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26

一、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不在于单纯降压,而是通过辨证论治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达到平稳血压之目的。高血压病是以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引起气血阴阳紊乱所致。本为阴阳失调,标为风火痰瘀。调养心脾选归脾汤;调补肝肾一贯煎;调补阴阳二仙汤;阳亢风动用石决明、龙骨、牡蛎、天麻、白蒺藜;肝胆郁热用龙胆草、黄芩、夏枯草、栀子;痰浊内郁用半夏、泽泻、白术、石菖蒲;瘀血阻络桃仁、红花、赤芍、坤草;肝肾阴虚用何首乌、山萸肉、寄生、菟丝子、生地、熟地;肾阳不足选仙灵脾、鹿角霜、补骨脂、巴戟天等;调畅全身气机稳定血压可用四桑组方。

二、

治疗哮喘疗效能否巩固,重在缓解期之调理。治宜扶脾益肾,补土生金,此为治本之法,不可操之过急,宜缓缓调理。正气足,肺卫固,则发作次数少亦。

三、

郁证之治,首在治肺,次在治肝,兼治心脾,疏通气机为总则。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肺气宣畅,百脉畅通,津液流通。临证治郁可选苏梗、桔梗、瓜蒌、橘红、炙杷叶,或牛蒡子、沙参、荆芥,或瓜蒌、薤白、百合、通草。经验用药有疏调气机五药、痞满五药。

四、

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在清泻肺胃之火、攻下肠胃积热的基础上,加上荆芥、防风、麻黄透发外邪之品,常收佳效。一般连用2-3剂即可见效。便通攻下止,热退寒凉去,改为养阴清肺利咽、消食导滞之品调治即愈。尽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以中药调治为好。

五、

张仲景曾经说过:“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种观点符合临床实际,有些病治则诸证变生,不药则慢慢症状缓解。君不见有的患者七十岁以上患肿瘤后,本人不知道,家属也不过度反应,饮食调理而不看医生,坚持劳作,存活数年不受罪。也有熟知的患者,发现肿瘤先手术后放化疗,最好的医生看过了,最好的药吃过了,走着进得医院,月余即“西行远走”,令人惋惜。这些事例提示人们,治病不可完全依赖药物或滥用药物,一定要对肿瘤患者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适合手术者可作手术,适合做放化疗者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但中医的调整方案可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总之要治病留人,人之正气存,恢复之机会还有;若正气不支,不可再行治疗,调其饮食即可,水饭能进病人还能生存,水饭不进则命将绝矣。很多患者及家属不明白此道理,明明是不可为之反而勉强而为之,向医生提出“能不能治好”,医生则顺乘要求进行高投入的过度治疗,这样一来病人“明明白白早死”,家属反觉尽了心。实际上这样做“不人道”,患者的痛苦太大了,到最后真有点生不如死的感受。中医调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尽心尽力尽人意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通过精心的中医调治,实现“带瘤生存”和“带病延年”的目标,医药费用低,患者受罪少,家属遗憾也少,实践证明,这样最好。

六、

临证凡遇崩漏不止者可用通涩并用法,常在应证方药中加仙鹤草与坤草常取良效。妇科病症若体虚证实者可攻补兼施,可选白术、莪术;崩漏日久不止者可在应证方药中加熟大黄炭、炮姜炭治之;月经过多见气血亏虚者可食用当归羊肉汤,脾虚明显者可适当食用山药粥,前者煲汤后者煮粥,均有佳效。

七、

清代文学家李渔所著《闲情偶寄》书中颐养篇谈到“不相忌而相能即为对症之药”。这句话的意思为不论什么食物,如果你不避忌而能喜欢,那么这种东西就是对症药了,比方说久病不愈,突然思食某物即可让病人尝试服食,但要由少而多,少少欲之,可使症状改善,这与叶天士所谓“喜食者为补”义相吻合。这也说明,人是万物之灵,人的感觉在疾病的进程中做出的反应很重要,对此医生要引起重视,病人和家属也需留意。

八、

治病的基本原则是调和阴阳,而疾病的痊愈除了必要时依靠药物调治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的调节功能。人类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与自然界融为了一体,“天人合一”、“顺应四时”,人类机体已具备了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调理的功能,这是强大的自然力量,其本身就具有阴阳自和的力量,医生的责任就是调动这种力量和保护好这种力量。

九、

间断性失眠,临证多责之瘀血,其症为夜寐梦多、间断不寐、寐中易惊醒、伴头痛目眩健忘或胸闷心悸、舌紫黯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用血府逐瘀汤治之多效。正如《医林改错》谓:“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临证凡遇此类失眠,凡具备以下的指征者效更著:一是失眠伴头痛,精神紧张;二是妇人月经不调;三是乱梦纷纭;四是曾服用安眠药无效。血府逐瘀汤通过活血化瘀而达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从而纠正了失眠,此遵循《内经》“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意。

十、

河南中医学院门成福教授从事中医临床60年,擅长治疗妇科病,遣方用药主张攻补寒热同用,疗效良好。其观点为:“妇人属阴柔之体,生理上有经带胎产,以血为本,以肾为本,故病理上常以血虚、肾虚为基础,以此为病理基础。由于病因的不同,临床上常见寒热虚实的相兼变化,如寒瘀之痛经、寒热错杂之腹痛、血虚宫寒之不孕、血虚夹热之月经先期、肝郁化火之乳胀、肾虚湿热之带下、多虚多瘀之产后病,针对寒热虚实相兼的病机变化,治疗上可攻补寒热同用,常收可靠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燕京段氏外科(三十四)张代钊教授治疗肿瘤病学术经验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8
肺癌调治名方,经近百位中医大师亲测,今天免费送你!
冬补膏方与膏方疗疾
中医基础——实用中医学基础理论1(献给喜欢中医并且刚刚入门)
坚守中医思维是正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