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古代最美的雪景在这里
userphoto

2024.02.04 辽宁

关注

古人没有相机,但是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了当时雪景。雪景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自古至今,经久不衰。古人画雪景,有寒云欲雪,有春雪含霁,有风雪归舟,有雪江捕鱼,有踏雪寻梅……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人的雪景。


雪景山水图 / 


五代十国    荆浩 (传) 
雪景山水图    138.3×75.5cm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图绘溪流、山川、楼观等若隐若现,三三两两行走的身影组成五组点缀在被银白色装点的雪后晴朗的天空下。

画面以秃笔细写,整幅画面画家以墨取韵,用细笔勾勒出山体的形态结构,表现出了山的阳刚之美,再用墨渲染则表现出山的仪姿,体现出了山脉的阴柔之美。



五代十国    荆浩 (传)   雪景山水图(局部)

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


关山积雪图 / 


明 文徵明   关山积雪图   25.3×445.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全幅用色典雅淳厚,画中的雪景用“留白”的方式进行渲染,浅淡石青、淡石绿和浅绛为主设色,深浅红色用以点缀人物风衣、树叶、山寺等。画面效果强烈,表现出一个万籁俱静,一尘无染的白色世界。






明 文徵明   关山积雪图(局部)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雪竹图


元  郭畀   雪竹图    31.8×145.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严寒的江渚水边,白雪将一丛竹林覆盖,呈现出荒凉而寂寥的寒冬景象。描画精巧,一种清新雅致的气氛,似在笔墨间扩散开来。




元  郭畀   雪竹图 (局部)

郭畀,京口人(今江苏丹徒县)。字天钖,号退思,擅长书画,喜爱与和尚、道士等方外人士来往交游。山水具有米家风格,也擅长古木竹石之类的画,每每在酒后拿笔挥洒,醉墨淋漓,自认为可以跟古人比美。


 雪山图   / 


元   曹知白   雪山图   55.3×97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绘白雪皑皑,江山银装素裹,长松挺立,掩映屋舍,桥上挑担者冒雪而行,孤舟停泊江边,真有寒气逼人之势。山石以淡墨勾廓略皴,林木则用双勾法,以淡墨皴染其中,全以北宋熙笔法出之。




元   曹知白   雪山图(局部)

曹知白(1272-1355年),字又玄,一字贞素,号云西,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工诗文,善画山水,画法师李成、郭熙,笔墨清润,全无俗气。晚年笔法苍简,自成一格。对后世绘画有一定的影响。


丰溪渔隐图 / 

朱邦《丰溪渔隐图》描绘了数九寒冬之际,江上捕鱼卖鱼之景,具有浓浓的世俗生活气息。


明  朱邦   丰溪渔隐图   163.5×101.5 cm
安徽博物院藏

远处雪山连绵逶迤,近处岸边古木虬干曲枝,老气横秋,枝条挂雪,晶莹剔透。江面之上,积雪凝寒,渔父踏雪蹑冰,在江中捕鱼卖鱼。





明  朱邦   丰溪渔隐图(局部)

岸边,三名渔父不胜风寒,弃舟登岸。但远处江面上,仍有渔父为了生计在极端严寒的天气下仍坚持捕鱼卖鱼。近处亭榭里,几位渔父围着炉火,倾心交谈。

整体气象萧疏、烟林清旷,人物众多,栩栩如生。笔墨粗劲爽快、酣畅淋漓。



明  朱邦   丰溪渔隐图(局部)

朱邦,字正之,亦作近之,别号九龙山樵,亦称隐叟,又称酣齁道人。新安(今安徽歙县)人,约活动于明代中后期。擅画山水、人物、野仙、云树,用笔草草,生气流逸,画风属于吴伟水墨酣畅一路,传世作品不多。


踏雪寻梅图 / 


明  王谔   踏雪寻梅图   106.7×6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踏雪寻梅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事,亦为画家常用的题材。此图表现一主三仆于雪天往深山寻梅的情景。王谔被明代皇帝称为“今之马远”,此图的画风即验证了这一说法。画中山石棱角方硬,树干虬曲苍劲,山体、坡石多用大斧劈皴,构图上也接近马远的“马一角”特征。




明  王谔   踏雪寻梅图(局部)

王谔(1488—1505年),字廷直,奉化(今属浙江)人。明弘治初以绘事供事仁智殿。尝师里人萧凤,尽其术,乃肆力于唐宋名家。凡奇山怪石、古木惊湍之类,尽摹其妙,以画名东南。其画树石多著烟霭之态,势如泼墨,而无四面枝干丛生疎密之意。孝宗好马远画,乃称曰:“王谔今之马远也。”

快雪时晴图 / 


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   29.7×10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上山脚房舍数间,山间升起一轮红日,山峰耸立层岩叠岭,远近处皆白雪皑皑,寒气袭人。画家以淡墨渲染天空,以烘托雪的洁白,天空以朱砂点出一轮红日,山石用乾笔皴擦,枯树用浓墨意笔写之,笔法苍劲雄奇,线条简练娴熟。





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局部)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故改姓黄,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他的山水画,上师董源、巨然,兼及荆浩、关仝(音“同”),并受赵孟頫影响,晚年大变其法,独树一帜,被誉为“元季四大家”之冠。


 长桥卧波图 / 


宋  佚名   长桥卧波图   23.9×26.3 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朱红长桥一座,横卧江面,两岸房舍成群,古塔高耸,树影婆娑。河面水波涟漪,舟船点点,以破长桥的呆板形体。远方云雾中露出银装素裹的山峰,分外妖娆。全图用笔精工,设色艳美,构图空阔浩渺,意境深远。




宋  佚名  长桥卧波图(局部)

画中高架平湖的木桥刻画精微,与波澜不兴的水纹相映成趣。画面大片的空白使得作品兼具坚实与空灵之美,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给观者以“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想象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道宁山水画
北宋--许道宁
吴大恺:北宋山水的另类画家——许道宁
看 见 | 高古雪景山水
吴镇:只钓鲈鱼不钓名
下雪刷爆朋友圈,古代的雪你见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