颠簸而机长或者空乘又不发气流干扰警告,我的感受就会恶化就会多想:『是不是飞机遇到了大问题机长和乘务员都不敢跟我们说了?』,然后唯有观察周围人的淡定反应才能让我略微冷静下来,同时对机长乘务员的没有播报产生愤怒,其实也就是一种转移情绪吧。”


第一次坐飞机对我来说堪比一次死亡体验,从踏进机舱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自己即将成为下一步空难片的男主角。


在飞机起飞前我赶紧发消息向女朋友交代家里的现金藏在什么地方、银行卡密码是多少、谁还欠我钱


每天都有车祸在发生,就算在你公司楼下你都不一定会去看。但乌克兰一架飞机坠毁,不到两小时连阿根廷乌斯怀亚的渔民都能知道。


每次发生空难都会搅动世人的神经,几乎每个坐飞机的人都幻想过空难。如果不是交过一个空姐女朋友,我可能都不会知道有恐飞症这玩意儿。

有一些人会对搭乘飞机产生忐忑、紧张、疑虑、恐惧的情绪,情形严重者甚至拒绝乘机,心理学家称之为“恐飞综合症”。


对于有恐飞症的人来说,踏进飞机舱门就等于一脚踏进了地狱,飞行过程中一旦发生轻微颠簸,就能影响他们的脑神经,然后开始胡思乱想,误以为被绑在哈利法塔尖的避雷针上。

每次都表现得跟处男一样紧张


去西藏医生会让你带上红景天,去热带雨林要带花露水,得了痔疮得用马应龙,恐飞症患者要坐飞机医生会让你带上劳拉西泮或安眠药。


他们从甲地安全飞往乙地的最佳方法就是带上眼罩歪嘴睡一觉。




那些弄不到安眠药的恐飞症患者只能自求多福。


有人将许愿池那套方法论搬到停机坪,试图在登机前用两三个硬币买通地府的判官,还好被地勤人员及时发现,不然这场“贿赂”将会断送整架飞机所有乘客的性命。


这个硬核老太震惊了我在爱尔兰的远房亲戚


相比扔硬币这种硬核迷信方式,有的飞机厂商会试图寻求第三方力量介入,来达到某种平衡。


飞机出厂前,亚洲各国都有请高僧来为飞机开光的习俗,这可以理解为一剂无形且药效强劲的安慰剂。


人们在寻求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力量


为了帮我克服恐飞症,前女友特地让我去考个飞行驾照,“来我们飞行学院呆上几天,看看专业课上三天两头放的空难片,包你这辈子也不怕坐飞机。”



类似这一种的


我不理解她为什么要逼我去看空难片,直到分手几年后我才明白,只有在飞机上边吃小龙虾边看空难片才称得上是一趟完美的空中之旅。


空难片在飞机上看会好看十倍,自带4D效果,在密闭且黑暗的环境中观看不容易分心,有更强的代入感,一点点小动静都能在自己的脑洞里无限放大,会对片中的剧情更加印象深刻。




在飞机上看空难片就和在午夜看恐怖片一样,有的人非常享受这种感觉。


他们会想象自己是航空专家,特别想给旁边乘客开知识讲座,期待遇到各种紧急情况,然后把自己代入成主角拯救整架飞机。


之前飞往阿姆斯特丹,夜里睡不着的时候特意点开一部空难片,片头提示,乘坐飞机观影可能会有不适。当时心里暗自发笑,能有什么不适?

电影又不是真实的,就算是真实的又怎么样呢


当鬼哭狼嚎的叫声响彻机舱的时候,我隔壁大哥从昏睡中惊醒,还给了我一巴掌叫我一起跳机,我只能安慰惊魂未定的他:“马上空姐就要脱丝袜了。”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之一,就是跟害怕看恐怖片的人一起看恐怖片,和飞机上看空难片一样。


空难只有0和100%的区别,空难片则有一种启迪的作用,起飞前空姐展示各种安全措施的行为,还不如空难片有用。


看了那么多空难片,每次我都会选择最后的位子坐,这样发生空难的时候可以让头等舱和前面的缓冲一下,增加生存几率。


结果有次上飞机之后发现机型不一样,发动机在机尾,直接导致我养成起飞前买“人生意外险”的良好习惯。

飞机上等了1个半小时还没起飞,直接放空难片,乘客看得都忘了要闹事。


还有的航空公司会在飞行过程中放空难片。经常出差的同事告诉我,他不止一次在东航上看到放映《绝命航班》。

网上也有相关的讨论,“南航放《紧急迫降》,万幸电影结尾降落成功了,还有放《地心引力》这种比空难更进一步的太空灾难。”


不明真相的乘客会以为这是航空公司的黑色幽默,但有人确实是因为看了空难片才敢去坐飞机。

这是一种机场的处世哲学


在这个人人惶恐自危的时代,空中其实是安全的,除了起飞脱离地心引力和降落的瞬间。


飞机起飞后3分钟和落地前的8分钟,这11分钟被称为“危险11分钟”,有80%的空难是发生在这11分钟里,大部分飞行事故都是在这个时段发生的,所以会要求关闭一切娱乐设备,要求乘客调直座椅靠背,关闭小桌板,打开遮阳板。


我的前女友在和我Play的时候告诉我,这就是为什么在这11分钟里一定要牢牢系好安全带,坐在那里乖乖的听话,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别按呼唤铃,空姐没空理你。

“我是你的机长”


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讲的是波音公司的实验室,把一架飞机的机翼往上和往下各折45度,结果飞机依然完好无损通过实验。


飞行过程中的大部分危险都是因为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导致在乱流中受伤的,发生坠机的概率比你和初恋破镜重圆的可能性还低。


大部分人对于飞机的恐惧都不真正在于“空难”,而是在于“发生事故时命运会完全交到别人的手上”和自己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逃脱这个问题。试图通过讨论概率来理性的说服自己。


记者曾经采访东航总经理刘绍勇,“刘总坐飞机在哪个阶段最不完全?”
“在你去往机场的路上是最不安全的。”


发生了车祸,我可以挣扎着自己爬出来;发生了空中事故,我只能坐在座椅上祈祷。挣扎的空间都不存在,这才是令人恐惧的。

我不怕它飞,我怕它不飞


很多东西都是越长大越害怕,其实最可怕的不是在飞机上看空难片,而是后座伸过来的臭脚丫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最惨空姐:7000米高空被吹走,坠落2分钟,94人航班仅她遇难
1988年,一架飞机在7500米高空变敞篷模式,空姐被吸走,后来如何
凤凰知道:陪你冲上云霄的人
看完这些电影,敢坐飞机才是真胆大
30年的机长告诉你哪些航班不安全?
我们拍好片的概率确实比空难概率还要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