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火神派的7大学术思想

既然阳气如此之重要,故治病要处处顾护人体的阳气,得阳则生,失阳则死。火神派对阴证和阳证的认识,比较其他学说较为深人,尤其对仲景三阴证的理解,可谓入木三分。深入学习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学术经验,尤其是扶阳方剂和扶阳药物的经验,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火神派对附子、干姜、肉桂、麻黄、吴茱萸等温热药的运用,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对附子的适应证、附子的用量、附子的毒副作用和解救方法,都说得一清二楚,了然于胸中。本人临床遇到阳虚阴盛之证,也多采用,特向学生推介。

所谓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代表著作有《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

(一)阴阳为纲

1.阴阳至理:“一病有一病之阴阳”,“万病总在阴阳之中”。突出阴阳作为辨证总纲的地位,这是火神派临床辨证的最基本的学术思想。“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辩论阴阳上”,这一观点称为“阴阳至理”。火神派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袭用“套方套药”

的市习,只在阴阳两纲上求根本,不在诸病名目上寻枝叶,认证只分阴阳,不在五行生克上,追求治病必求其本,本即阴阳。“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2.阴阳实据:“阴色”,“阴象”的实据,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或浅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这里所指的阴象既包括虚寒,也包括实寒。

“热象”,“火形”的实据,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多痰,饮水不休,脉长大有力,这里的热象,既包括虚热,也包括实热。

火神派的判断:无论上中下一切诸病,不问男女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观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

若见舌苔干黄,汗液枯槁,口渴饮冷,脉息有神,其人烦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上求之,百发百中。这是火神派的“阴阳辨诀”,即判断阴虚阳虚的秘诀。

3.阴阳既明,百发百中:目前有些中医,尤其是年轻中医,自以为掌握中西两套本领,实际阴阳不辨,寒热不分。如对肝炎、肾炎、前列腺炎、糖尿病、高血压、咽炎、各种出血症,总是跟随着西医的诊断走,将西医的指标体温、血压、血糖、白细胞计数等理解为阴虚阳亢,把炎症理解为毒热,习惯于按温热、阴虚火热等来认识,施以清利、寒凉、滋阴之法,结果是南辕北辙,反而埋怨中医治不好病,其实是自己背离了中医的正道。当中医生一定要始终跟着脉证走,不能跟着西医的指标走。中医一旦跟着西医指标走,就一定误入歧途。有是证,用是方,证对方,方对证,临床才能有疗效。

(二)注意阳气,肾阳为本

火神派最重要的学术观念就是重视阳气,崇尚扶阳,“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补人身少火,是人体康复的关键之所在。

1.阳主阴从:元阴元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在阴阳消长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却是“阳统乎阴”,“阳主阴从”。阴阳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阳气,阳为主,阴为从,阳者阴之根,有阳则生,无阳则死。火神派认为,“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旺一分,阴即旺一分,阳衰一分,阴即衰一分”。“阳统乎阴,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医理真传》)。

2.肾阳为本:人生立命在坎中一阳,坎中一阳即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本,立命之根,人身阳气有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焦有心肺之阳,中焦有脾胃之阳,下焦有肝肾之阳。

然而,下阳为上,中二阳之根,下焦肾阳是上焦、中焦阳气之根。火神派认为,少阴乃水火交会之地,元气之根,人身立命之主也。凡人身皆赖一团真火,真气命根也,火种也。

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推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即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医法圆通·卷四》

(三)首重扶阳,擅用姜附

1.首重扶阳:火神派最重要的学术观点是重视阳气,在人身各种阳气中,特别推重肾阳,认为肾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阳气衰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故治病之法首推扶阳,扶阳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下药,而是“治之但扶其真元”,从扶阳着手,以元气为本,此乃“握要之法”。主张“阴证之候,皆宜扶阳”,“三阳不足,也应分别扶之”。

2.擅用姜附:火神派与温补派的区别,在于擅用姜、附,表现为广用、重用、早用、专用等4个方面。

广用,凡一切阳虚诸症均可应用,不必等到病生少阴方用。运用附子,一是直接以附子为主药,最常用的是四逆辈;二是在应证方剂中另加附子。

重用,郑钦安运用附子常至100~200 g,超越常规用量。

早用,提倡早用姜、附“务见机于早”。稍见阳虚端倪,即应用之,免致虚阳上浮、外越甚至酿成脱证。

专用,火神派专用姜、附等纯阳温热之药,讲究单刀直人,不夹阴药,认为人参为补阴药而非扶阳之品,用为补阳回阳,大悖经旨。“阳虚,一切病证忌滋阴也”这一看法,我认为有些偏颇,人参其实既补气又滋阴。

3.注意服药“变动”:服阳药后有以下反应为“阳药运行,阴邪化去”的正常反应,乃是药效,不可视为药误。郑钦安在《医法圆通》“服药须知”中说:“初服辛温,有胸中烦躁者,有昏死一二时者,有鼻衄者,有满口起疮者,有喉干喉痛目赤者,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上窍而出也,以不思冷水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皆无妨。服辛温四五剂或七八剂,忽咳嗽痰多,日夜不辍,此是脾胃之阴邪,从上出也,切不可清润。服本温药10余剂后,忽然周身面目浮肿,或舌现斑点,痛痒异常,或汗出,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七窍而出也,以饮食渐加为准。服辛温药10余剂或20余剂,或腹痛泄泻,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但人必困倦数日,饮食懒餐,三五日自已。其中尚有辛温回阳,而周身反见大痛大热者,阴陷于内,得阳运而外解也,半日即愈。”

(四)详辨阴证,多有创见

1.阴虚辨诀: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或浅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重视神、口气、脉、舌。

2.辨别假热,以阴象为凭:大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盛必上腾,即现牙痛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不得妄以滋阴降火之法施之。辨察不可不慎,总在这阴象追求,如舌青、唇青、淡白、无神之类是也。有否有阴象,是辨证真气上浮,格阳于外,虚阳上浮或阳虚欲脱的关键所在。

(五)失血诸证,多属阳虚

火神派认为,失血诸证,多属阳虚,在《医法圆通·卷二》中说:“予治一切病证与血证,只要无外感病形,即握定阴阳盈缩治之,见功屡屡,获效多多,真不传之秘法,实度世之金针。”血证阳虚居多,十居八九,如齿牙出血,皮下出血,大便下血,吐血身热,月经过多,崩漏等。

(六)大胆创新

火神派认为,潮热、子午潮热为阴火,午后面赤、两脚下烧、两手肿大、足心发热如焚、盗汗、午后发热,多为阴火。

(七)阴盛阳衰的病势观

所谓病势观,是指一个医家对人群发病的主要趋势或者说大趋势的概括性认识,这是很有意义的。它决定医家的理论基点和用药方向,这与社会时代、地域、气候特点等相关,当代之所以导致阴盛阳衰的原因有:①伤于寒者仍多;②中医西化的影响;③泛用苦寒;④不求经旨,不辨阴阳;⑤过度劳倦,烦劳伤阳;⑥房劳伤肾;⑦睡眠不足,阳气受损;③滥用抗生素、激素;①慢性病复发,阳虚者居多;①压力、忧郁、焦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火神派
中医火神派扶阳语录 中医扶阳是扶了中医人的阳气 中医扶阳探秘
火神派资料汇编(下)
有问必答-[转帖]中医火神派探讨
中医扶阳的理论支
扶阳面面观4:重视阳气,擅用附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