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山水~施云翔作品集

    山水画第一个问题是急于求成,学画不得其法。

    我们要懂得学习的方法,初学者在临摹学习阶段,存在着急于求成的普遍心理,爱好书画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没有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盲目自学或“病急乱投医”,东临西摹终不得要领,

昔人云:“习画者识字不读书,不解画理,难医俗目”。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传统技法和新技法以及当下社会上有些不规范的表现手法,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第二个问题是以涂、抹、描代“写“,把中国画的核心精神丢掉了。

在学习中国画之前,首先我们要认识中国画的笔墨运行和表现手法中包含的抽象概念。

    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就是写意精神。为什么名家大师们把画称为“写”而不叫画呢?

    因为“画”是指临摹具体对象的外在形态,而“写”才是中国画家的主观感受与表达,因此我们称中国画要有“写意精神”,而不会说要有“画意精神”。

    工笔画也有写意精神,只是“写“的时候静下来慢下来了,就像写楷书一样,规矩中也讲笔法。比如画分工笔、小写意、大写意等, 书分楷书、行书、草书等。

吴昌硕说“学我, 画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而齐白石直接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我以为“师我不如师古人”,即我和大家一起研习古人的笔法时,首先要理解“线”的精神实质,在临摹古人的用笔用线只能“写”,不能“描”。

    写则活,描则死,更不能绕开用笔的线条去模仿笔墨的以外的东西。就像我们学习书法不去研究笔法,而去模仿草书的外在形态一样,再或者不懂书法抽象线条的形式美,把正书写成“仿宋体”, 把楷书写成“官阁体”,把隶书写成“印刷体”,呆板而无生气。古云“三馆楷书,千篇一律,到死无一笔是也”。

    许多初学者在临摹中不去求认识,模来仿去找不到变通的法门,把“活临”变成了“死摹”而不求甚解。

    第三个问题是不懂变法之理,泥古不化,或邯郸学步式的一味模仿。

古人以“书画同源”,而作为双修之日课是历代大家的共性和共识,我今天讲绘画的笔法,不得不再次讲到书法的笔法了。

    我们观清代“四王”的画作中常题有“仿某某”“摹某某笔意”“拟某某笔法”之类,我认为清四王在临摹仿古时也有变通,其艺术思想大致受明董其昌的影响,集传统技法之大成,作品虽趋于程式化,但也融入了个人的风格。

    虽然后人评说他们闭门造车,不写生,缺乏创新,但四王能成为那个时代的四大家,而被主流社会尊奉为“正宗”,也是能得“法“,有真功夫的。

    目前我们看到许多学员表面上勤于学,但对传统技法却疏于研究,学而不思则罔,即使学到了一些现代技法,也依然在现成的技法上“继续临摹”,在模仿的道路上原地踏步,不思进取,不动脑子去创作,既便是写生作品,也是全盘抄袭别人的。

    终日临习,终不得要领,落入其前人“巢臼”而不能自拔,这便是习画者最大的一个误区。

总结以上几点,即误区有三:

第一、学习中国书画最忌浮燥,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第二、不能忽视线条的运用,无骨即失精神。取法乎上,活学活用,方得其法,无法不成书画。

第三、“变“便才是不变的易理,不落前人窠臼,变通才是我们最后的出路。












冰雪及彩墨山水
好文·好画·伴君好时光


====赞美即是布施 | 分享传递智慧|=====

版权说明为了传播正能量,共同学习和进步,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联系,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议中国画临摹方法的误区
张平荣获“诚信品牌书画家”荣誉称号
中国画用笔--笔法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总论之五
中国画新论:《国画笔力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