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头条
芍药甘草汤除肝癌水肿

1994年,族叔56岁患肝癌晚期,下肢肿甚,左脚重,足趾痛,小便少,舌质红而干,服西药效不著,用白芍,甘草,煎服。下午7点服下,夜间排出尿约1500毫升,肿见消,舌质赤色减,次日晨又服一剂,尿量仍如前,肿已消,此《辅行诀》所谓酸甘除逆法。

白芍味酸为肝之体味,又为肺之用味,能收。在肝可敛阴以平衡肝之辛散,在肺可助收降之气以增“通调水道、下归膀胱”(《内经》语)之用。《本经》已有“利小便”之说,《别录》更有“通顺血脉……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之论。配合甘草之缓,以防肝因疏散过急(甘为肝之化味)之自伤。

本例为水肿,用药所除者是水,似与“除逆”龌龊。其实,“逆”与此例所除并不矛盾。《说文解字》云“逆”(古无走之旁):“不顺也”。如前所析,收敛阴气以济肝辛散伤阴之用,收降肺气以“通调水道,下归膀胱”都是芍药味酸之功,敛阴时配以甘草,可缓肝急,降肺时伍甘草,可助水之下归膀胱(甘、淡相属,淡可渗利水湿),可谓肝阴之损和肺气不下所至之水,都属“逆”的范畴,即都是正常的机能“不顺”,而后者正是该例“逆”之所在。仲景云此方治营阴不足,当是着眼于前者,可称益阴。进而言之,肝阴被损则不能荣养筋脉,或肝阳易亢而生风,为痉挛,为急痛,此痉挛、急痛,亦皆属“逆”的范畴而可用该方治疗。故酸甘同用也可称除挛、除痉或除痛。

藏经洞本《辅行诀》,此“除逆”,二字缺佚,先师张大昌先生还曾先后改为“益阴”、“除挛”等,可见师补缺的思路和根据,余认为“除逆”所指较广,可包容其他,在《辅行诀整定稿》中选定为“除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圣心源》译读
伤寒论中的智慧(四逆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猪苓汤,小青龙)
四圣心源
中医专家任启松谈失眠治疗演讲稿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杂病解一2008910
由一元盈缩说失眠治疗---医医金针老师讲座文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